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一章 优待抚恤

第四节 拥军优属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发出“拥军优属,人人有责”的号召,马鞍山地区人民热烈响应,拥军优属形成风尚。采石、霍里、慈湖等地相继成立抗美援朝委员会,发动农会、妇联、青年团、民兵等组织,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动员青年参军支前,组织群众进行和平签名,制订爱国公约,开展了广泛的拥军活动。从1954年起,每逢春节、元旦、“八一”等节日,均组织群众为烈军属洗衣、挑水、打扫卫生,并登门慰问,赠送慰问品。建市后,这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每逢节日,均由市主要负责人组成慰问团进行慰问。结合慰问,开展全市性拥军优属工作检查,总结经验,制订改进措施。1962年后,除市组成慰问团外,各区、街道还成立慰问队、慰问组,分别慰问驻军、军烈属,向军烈属赠送光荣灯、光荣牌,对年老体弱的烈军属及残废军人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这些做法,相沿成习,对促进全市拥军优属工作起到很好作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拥军优属工作被迫停止,至1972年春节,才恢复组织慰问团,继续开展这一活动。1975年后,拥军优属活动更加引起全市各界重视。是年,省拥军优属团马鞍山分团下设了160多个慰问小组,有900多人参加。1980年元旦、春节期间,参加慰问活动的各级领导达728人,召开各种拥军优属会议153场,受慰问对象总数达到优抚对象总数的90%以上。1983年,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40周年,全市进一步掀起群众性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的热潮。仅春节期间即召开茶话会70余次,组织慰问小组57个,走访慰问670户,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烈军属、残废军人,都给予了困难补助。市民政局、市人武部还为军属及其残废子女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妥善安排。1985年后,拥军优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全市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经常性活动。在多年的拥军优属活动中,涌现了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57~1985年,全市共召开拥军优属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10次。
上一篇:第三节 烈士褒扬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