今天是

大事记

大事记

东晋
大兴元年(318)
春谷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春谷、繁昌两县并立。
太元八年(383)
改春谷为阳谷。
义熙九年(413)
省阳谷入芜湖,自是春谷阙,唯繁昌存,属淮南郡。
南朝·梁
天监三年(504)
繁昌属南豫州淮南郡。

开皇九年(589)
废淮南郡,省繁昌入当涂。自是繁昌县阙。

武德元年(618)
改郡为州,繁昌地属宣州。
五代十国·南唐
升元时期(937——942)
复置繁昌县,治县西北延载乡,属江宁府。
北宋
开宝八年(975)
改置繁昌隶属宣州。
太平兴国二年(977)
隶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南宋
绍兴元年(1131)
属江南东路太平州。
淳熙年间(1174——1189)
本县在册实籍4936户,8817丁。

至元十四年(1277)
隶属江浙行省太平路。
元贞元年(1295)
属江东建康道太平路。
元统年间(1333——1335)
本县在册实籍1520户,13430丁。
至正十五年(1355)
太平路升太平府。

洪武四年(1371)
定太平府直隶京师。
洪武年间(1368——1395)
本县在册实籍3715户,15860口。
永乐十八年(1420)
改京师为南京,称南直隶太平府,繁昌属之。
宣德九年(1434)
自春至秋大旱,江潮枯竭,麦禾不收,民无粮食,榆皮为面啖之,疫痢并兴,道瑾相望。
天顺元年(1457)
县治由延载乡迁至金峨上乡。
嘉靖二十年(1541)
督学耿简将延载乡县署改为同仁书院。
崇祯七年(1634)
繁昌增设荻港、太平二营为江防左右翼,控制江面要道。
崇祯十一年(1638)
知县张继召令百姓,照田摊费,筹集白银三万两建城墙。十一年二月始建,十二年三月竣工。

顺治年间(1644——1661)
本县在册实籍5519丁。
乾隆年间(1736——1795)
北乡将洋泥垾、后锁圩、新兴圩联成高安圩。
道光六年(1826)
知县张星焕主修《繁昌县志》十八卷。
官办驿传分为铺递、驿递两项,县内陆路设五铺,水路设荻港驿。
咸丰三年(1853)
十二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进驻旧县镇。是月十九日攻占县城,斩知县张廷槐。
咸丰四年(1854)
举人汪醉禄在旧县创办冶坊,生产铁锅。
光绪十八年(1892)
太平县人苏文杰在荻港创办苏日盛锅坊,时有生铁炉1座,铸锅炉1座,员工70余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县设邮政,次年设荻港邮政代办所。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县署在荻港设厘卡。
是年开办繁昌商办晋康公司(煤矿)。开矿3窑,每昼夜出煤40——100担。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法国神甫桑必寿(译音)在县城北门建天主堂,教徒300余人,并设有义学,传习教义和经义。荻港、三山、孙村、峨桥、新林等处也相继建有天主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是年,废科举,建新学制,在城内文庙(即夫子庙)建繁昌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基督教在金峨山下建圣公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四月,青黄不接,发生农民抢粮事件数起。
是年,县衙设赋册房,专司田赋征收。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县官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培养师资,以广新学。
宣统元年(1909)
九月二十日,蒋道南组织以油榨工人为主体的洪钧会,邻近七个县千余人参加。
是年,南京召开土特产展览会,鲁港剪子荣膺清政府御赐奖令状和奖品,嗣后被送往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展出。
宣统二年(1910)
县设劝学所。
宣统三年(1911)
自四月初一日起,霪雨连绵,昼夜不息。刻值麦收季节,被水侵害,大半霉烂。六月又大雨兼旬,山洪江潮同时暴涨,洲地圩田破漫十数处,禾苗尽受淹没。西、南、北三乡受灾尤甚。城内东西南三门街道水深尺许,市上米价飞增,灾黎入城避水者途为之塞。
七月,芜湖协和煤矿公司荻港分公司矿工暴动,清政府派兵镇压,打死3人。
是年,桃冲村民胡尺君在长龙山发现露天铁矿。广东籍米商霍守华闻知,集资百万元,领取采矿执照,1913年正式成立“裕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6月9日,繁昌商务分会劝募国民捐,因争夺发起权,酿成全城罢市风潮。
民国2年(1913)
是年,全县有协昌、胜昌等煤矿,土法开采,日产土煤400——800担,工人50人,至抗日战争时停业。
民国3年(1914)
7至9月,大旱无雨,禾麦如燎,民大饥,草根、树皮被采食殆尽。
民国4年(1915)
城内张世英(女)创办肇兴女子小学校,得到教育部金色三等褒章,同时获省政府嘉奖。1938年春,该校被日机炸毁。
民国5年(1916)
12月16日,广东籍米商霍守华与日商天津中日实业有限公司订约合办裕繁铁矿,并借日款建筑专用铁路。民国7年10月28日,建成桃冲至荻港的运矿轻便铁路和荻港江边码头两座栈桥。桃冲铁矿开始输日。至1927年,中日实业有限公司掠夺繁昌铁矿达195万吨。
民国6年(1917)
2月19日,瑞典地质专家、农商部技师丁格兰氏来桃冲测绘长垄山地质图。
民国7年(1918)
是年,胡尧山、张子琴等11户领得省批执照开采煤矿,至1938年日军入侵后停业。
△桃冲铁矿购进日本产50匹马力锅炉蒸汽引擎发动机1台,装电灯1000盏。
民国8年(1919)
4月,为奖掖赤沙中分徐私立义兴初级小学校校长徐理堂捐资兴学,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题赐“敬教劝学”金字匾额。
民国9年(1920)
私立第二国民学校校长胡肇金捐资千元兴办学校,省奖金色三等褒章。
民国10年(1921)
6月,美国水手乘小轮来峨桥欺侮百姓,乡民高本玉等8人半夜登轮,痛打美国水手;后县公署决定由峨桥百姓摊钱,赔偿“损失”。
冬,保大圩与毗连48垾统称保大圩,成立保大圩局,翌年改为保大圩堤工委员会。
民国11年(1922)
是年,高安、保定江堤发生崩塌,部分堤段退建。
△始建泊口闸,后因失修成为险闸。1952年重建。
民国12年(1923)
冬,成立县教育局,内设董事会。
民国13年(1924)
是年,桃冲铁矿年产铁矿石348755吨,居全国七大铁矿首位,占当年全国铁矿石产量的三分之一。
△北洋政府召开“国民会议”,本县李扆枫、汪海藩竞选代表,选举结果,汪当选。
民国14年(1925)。
6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县成立“沪案后援会”,发动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23日举行反帝游行示威,并募捐支援上海工人。
夏,裕繁公司桃矿八段一塘口架头倒塌,当班6名工人丧生。
△荻港麻疹大流行,死者甚多。
民国15年(1926)
3月10日,矿业工会在县城召开成立大会,县知事决定全县30家煤铁矿划归矿业工会统一管理。
4月4日,县城南门殷国安家失火,烧毁214户,烧死一70岁老人。
是年,荻港十里场筑大成圩,芦南圩开挖芦南山河。
△刘子青兼并旧县同和祥锅坊其它股东独自经营,主持坊务。 民国16年(1927)
春,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原县长操震出逃,北伐军27军委派政治部副主任寇超为县长。
△成立中国国民党繁昌县地方基层组织。
6月14日,五华山土匪绑架溪南轮船70余名乘客,严刑拷打并枪杀19人。次年8月6日,县政府处决土匪3名,布告全县。
8月,中国共产党安徽省临时委员会迁至芜湖,领导芜湖、繁昌等地党的工作,是年冬在本县设立“通讯员”,繁昌始有共产党组织活动。
夏,芦南乡赭阳村霍乱流行,3天内死30余人。
是年,相继成立行业工会,各业工会推选代表成立县总工会。同时成立县农会、县商会、县妇女协会,各地成立分会。
△县内相继发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等革命运动。
△下半年中国国民党成立县清党委员会,清查搜捕共产党人。 民国17年(1928)
春,成立中国共产党荻港工作委员会。
6月27日,中共中央对安徽省临委作出指示:用全力恢复和建立荻港的矿工组织,此时该矿有两名中共党员。
民国18年(1929)
春,县成立义务教育委员会和民众教育委员会。
下半年,在义合建立中共严村宕支部。
民国19年(1930)
春,成立县互济会,同时成立七里井、泥埠桥、横山、旧县互济会。会员秘密张贴壁报,书写“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政府”等标语,办《炸弹》刊物。
秋,成立中国共产党繁昌县委员会,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派黄革飞任县委书记。
9月,三十五都数百农民聚集在高安桥举行抗捐活动,并到县政府喊冤请愿。县长被迫接受减少捐税,缩小民团编制等条件。
是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繁昌县旧县支部成立。首批团员40余人。
△三山地区粮食奇缺,一块银元只购得8市斤粮食,县政府购进外国大米,平粜供给。
△县有自卫团269人,警察队180人,区保卫团252人。
民国20年(1931)
