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
一、航道
临渔航道练江上游临溪至歙县渔梁称临渔航道,全程22.5公里,县境内3公里。沙石河底,水流急,续航可达淳安、杭州。明弘治十二年(1499)重建渔梁坝后,河道渐淤砂石。清中叶上水抵临溪,通10吨木船。民国初平水深2米,河宽30至100米,窄处,3至5米。航道上,有数道碓堨,堨下多浅滩,疏2至3米宽港道,三五人打帮通行一船。枯水期船带木板,拦水入港道。上水背纤,通1.5吨木船,2至3天抵临溪。下水可载3吨,半日到渔梁。民国24年(1935)后河砂淤积加剧,失于疏浚,只春夏间通小木船。
湖临航道登源河下游湖里至临溪,水程10余公里,通航至清末。民国迄建国初,小船通至辇显,约6公里。
华临航道扬之河下游华阳镇杨柳村至临溪,水程10余公里,通航至民国初年。
二、码头
临溪码头在扬之、登源、大源3水合流处,徽宁、新岭驿道与徽杭(登源)古道交会点,位临溪村西。始建年代失考。今存石埠和上岸石阶。清末至民国15年码头泊船日均30余艘,为县内、旌德和昌化西部货物集散商埠。
埠头上在县城南,扬之河西岸。航船常年在此装卸。涨水季节上驶城郊杨柳村。民国初河道淤塞,码头废,今成村落。
三、渡口
下备渡在练江上游,由下备村渡至茭塘村。渡船由下备村人捐设,船工例向附近村民化缘,收取外地旅客渡钱。民国年间村庄衰败,25年停渡。后架木桥通行。
临溪渡临溪至上游村,涨水期木桥冲散,由“上游桥会”雇船摆渡。1971年县“五七”大学曾置木船渡运本校师生,逾年渡船被洪水冲走,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