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军事训练
1958年以后,对基干民兵、民兵干部实行一年一次训练,时间15天。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兵种,采取两年一集中30天一次训完的办法。训练时连有教学组,排有小教员。民兵参加训练,照发工资,照记工分,照常评奖。训练时,坚持劳武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生产特点进行。基干民兵训练内容,主要是防空、防原子、防化学、反空降、打坦克和射击、投弹、埋雷及战术训练。普通民兵不集中训练,主要是在重大节日进行形势战备和传统教育。任务区分:专职武装干部由市人民武装部组织训练;城市民兵由厂矿分期、分批集训;农村利用农闲由公社(乡)负责集训。1964年,在民兵训练中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大比武活动。为检验教学成果,1965年10月,在西山脚下举行全市民兵考核比武训练,各单位民兵代表和全市各界1000余人观看比武。比武项目有班对抗赛、班对空射击、六0炮射击、投弹、刺杀、班进攻等15项。
1981年,民兵的军事训练改为周期训练。至1984年,经两个周期训练,共训练专职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1.4万人。1985年,民兵训练转入年度训练。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兵训练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城市经济改革的需要,马鞍山军分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宽城市民兵训练的路子,在试点基础上,全市普遍在新工人岗前培训中进行军事、政治、技术、文化一体化训练,并逐步在青工轮训、职工大学、技术学校和大中(专)学校中开展军事训练,有步骤地将民兵形势教育、训练任务转到学校、青工轮训和新工人岗前轮训中进行。1977~1987年,全市民兵高炮、高机分队4次参加省军区在巢县槐村嘴地域组织的实弹比赛,共2339人次参赛,比赛结果,1次获全省第二名,2次获第三名,1次总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