7月,桃冲矿工数月未发工资,难以维护生计,矿工200多人同矿主进行斗争,后离矿。
6月至9月,连降暴雨,雨量500毫米以上。淹没农田27万亩,灾民21万人,淹死2100人,坍倒房屋3万间,财产损失500万元。
9月,地主豪富趁水荒之年封仓抬价,大小集镇经常闭市不卖粮食。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夺粮,大小洲、高安圩、保大圩、丰裕圩等地灾民几日内打开100多座仓库,夺得地主存粮。国民党当局派兵镇压,参与“平粮”的有5人在旧县镇被害。
秋,县政府以工代赈修堤复圩,每公方土发美制面粉5市斤或法币5角。
民国21年(1932)
1月,天花流行,患者多数死亡。
春,黄浒河两岸麻疹流行,黄浒街死于麻疹儿童达百人。
4月,芜湖、南陵、繁昌三县在黄墓渡设“联防办事处”。
民国22年(1933)
夏,高安河边村霍乱流行,患者50例,死亡31例。
民国23年(1934)
6月20日,久旱不雨,县长汪淮亲赴城北大乘庵,焚香叩头求雨。
冬,高安、保定两圩派代表商定共同在油坊嘴筑建上江坝。
民国24年(1935)
春,保定在洋灯夹口筑建下江坝。保定、小洲堤道沟通。
民国25年(1936)
10月10日,举行县首次体育竞赛大会,运动员百余人。
秋,县政府征集民夫,修筑芜(湖)青(阳)公路。
是年,县长卓衡之组建县立医院并附设戒烟(鸦片)所,卓兼所长;同时修整县城街道,疏浚水西门状元桥至北门河道;拘捕逃赋漏税的豪强富绅。
民国26年(1937)
12月10日和13日,南京、芜湖相继沦陷,日军直逼繁昌,沿江百姓纷纷逃难。
民国27年(1938)
2月16日至6月25日,日本侵略军飞机先后百余架(次)轰炸县城、三山、荻港、旧县等地,死伤多人,炸毁民房数百间。县政府2月17日迁至柯家冲;2月24日晚,日军在头棚登陆,烧杀淫掠,头棚到江坝数百家民房被烧毁,驻守三山的国民党147师441旅88团2营奋力抵抗日军,激战4天;6月20日,国民党守军新7师3团2营抵抗不支,日军在荻港登陆;6月,国民党军“以水代兵”,挖断河沿山一段圩埂,企图决堤阻止日军,致使保大圩堤溃破成灾;某部驻扎大小铜山、松林口、河沿山一线抵抗日军,在南山与铜山之间搭一浮桥,长200米,铜山寺100多亩竹木全被砍光。
是年12月,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部来繁昌等地抗日,司令部驻赤沙乡中分村。
是月,中共新四军党委决定成立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隶属三支队党委领导;同时成立中共繁昌县委员会。三支队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帮助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抗日群众团体。
△民国县政府捕获日伪峨桥、横山维持会会长,押解县城处决。
民国28年(1939)
4月4日,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等来三支队司令部采访,并看望繁昌3个难民收容所的难民。
上半年,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赤沙乡中分村先后举办铜南繁三县青年抗日救亡训练班和妇女抗日救亡训练班。
7月,成立繁昌县抗日动员委员会,设柯家冲,县长张孟陶兼主任委员。
10月3日,安徽省皖南行署主任戴戟,亲题“殉国二难”四字匾额,送给第二区赤吉乡八十五保斗山冲在抗战前线阵亡的张秀东、张秀成兄弟二烈士。
12月,日军攻占梅山。日军除以重兵扼守荻港(指挥中心)、桃冲、三山等地外,还在望江垄、红花山、库山、横山、鲁港、高岗埠、峨桥等地建立据点,由西向东构筑“沿江防线”。
是年,沦陷区成立日伪“繁昌县自治委员会”。下辖荻港、旧县、横山、三山、峨桥区;强迫居民领“良民证”;并强行将壮丁100多人送往伪满州国做苦工,去者杳无音讯。
△在新四军三支队指导下,一区、二区、南(陵)四区建立农民、青年、妇女、工人、商民等抗敌协会。中共党组织在各会秘密发展党员。
△年底,民国县政府迁八分村常驻办公,推行政令。
△新四军三支队在境内与日军多次鏖战。12月下旬,三支队司令部在中分村栗树园召开“繁昌保卫战五战五捷庆祝大会”,民国县政府献上红绸横匾,上绣“保障繁阳”四个大字。
民国29年(1940)
3月8日,新四军三支队同县政府在中分村共同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
6月26日,日军攻陷县城,国民党军同日收复。
11月,新四军奉命北移。中共皖南特委确定铜陵、繁昌敌后县委机关坚持斗争。中旬,中共繁昌县委传达《关于新四军撤离皖南的指示》,宣布坚持敌后的县委组成人员名单和留下坚持地下工作的人员。县委和三支队干部根据新四军军部《告别皖南同胞书》的精神,月底北移过江到达无为县。
是年,日机9架轰炸县城、荻港等地。投弹94枚,死3人,伤222人,炸毁房屋195间。
是年起至1944年,日本商人在荻港镇设立西海、神谷、大阪洋行,控制附近市场,抢购粮油运往东北。
△县内共产党组织发展为5个区委,11个中心支部,258个支部,1210名党员。
民国30年(1941)
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侵华日军派巡逻舰严密封锁长江,调集日伪军在沿江地区日夜“清乡”、“围剿”。是日凌晨,旧县日伪军袭击中共繁昌县委驻地小甲滕,书记罗锋被捕遇害。
1月下旬,中共繁昌县委在大洲设立联络站,共掩护新四军干部和战士600多名突围人员过江。
2月10日,驻繁的国民党陆军144师制定“清剿”新四军计划,限于3月底“肃清”。
上半年,县政府和国民党县党部,强迫抗日干部群众“自首自新”,并成立特务组织(中统)“繁昌县调查统计室”,迫害革命者。
△新四军7师将皖南突围的200余人编成3个中队,分两批过江到县内红花山恢复抗日游击根据地,途经小洲二凸子与日军一小队发生战斗,日军大部被歼灭。战后留下39人编成独立排,坚持抗日斗争。
△中共皖南特委根据中央“打回江南,建立皖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决策,先后派陈爱曦、姚志健到繁昌组织发动群众,建立保兴、江坝、慕英、磕山等乡抗日民主政权。
8月上旬,国民党军队52师近万人分7路合击红花山新四军;9月,两次向新四军57团驻地红花山区进攻;冬,第三次袭击红花山根据地。
是年,民国县政府为禁止汪伪币内流,换用省钞,并进行经济封锁,杜绝法币外流。
△沦陷区成立汪伪“繁昌县政府筹备委员会”。
民国31年(1942)
1月,国民党军52师袭击大小洲。中共繁昌敌后县委书记苏托夫被捕,遭杀害。
2月,保大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6月,中共繁昌县委委员、军事部长金涛在三山矶头山被日军杀害。
上半年,沦陷区成立汪伪“繁昌县政府”,汪伪“国民党繁昌县党部”,汪伪“县警察局”,汪伪“自卫团”。
7月,大水,20多个圩口溃破,死亡138人。
冬,繁二区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沿江农民建高安闸,扩建江坝乡永丰圩与保定圩间堤坝工程,筑建姚便三棚到洋灯夹江堤。
是年,中共保大圩工委书记李铁民、委员王宏勋在大洲焦湾遇日伪军,王当场牺牲,李被捕遭杀害。
民国32年(1943)
4月,以新四军57团3营为基础,成立“繁昌大队”(三个连)。至年底,多次进击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共武装。
8月,三山日伪自卫团团长赵子兴率部70余人,携带枪械投奔新四军。
秋,建县立初级中学,设中分村。
是年,共产党领导慕英、白象、江坝乡成立评租委员会,开展“二五减租”。
△国民党统治地区强制服兵役,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被抓去当兵者初皆绳捆索绑,形同囚犯。
△峨桥伍村霍乱流行,死40余人,有的患者被日军拉去活活烧死。
民国33年(1944)
4月,国民党军114师投降日军,改编为“皖南独立方面军”,所属第三师师部驻县城,师长李志千。
△新四军皖南支队临江团二营活动在铜陵、繁昌之间,配合繁昌大队开展对日伪和叛军的斗争。
5月,“皖南独立方面军”烧毁八分村民房100多间,村民徐祖宏锄头打死叛军一人。民国县政府于是月初流亡泾县章家渡。
是年,中共南繁芜县委在马仁乡狮子山脚黄山坛宝定庵设兵工厂制造步枪、手榴弹等武器。
民国34年(1945)
1至8月,繁昌大队、繁昌警卫大队、新四军临江团和铜陵总队反击日伪军,在县境多次展开战斗。
4月,赤吉乡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群众办供销合作社,自愿入股,每股大米10市斤。
7月,盘踞梅山的日军全部撤退,由汪伪“独立方面军”李志千部一团游从勋接守。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民国县政府由泾县章家渡迁回县城。
9月22日,中共南繁芜县委及县内共产党武装部队1000多人奉令北撤,留下县委委员王文石为首的3个班武装人员坚持地方斗争,繁昌县人民自卫队成立。
9月,汪伪“独立方面军”李志千受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委为先遣军第三纵队开进县城。三山、横山、峨桥等汪伪军受李志千部收编;荻港、望江垄、旧县等地汪伪军受第六专区保安公署收编改为繁昌县保安队。
10月7日,民国县政府接收设于荻港镇的汪伪“县政府”。
11月,当局协迫共产党、新四军家属和抗日团体群众登记“自首”,拒绝登记者遭镇压。
冬,荻港河沿失火,烧毁108户民宅。
民国35年(1946)
1月,中共南繁芜县委书记王文石派交通员张永守去苏北淮阴,找到中共华中分局,取得与上级党组织联系。
1月9日,成立繁昌县临时参议会。
11月14日,国民党军63师和南陵、繁昌两县特务机关、自卫队,重点“清剿”五华山、黄连山地区,在游击根据地捉人放火,强迫移民,砍山并村。
民国36年(1947)
6月,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来繁昌作反共宣传报告;同时设立县警察局。
10月12日,中共南繁芜工委处死徐羊我等人,并在平铺发动群众4000多人夺取地主积粮40万斤,开仓济贫。
民国37年(1948)
3月,选举“国大”代表,谢鸿轩得46607票,汪瑞年得42709票,二人均为“国大”代表。
5月,国防部命令新编13旅旅长许午言抵繁,制定“清剿”策略。许在繁期间,残杀游击战士及群众。南繁芜游击队采取“化整为零、隐蔽游击”的战略与之针锋相对。
5月28日,中共南繁芜工委派毛和贵等人从板子矶过江,接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队作向导的任务。7月5日,解放军南下干部中队政委陈洪、队长陈木寿、副队长陈高全率94人随毛等从团洲登陆,遇国民党军13旅及地方武装尾追,战斗19昼夜,干部中队弹尽粮绝,陈木寿、陈高全等8人牺牲,许午言下令将陈木寿头颅挂在芜湖江边示众3天,陈的三岁儿子也被杀害。
6月19日,国民党军13旅得悉繁昌游击队长鲁为葆、鲁守政等9人隐蔽在新林乡安全保全家冲老虎洞,立即派出一连兵力包围洞口,火烧烟熏。9人全部被捕,在新林就义。
8月19日,民国政府发行“金圆券”,限令各种货物按当天市价折合金圆券,时称“八一九限价”。限价后货币贬值,物资奇缺。
秋,县政府财经困难,停发县立中学教师工资,教师被迫罢教。
是年,全县总人口218695人。
民国38年(1949。9。)
2月7日,驻芜湖至荻港的国民党军106军282师师长张奇,率部5000余人起义。
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9兵团27军派遣先遣渡江大队在荻港十里场等地登岸,做渡江前侦察工作。
4月20日20时1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5班率先由保定乡夏家湖登陆,是为“渡江战役第一船”,21日繁昌全境解放。
4月22日,南繁芜总队长王安葆和中共繁昌县委书记阮致中,率干部战士80余人进入县城,接管民国县政府,发布安民告示,稳定社会秩序,建县大队武装。
5月5日,宣布成立中共繁昌县委会、繁昌县人民政府,阮致中任县委书记,张玉任副书记;王安葆任县长,王志、王龙飞任副县长。
6月,天降大雨,洪水猛涨,长江水位达14。4米,人民政府300多名干部奔赴圩区,组织群众抗洪。7月,45个圩堤相继溃破,淹死18人。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安置灾民,组织灾民生活自救,发放救济粮867万斤。
7月,破获“反共人民救国军皖南支队繁昌分队”武装特务组织。
8月11日,反革命分子强英勾同土匪2人,杀害新林区人民政府干部5人。县公安局两周内破案,10月17日县城召开公审大会,处决罪犯3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
1949年
10月1日,县城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当晚县城举行灯会游行。
11月,县人民政府组织修堤复圩,拨原粮600万斤,实行以工代赈;同时调进大批毛竹、稻草,援助灾民重建家园。
12月29日,召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以修堤复圩为中心做好各项工作。
是年底,西乡将义兴、感定、江村、四垾、茅城等小圩联成“五联圩”。
△成立县武装部和青年团、妇联会、农会、工会等群众团体。
1950年
1月,撤乡划区,全县设8区163个行政村。
4月,召开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月至次年2月,县委抽调干部1019人次,组成工作队,分三期完成土地改革;翌年7月至10月,抽调干部1100人次分三期进行土改复查、整籍发证工作。
10月,召开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2年10月,处决一批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另有410名判处有期徒刑,598名交群众管制。
11月,整修芜湖至青阳、三元口至荻港公路,政府以工代赈组织农民修路,至翌年10月完工通车。
△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整顿恢复党组织。
△新林、平铺合开新平山河,长600米。1956年、1958年继续开挖,延伸到6。5公里。
1951年
春,天花流行,患者309人,死46人。县组织防疫队到疫区接种牛痘苗。
4月,全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下旬,14。18万人在《斯德哥尔摩宣言》上签名,784个单位11。32万人集体签订《和平爱国公约》。5月1日,县城万人参加抗美援朝集会游行,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使用细菌武器。各界人民捐款4。92亿元(旧币)购买飞机、大炮。6月,1300余名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5月6日,召开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月,政府拨赊销粮200万斤,大米20万斤,扶助农业生产。
8月,以华阳村张兴仓互助组为试点逐步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秋,在浮湖乡、天圩乡、孙村乡试办张兴仓、葛世玉、章大谱、张光明4个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冬,全县共办22个临时互助组。
12月下旬,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参加运动的干部605人。
冬,农村掀起办冬学热潮。
是年,5。60万人参加联合供销社,投入股金5。68亿元(旧币)。
△全县开展户口登记,建立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等7项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12月,召开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
1月,抽调干部190多人,分三期进行划乡建政工作,至10月结束,全县划为8区5镇85乡。其中永丰圩两个乡划归铜陵县。
1月7日,动工建高安裕民闸。
3月,中学教职员和部分小学教师参加训练班进行思想改造学习。
△麻疹、百日咳流行,县区组织中医114人,分赴疫区进行防治。春季,为10万儿童接种牛痘苗。
△组成“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工作队,分赴各工商企业开展“五反”运动。
4月,兴建螃蟹矶江堤护岸工程,历时7个月,完成护坡429米。
△试办葛世玉、张光明、章大谱、程道文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月25日,召开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8月18至21日,县城召开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额18亿元(旧币)。嗣后,荻港、旧县、横山、三山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参加人数20万人次,购销总额67亿元(旧币)。
10月18日,召开县第七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1月,开展扫盲运动,推行速成识字法。
是年,临时互助组1975个,常年互助组65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组织合作起来的农户20599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1。6%。
1953年
1月7日,召开县第八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月,组织工作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月29日,召开县第九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组织全县内河船民成立渔业生产合作社。
6月5日,县成立选举委员会,开展第一次基层普选工作。
6月,县公安机关破获“国防部青年救国军皖南独立支队”、“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江南游击队第一纵队”等反动组织。
6月30日24时,第一次人口普查,本县总人口234911人。
10月27日午夜,国民党一架飞机在旧县、荻港、横山、孙村境内,散发反动传单、标语。
11月始,粮食“统购统销”,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是年,城厢、荻港、三山、横山等地先后召开14次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参加人数60。14万人次,购销总额230亿元(旧币)。
△7个区建立文化站,部分乡(镇)建立业余剧团和群众文艺宣传队。
△全县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常年互助组327个,临时互助组2070个,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有20763户。
1954年
2月上旬,无为县出现“毛人水鬼”谣言,沿江传入繁昌,县人民政府组织100多名干部下乡辟谣。
春,试办葛世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月至6月,降水1200毫米,江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县委、县政府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抢险。7月11日,除永庆圩,全县33个大小圩口相继溃破,66个乡受灾,受灾田地28。35万亩,占总耕地75%,伤亡144人,倒塌房屋7。39万间。
7月下旬,成立县生产救灾委员会,发动灾民开荒抢种晚秋作物,开展副业生产,组织1。2万灾民到南陵开荒抢种。10月,潮水下降,圩区灾民重建家园,政府分批发放救济粮款、寒衣及建房物资,救济灾民23。50万人次,支援灾民建房1。23万间。是年从山东、四川调进粮食7800万斤救灾,泾县支援干菜10万斤。
7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来荻港拍摄《渡江侦察记》影片。
8月6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9月16日始,实行棉布、食油计划供应,居民凭证购买棉布、食油。
10月8日,召开县第十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峨桥区浮湖乡葛世玉农业社所撰《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的调查报告写下按语:“这是一个组织起来抵抗灾荒的生动的例子,一切劳动农民,不论是哪个阶层,除了组织起来集体生产,是无法抵抗灾荒的。安徽繁昌县的中农柯先富和贫农柯百法的话,讲出了这个真理。”此文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
12月28日,同和祥锅坊率先实行公私合营。
是年,灾区疟疾、伤寒、麻疹、白喉等疾病流行,政府组织华东医疗队53人,县内中西医务人员321人,赴灾区防治疾病。
△全县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60个,入社农户占全县总农户38%,此外,还有常年互助组283个,季节性互助组1828个。
△全县共有农村信用社(组)43个,股金2亿元(旧币)。
△建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开展血防工作。
1955年
春,县人民政府发放救济粮款和农具、种子、贷款,购进耕牛1400头,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收兑旧币。
3月上旬,城乡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和平签名运动,有17。90万人签名。
3月底,本县推行省委提出的农业“三改”(一熟改三熟、低产作物改高产作物、水改旱与旱改水)。
9月,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到户),实行油料统购,油脂统销。
9月底,县直机关以两个月时间学习反胡风材料。
△开展内部“肃反”运动,至1959年2月告一段落。
10月26日始,使用全国和全省流通粮票、油票。
是年,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909个,常年农业生产互助组154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4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个,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4。1%。
△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至翌年底共放33。86万元。
1956年
1月,撤区并乡,全县为5镇24乡。
1月至6月底,全县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两个,参加合作化的工商业户979户。
△600名有水稻生产经验的农民支援淮北搞“稻改”工作。
春,绿化造林,完成荒山造林2。3万亩,公路造林41公里,江堤绿化27。7公里。
3月,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展开查螺灭螺和粪便管理、饮用水管理,并组织137名医务人员赴疫区突击治疗病人。
4月,接种牛痘苗5。42万人。此后,天花绝迹。
6月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繁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7月,开展以除“四害”(老鼠、蚊子、苍蝇、麻雀注:麻雀后改为臭虫。)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9月,进行第二次基层选举。
11月,全县手工业实现合作化,共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3个,合作小组25个,社员2370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94%。
12月,村村办民校,开展扫盲。
是年,先后举办6期县级农业技术员训练班,培训农技员1100人。
△全县高级农业社50个,蔬菜社4个,渔业社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7%,实现农业合作化。土地、牲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机关职工取消“工资分”制,实行货币工资。工资改革后职工实际工资比原工资平均提高30。3%。
1957年
2月,葛世玉参加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2月5日,召开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12日,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动脱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自此干部轮流下乡,参加和领导生产。
8月12日,建立繁昌煤矿;14日成立县炼铁厂筹委会。
8月中旬,县直机关整党整风,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9月中旬,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至翌年10月结束。反击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是必要的,但运动中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把许多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后果。1979年,对273名错划右派分子进行改正。
1O月上旬,农村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进行反瞒产斗争。
1958年
1月中旬,进行第三次基层选举。
2月25日,召开中共繁昌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4月,建县药材种植场。
5月中旬,高安、中沟抽水机站建成。
5月16日,创办《繁昌报》,6月1日出刊。
是月底,支援淮北木制龙骨水车1100部。
7月1日,城关变电所建成正式供电。
8月21日,峨山乡东方红三社柯冲生产队,采取连夜突击移株并棵、重复过磅的办法,谎报亩产中稻4。30万斤,《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等报刊先后作了报道,轰动海内外。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赋诗一首:“不见早稻三万六,又传中稻四万三;繁昌不愧叫繁昌,紧紧追赶麻城县。”(见人民日报1958年9月2日8版)。
8月,发动民工2。50万人修建繁昌至新港公路。
9月,中央提出“大办钢铁”,县成立冶金工业指挥部,建繁昌县钢铁厂。并在各地“土法上马”建小炼铁炉1。20万个,共炼劣质生铁3。28万吨。
9月27日,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来县视察钢铁生产。
9月,全县组织15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农业社86个,农茶社13个,蔬菜社3个,农林牧社53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9。8%。
10月,全县建立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0月29日,召开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是月,县成立“民兵师”,下辖13个团119个营555个连。
秋,建县农业机械厂。
△全县办2088个公共食堂,2021个临时托儿所、幼儿园和3个敬老院。
12月,县委提出“全党全民办工业”。
冬,孙村钳口水库、黄浒山河工程动工。
是年,繁昌初中改为完中,新建三山、桃冲、新港、黄浒4所初中,1所初级农校,1所初级师范。
△三山轧花厂建成投产。
△新建县人民电影院,1966年失火烧毁,1976年重建。
△环城公社兴建铁门水库,峨桥公社开挖桂港山河,黄浒公社开挖万里山河。
△为“大办小水泥”,县商业部门至山西省购石膏1000多吨,因质量低劣,经济损失21。40万元。
1959年
3月22至29日,召开五级(县、区、公社、大队、小队)干部会,讨论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体制。
春,脑脊髓膜炎病流行,患者785人,县人民政府抽调82名医护人员赴疫区防治。
4月,为实现“运输车马化”,商业部门去新疆购马291匹。后大都死亡,损失8万元。
7月,对城关、荻港、新港、横山、三山、峨桥、黄浒、孙村、赤沙等9个集镇的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1月结束。
10月1日,县城举行万人大会庆祝国庆十周年,举行民兵检阅和群众游行,同时举办《繁昌县光辉的十年》展览。
10月和11月,县委两次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开展“反右倾”斗争,一些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1979年,给57名错划的“右倾分子”恢复名誉。
是年,马坝和峨山公社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水改旱”试点。
△合作商店改为统一核算的“高级合作商店”。
△兴建繁昌大戏院,次年竣工,造价36万元。
1960年
2月8日,召开中共繁昌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2月中旬,进行第四次基层选举。
2月,3万社员兴建螃蟹矶大堤,称“拦江打坝”。坝长4。40公里,顶宽10米。由此上江坝至螃蟹矶成为内河,围湖水面约7000亩(称大龙窝)。
7月,下放946名干部帮助后进社队改变落后面貌。
12月,县派出干部470人到社队开展整风整社,揭发批判“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
是年,粮食总产1。13亿斤,农业总产值158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比1957年下降30。6%和12。5%。由于农业减产和粮食高征购,从去冬起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疾病、人口大量外流和非正常死亡的严重情况,各公社及大队集中治疗浮肿病、消瘦病9000多例;本县外流人口达2479人。
△国家投资75万元,随山锌矿部分建成投产。
1961年
1月16日至30日,召开五级干部大会,揭发“共产风”、浮夸风等问题。省拨款350万元,对“共产风”中平调社队财物进行退赔兑现。
3月,农村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的“责任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当时农村存在的严重困难。
4月15日,日用工业品和副食品开始实行凭票购买。
5月1日,繁昌火车站建成(今繁昌老站)。
8月下旬,调整公社规模,全县8个人民公社划为18个公社153个大队2574个生产队。
9月至1963年6月,对1957年以来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甄别平反工作。
是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停办和合并15个厂矿,除县钢铁厂,其它炼铁炉全部停办。同时将1958年升格为国营工业的社(厂),仍划为集体性质。至1963年共精简厂矿企业职工约7000人,其中大部分回到农村。 1962年
1月15日,召开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螃蟹矶大闸竣工。
4月起,公社设卫生院,大队设卫生所,生产队设不脱产的卫生员和助产员。
4月至1963年8月,根据省委决议,分期分批改正“责任田”。
5月下旬,动员城镇闲散居民100余户下放农村。
6月,建城关、新港、三山、桃冲、横山、中沟6个供电站。
8月1日上午,保定公社窑头渡口沉船一艘,淹死18人。
11月,芜钢铁路过境段竣工,正式运营。
是年,县成立长江修防所,负责境内江堤工程设施、养护管理等事项。
1963年
2月中旬,进行第五次基层选举。
4月,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至翌年6月结束。
7月底,芜湖市下放300户居民来繁农村插队落户。
9月,给40%职工调整工资。
10月29日,召开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月,开始分期分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翌年10月,芜湖地委抽调4500名干部组成社教工作团来繁昌开展社教运动。1965年1月,社教运动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1965年8月,社教运动结束。社教运动造成对基层干部打击面过宽、打击过重,甚至混淆敌我界限的“左”的错误。
是年冬,确定高安、保定两圩以凸嘴为控制点,沿江岸抛石护堤。
是年,峨山公社建广寺冲水库。
1964年
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261451人。
冬至翌年春,机关干部、城关居民、城郊农民将东门外河滩围成小圩,名“四清圩”。
是年,推广使用化肥。
△动员城镇居民178户532人下乡落户,其中接收上海市309人,芜湖市99人。
△省决定繁昌县为耕牛繁殖基地。
△全县公社通电。
△春谷、环城两公社集中灭螺面积9。48万平方米。
1965年
1月,组织沿江群众治理江堤崩塌。
3月,从外省聘来棉花、黄麻、板栗嫁接技术辅导员70多人,推广农林技术。
△组织“样板田工作队”,在三山、小洲、环城、峨桥、孙村等地搞农林业生产的“样板”试验。
△召开三级(县、公社、大队)干部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5月,峨桥都斗门、三山双龙口电力排灌站竣工。
9月中旬,进行第六次基层选举。
9月,抽调350多名干部赴宣城县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
12月,县委发出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指示。
1966年
1月,《安徽日报》、《健康报》等刊登县卫生防疫站检验士马如清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中共芜湖地委、繁昌县委作出决定,号召向马如清学习。
2月6日,召开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6月,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县直单位和各中学,开展“文化大革命”,7月下旬撤销工作组。“文化大革命”初期,机关、学校有200多名干部职工、教师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牛鬼蛇神”。
9月上旬,县内一批文物、书画遭“红卫兵”以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名盲目焚毁。
10月,211名“红卫兵”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第六次检阅。同时有数百名学生徒步“长征”。
1O月下旬,县城及公路沿线集镇,成立接待站,接待外地徒步“长征”、“串连”的大中学生。
11月,各单位纷纷建立群众造反组织,“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各级党政机关受“造反派”冲击,多数领导干部“靠边站”,无法行使职权。党组逐步陷于瘫痪,党的基层组织停止活动。
是年,在赤沙公社马仁寺建麻疯病医院。
△新林公社建毛王水库,环城公社建阴山水库。
1967年
1月22日县委书记曹勇钦在县直机关干部和中学师生大会上代表县委检查“文化大革命”中执行错误路线的错误。
2月,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单位“造反派”开展“夺权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被批斗,受到迫害,由“造反派”头头掌握单位领导职权。在“夺权”斗争中,“造反派”内部开始出现派性斗争,局面混乱。
2月下旬,人民解放军驻繁某部派40多名干部帮助抓春耕生产,3月8日成立由军队干部、地方领导干部、群众组织代表“三结合”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指挥部。
12月,人民解放军某部派以魏甫元为首的5名军队干部进驻本县执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是年,流行脑脊髓膜炎,年发病1176例,死亡55人。
△县城东门桥由钢架木桥面改为双孔石拱桥。
1968年
年初,“夺权”斗争中两派群众多次发生武斗,没有造成重大流血事件。繁昌初中教师刘子亮因本派群众玩枪走火丧生。
4月下旬,首次召开县“农业学大寨”政治工作会议,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6月19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24日在繁中广场举行成立大会。
7月26日,成立县群众专政指挥部。1972年6月21日撤销。
10月中旬,成立县工代会、农代会和红代会三个代表会组织,简称“三代会”。
11月6日,召开县首届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历时6天,代表600名。此后,全县掀起“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唱“忠字歌”的狂热活动;县内发行毛泽东著作(时称“红宝书”)47。45万册,人均1。5册。
秋,县革委会组织县、社、队三级干部到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动员城镇“老三届”(1966——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农村,至1977年共动员城镇知青下放务农3773人,并接收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等地下乡知青3210人。
冬,黄浒开挖象山山河。
1969年
1月,县革委会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中学及机关单位,搞“斗、批、改”,农村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3月,分期分批下放医务人员到乡村医疗卫生单位,各社镇分批培训赤脚医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后,88%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
3月,分期分批动员城镇居民下放农村。是月,芜湖市和地区下放500名干部连同800名家属来县农村安家落户。
是月中旬,农村大队和生产队,经过“清队”和“整党”,全部建立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新领导班子(大队革命委员会和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
5月,保定大桥建成。
5月25日,县革委会召开历时7天的党员代表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道来(保定公社人)在会上传达中共“九大”会议精神。
8月中旬,县城召开“愤怒声讨苏联再次侵入我国领土大会”,会后群众游行示威。
11月19日,重建繁昌钢铁厂,1974年芜湖行署直辖。
是年,县内5所中学下放农村,17个公社办起中学。
△繁昌北门火车站建成。
△新林公社建亮斗门闸。
△全县329个共产党支部进行“开门整党”。
1970年
4月,成立县“五七”大学。
△开展“一打(打击现行反革命)三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群众运动,运动中出现冤假错案。
4月25日,零时开始,连续3天进行政治大清查。
8月28日,在浮山顶动工建县电视差转台,次年元旦正式转播。
10月20日,省革委会批准县锌矿为国营企业。该矿1978年的新产品云铁底面漆颜料,填补了国内此项产品的空白,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和表彰。
11月24日,动工建峨桥闸,翌年6月底竣工。
12月13日,县召开首届“四好单位”、“五好个人”代表大会,代表900余人。
是年,全县粮食亩产第一次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江南地区)800斤指标。
△通过招工等途径,逐步安置县内外下乡知青回城,至1981年知青安置工作结束。
1971年
2月21日,召开中共繁昌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春,县水泥厂建成投产。
4月,县开展“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群众运动。
5月23日,县委举办历时20天的“批陈(伯达)整风”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干部382人。
9月3日,在大龙窝建县良种猪场。
10月中旬,分批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事件的文件。
10月底,抽调4000民工至泾县参建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
1972年
2月4日至1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批判林彪叛国罪行。
6月,筹建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976年7月2日正式投入运行。
8月,小洲七凸、八凸蝗虫为害,省革命委员会派飞机喷药灭蝗。
10月17日,动工兴建县化肥厂,1974年11月投产。
11月17日,成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逐步得到控制。
12月,农技干部焦富春赴多哥支援农业生产,两年后回国。
是年,先后发动15万人次灭钉螺。灭螺面积150万平方米,治疗血吸虫病人3000人。
△22个公社(镇)办起农机修配厂。
1973年
1月,筹建县拖拉机汽车修配厂,当年投产。
7月,小洲野鸭套渡船超载沉没,淹死小学生7人。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开展“整顿社会秩序,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同时有重点地清查人口。
10月20日,建县棉花原种场。
12月30日,上海海运局荻港711工程开工,征用土地291亩,拆迁民宅15户。
下半年,县派干部520名组成宣传队,到77个大队,6个厂矿企业开展“批林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冬,小洲新大圩江堤700米险段全部用石片护坡,1975年7月竣工。
是年,集训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4万人,组织野营拉练2200人次,建立军民联防组织,落实备战工作。
△全县131个大队办林场。
△荻港动工填平德胜河,建设新街道。1983年竣工。
1974年
3月,整修芜青干线繁昌段,改为黑色路面。
3月28日,召开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提出“学大寨、赶郭庄、追红星”口号。
4月1日,县殡葬管理所建成。
4月10日,召开历时6天的县委、县革委扩大会议,开展“批林批孔”、“反复辟”,揭县委内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盖子”,错批了一些领导干部。
冬,整治赤沙河。
1975年
2月25日,建县民兵指挥部,次年底撤销。
3月19日,建苏伍长滩电力排灌站。
7月24日,浮山、高安、峨桥、荻港雷电击死3人,击死耕牛5头。
12月26日,县组织722名干部赴9个公社,地委派出836名干部赴三山、中沟、小洲、横山4公社开展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历时一年结束。运动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冬,小洲公社组织3000人,结合灭螺围垦江滩八凸子,命名为“大寨圩”,新造耕地2000亩。
冬至翌年春,组织27个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进行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1976年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工人、农民、干部、师生、居民纷纷自发以戴黑纱、扎白花等形式寄托哀思。
春,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县成立大批判领导组和批判队,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干扰。
8月,河北唐山发生地震后,县接待收治伤员358人。9月底伤员康复,县革委会派员护送回乡。
是月,县成立防震办公室,开展群众性防震工作。多数人家搭防震棚。
9月18日,在繁中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是月,全县社社通客车,是全省第一个社社通客车县。
10月下旬,各地群众集会庆祝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2月,组织民工开挖东西山河与峨溪河联圩工程。
12月24日,繁昌钢铁厂一辆吉普车在三山月桥公路上失事焚毁,烧死3人,重伤1人。
是年,各地建立四级农科网,万余人参加农业科学研究,固定实验基地1万多亩。
△18个公社建立农机站,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0%。
1977年
3月,兴建县磷肥厂硫酸车间。
6月,试种三季杂交水稻1千多亩,均获高产。
是月27日,中央警校来县“开门办学”,历时28天。
7月中旬,连降暴雨,漳河、峨溪河内河水位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水位,18个公社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8月中旬,各单位开展“三大讲”(大讲“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时党受其害、国受其害、身受其害的情况),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
10月,全县40%职工调整工资。
是年冬,扩建孙村钳口水库,翌年10月竣工。
1978年
1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1月25日,动工改建城关南门桥。
5月至7月,开展新时期总任务和新宪法的宣传教育。
5月,县委组成工作队赴基层开展“一批(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双打(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试点工作,至11月结束。
11月,黄浒大桥建成。
△大龙窝列为全省20个商品鱼基地之一。
12月18日,县农机厂、拖拉机修配厂、拖拉机修配厂轮胎车间等三个单位改为县轴承厂、农业机械修造厂、轮胎翻新厂。
冬,31个生产队的96个作业组试行联系产量责任制。
是年,首次大面积示范栽培杂交“双晚”8000多亩,平均亩产700多斤。
△繁昌至荻港35千伏级383#电力线路投入运行。
△锌矿云铁车间扩建工程列为国家重点项目。
△县“五七”大学改为县委党校。
△农村触电死亡34人,县委为此发出通报。
△春旱、伏旱、秋旱相继8个月,经过抗旱,粮食总产2。94亿斤,比1977年
增长13。4%,工业产值503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县城建自来水厂,翌年7月建成供水。
1979年
2月始,分期分批回收城镇下放居民。
△各级机关、单位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月,对1430名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经群众评审,县革委会批准,摘掉1234名上述四类分子帽子,对错戴四类分子帽子的196人给予纠正。
3月6日,县委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8月22日,开展土壤普查。
是月,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为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月活动。
9月,兴建上江坝,1980年4月竣工。
12月22日,县城北门扩宽公路竣工。
12月上旬,对部分职工升级加薪,平均升级面40%,1980年2月底基本结束。
是年,对“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627件冤假错案平反。
冬,有759个生产队午季作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28。29%。
是年,峨溪河、泊口河、保定江坝建排涝站。
△各地党组织共举办以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训班146期,参加学习的党员2。32万人。
△环城公社大兴冲水库竣工。
1980年
1月20日,召开县计划生育表彰奖励大会。3月中旬,各乡(镇)组织小分队,到大队和生产队开展第一次计划生育突击周活动。
4月22日,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来县视察。
5月24日,兴建县体育场,1984年竣工。
6月,在科技人员中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10月中旬至11月,开展全县工业普查。
11月初,县委组织80名干部赴各公社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翌年,全县农村普遍实行“农业大包干”。
是月,国营集体企业清理辞退农民工941名。
是年,县植保站病虫测报工作获全国科技大会嘉奖。
△因涝灾晚稻减产,县革委会拨出救灾款9。75万元,木料43立方米,棉絮9000斤,布票8万尺,煤1000吨,毛竹3000根支援灾区。
△年底召开30年教龄老教师代表大会。
1981年
1月初,开展地名普查。
1月中旬,进行第七次基层选举。
3月中旬,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6万多名工人、中小学生参加“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人好事”活动。
6月14日上午,一只狂犬闯入城关地区,接连咬伤16人。10月,各地有47人被狂犬咬伤,其中1人发病死亡。县革委会发出通知动员群众灭狗。
10月中旬,实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11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繁昌县委员会成立。
12月16至22日,召开政协繁昌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月17日至22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同时设立县人大常委会。
△淮南至上海50万伏高压输变电工程荻港凤凰矶160米直线塔动工兴建,1984年12月竣工。
1982年
1月1日,举行全县群众业余文艺会演。
1月12日,成立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展扶贫工作。
1月中旬,教育、卫生、体育系统全民所有制单位调整职工工资。
2月21日,开展渔业“两定”(定水面使用权、定渔业生产责任制)工作,至3月下旬结束。
3月,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8月,县召开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宽严大会。
4月18日,以斋藤千别为团长的日本东京——芜湖友好之会第四次访华团一行31人来县参观游览;5月19日,该组织第五次访华团一行19人来县参观访问。
5月23至26日,召开中共繁昌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6月25日,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周子健来繁视察。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07243人。
是月中旬,连降暴雨,圩区受涝面积7。30万亩。
10月,县考古工作者在环城公社柳墩大队和三山公社神墩发现商周文化遗址。
12月4日,兴建焦湾闸,翌年5月竣工。
12月15日,农牧渔业部确定繁昌为全国农业机械化规划50个重点调查县之一。
是月30日,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开展《繁昌县志》编纂工作。
1983年
3月26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3月31日,中共繁昌县委五届二次会议制定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规划草案。
4月,在新港、中沟两公社进行体制改革试点,新港公社改为新港镇,中沟公社改为中沟乡。
4月19日,旅居台湾、原民国时期“国大”代表谢鸿轩之子谢启中偕夫人回故乡探母。
6月,开展整顿社会治安月活动,重点打击流氓犯罪活动,同时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
6月3日和7月5日,全县普降暴雨,受灾面积25。13万亩,县城4门有3门进水,最深处1。15米,7月15日,一夜降雨200毫米,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洪排涝。省、市政府拨给县救灾款41。9万元,粮食408万斤,衣服3。78万件,木材549立方米,毛竹1万根,元竹10万斤,煤炭4330吨,支援灾区农民。
7月,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7月中旬,美国优威国际公司印度分公司威马尔来繁参观访问。
7月,省委书记黄璜等来繁巡视抗洪工作。
8月26日,县公安部门在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第一次统一行动中,逮捕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9月下旬,按照“四化”(革命化、知识化、年青化、专业化)的条件,进行县级机构改革工作。
9月,《繁昌古今》小报创刊,计出12期。
11月,全面调整企业职工工资。
12月,棉花、絮棉供应免收票证。
下半年至翌年3月,分两批完成社镇体改工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大队改行政村。
△县轴承厂生产的204轴承,荣获部优证书。
△县举办50期党员训练班,轮训党员1。06万人,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邓小平文选》和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1984年
1月,县直党政群机关体制改革,设置行政机构43个,比原67个精简24个。
1月中旬,进行第八次基层选举。
3月16日,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动员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推动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3月27至31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县长古继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任期内为全县人民办十件公益事业。
3月27日至4月1日,召开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5月1日,峨山11频道电视台动工兴建,6月1日正式转播。
6月12至14日上午,降雨370毫米,受灾农田25。50万亩,各地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洪排涝。
9月26至29日,召开中共繁昌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会议作出《全党动员,全力以赴,两个文明一齐抓,努力建设工业县》的决定。
10月5日至6日,县第一次专业户工作会议在马坝乡召开,20名“万元户”代表登上主席台。
10月,开展血吸虫病普查工作。
11月5日,城关卫生院改为县中医医院。
11月上旬,动工兴建县烈士陵园,干部、群众和解放军驻繁部队共捐款27。30万元。
11月25日上午,以日本高知市长横山龙雄为首的高知——芜湖市友好访问代表团一行20人来繁访问。
12月起,全县党组织分三批进行整党。
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农民人均收入319元,比上年增长23。17%;财政收入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8%;乡镇企业总收入5873万元,比上年增长55。58%。12月16日,芜湖市委、市人民政府发贺电,祝繁昌县在全市县级第一个实现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并发给奖金5000元。
12月,编印《繁昌县地名录》(内部资料)。
是年,乡镇企业推行“一包三改”,实行厂长承包的工厂279个,个人承包的工厂423个,实行聘请和选举制的企业971个;实行合同制用工的企业1103个;实行全浮动和计件工资的企业935个。
△全县推广省柴(草)灶。
△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
△县防疫站选送的卫生科普宣传栏设计,获全国卫生科普宣传栏展览二等奖。
△完成农村体制改革和县直机关机构改革。280名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选拔40名有技术职称的知识分子进入县、乡两级领导班子。
△县级财政由“差额补贴”转为“定额上交”。
△县制药厂由8人承包后又改为由1人租赁,是县内第一个实行租赁承包的国营小型企业。
△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撰写的《繁昌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县直属党政机关推行岗位责任制。
1985年
1月,开展城镇房屋普查登记发证工作,并对1959年后城镇私房改造期间遗留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至1986年,部分集镇分别以退还房屋、折价退赔等方法落实政策。
1月29日至30日,县委召开六届二次全委会议,提出本年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三超亿”的奋斗目标。
2月6日,高安圩北埂排灌站工程动工,国家投资72万元。1986年4月建成,受益面积2。04万亩,是县内最大的电力排灌站。
3月27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4月1日,取消粮食统购,改合同定购,同时取消派购生猪,对城镇居民实行肉价补贴。
△县城东门公路降坡,1986年秋竣工。
4月13日,以县化肥厂、轴承厂为试点实行企业厂长责任制。
5月1日,芜湖至繁昌22路公共汽车正式营运,境内沿途设13个停靠站。
△省委、省政府确定本县为全省22个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
7月23日,印度尼西亚经济代表团来荻港杨家湾考察石灰石蕴藏情况。
是月起至1986年6月,农村7千多户农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
9月10日,中小学教师代表1300多人,在县城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0月,进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改后职工平均每月增资12。50元。
11月14日,省委副书记卢荣景来县视察。
△县城金峨市场建成,1986年元旦开放。
是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86年起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拨款25万元解决乡镇小学“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学生有课桌、课凳)”经费。
△建三山农贸市场,1986年元旦投入使用,1986年底继续扩建为三山蔬菜批发市场。
△设新港职业中学。
△全国“小百灵”歌手比赛,县获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12月,县血防站被评为全国血防工作先进集体。
△同和祥锅厂铁耳锅、城关镇羽毛球厂羽毛球等7种产品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
1986年
1月13日,县政协、县委统战部联合召开去台(湾)人员亲属座谈会。
3月25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3月,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7月20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50万伏繁昌变电所土建工程和20万伏配电设备安装基本完成,这是华东地区第一座50万伏变电所。
11月,县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扶贫扶优先进集体。
是年,完成县境内33公里公路干线(部分)拓宽任务,修筑乡镇公路60公里。
△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进资金2626万元,引进各类技术人才250人,引进新技术项目130项。
△县邮电局自动电话大楼动工兴建。
△荻港建成全市第一个乡镇文化宫和地面卫星接收站。
△国家文物局鉴定境内出土的春秋铜鼎、战国楚贝范、宋代瓷器等十件文物为国家一级品。
△孙村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
△筹集资金407万元,解决中小学“一无两有”问题,被评为省实现“一无两有”的先进县。
△芜湖市属四县文明县城建设评比,本县获第一名。
△新淮乡发展水禽养殖业,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拨款30万元,作为生产投资。
△工业总产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51。88%上升到69。2%;农业总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9。7%,粮食总产16。04万吨;乡镇企业总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8%,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超过全省县级平均增长速度;出口商品总额594万元,比上年增长33。3%;财政收入1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职工年平均工资1147元,比上年净增195元;农民人均收入445元,比上年净增66元,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全省22个体改县综合考核,本县名列第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