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企业管理

第七节 能源环保管理

马钢公司的能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由公司能源环保处负责管理。
[能源管理]
1979年,马钢公司重新制订和恢复了热工制度、蒸汽管理制度、煤炭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等各项能源管理制度。1980年起,对各厂实行主要产品工序能源考核,并列入全公司综合奖考核内容之一。主要产品实行煤、焦炭单项考核,电和重油按产品考核。对各生产厂制订能耗指标和节能管理条例,加强各厂计量管理,配齐了电度表和重油、煤气计量仪表,安装动态电子轨道衡,提高了计量速度和计量率。1983年,公司一级能源计量点装表率达100%,二级厂矿能源计量点装表率为75.8%,机台装表率为61.8%,职工住宅水、电、煤气三表到户100%。1986年制定《马钢节能管理条例细则》,颁布各厂实施。1987年开始实施能耗包干管理制度,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加价受罚的措施。包干项目有总能耗、总电量及煤、电、焦等10个种类264个单项,并与成本、奖励直接挂钩。针对联合企业工序多,用能结构复杂的特点,不断修订定额,强化定额管理,并列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现属公司级重点考核的有15个种类324项,节能单项有9个种类125项,实行工序能耗对所有单项节能都具有否决权。马钢能源消耗量大,其费用占成本的1/3,为进一步节能降耗,对占全公司总能耗95%以上的24个厂矿33项工序能耗、产值能耗或总能耗实行能源口单独划块考核,均热炉、加热炉燃耗列入工会劳动竞赛,全体动员、层层把关,实现了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全年节支900万元。为确保能源消耗指标不断下降,马钢将各项能源消耗指标作为安排生产、分配资金的依据,并列入经济责任制中进行考核,与奖励直接挂钩。除采取经济手段加强管理以外,还下达指令性决定。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能源报表制度。生产厂矿按月统计分析能耗情况并上报能环处。能环处按季做全公司热平衡综合报表,并作出全公司能耗分析,通过一系列加强能源管理的措施,马钢能耗逐年有所下降。1987年,综合能耗1.449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9889吨标煤/吨钢,万元产值能耗25.77吨标煤。与1978年相比,分别下降54.93%、32.59%和32.34%,各主要工序能耗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综合利用]
马钢每年产生废弃物约500多万吨,其中尾矿390万吨,高炉渣110万吨,钢渣20多万吨,煤灰渣3万多吨,含铁尘泥26万吨,钢铁切屑2万多吨。“六五”期间,共开发高炉渣、钢渣、瓦斯灰泥共10项综合利用产品,获得综合利用留成316万元。钢渣利用率从5.3%提高到15%(不含老渣山开发),高炉渣接近100%。马钢余热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余热资源合标准煤50.15万吨,主要有烟气、冷却介质、炉渣、热产品四大类。可利用的余热资源为16.32万吨标煤/年,占余热总资源的32.53%。现己利用的余热资源为3.43万吨标煤/年,占余热资源6.85%,占可利用余热资源21%。焦炉、高炉煤气利用率分别达97%和96%左右。1986年,利用回转窑对炼钢除尘含水50%以上的污泥进行焙烧成球试验,生产出50万吨泥球用于转炉,在国内尚属首次。
[环境保护管理]
1982年5月,马钢公司颁发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大部分二级厂矿也分别制订了环境管理制度和办法。每年环境治理的项目由环保部门提出方案,经计划部门汇总平衡,纳入公司年度计划。1983年,又下达了环保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对14个生产厂按21项指标进行考核。并对冶金工厂污染因子综合排放进行考核,合格率为42.3%,达到冶金部的要求。1985年后,设立环保单项奖,将污染因子达标与否和奖金挂钩。开展以创造环保清洁工厂为中心的环保检查工作,对连续3个月达到考核标准的,用环保专项奖加奖;达不到要求的扣全厂部分综合奖。1987年,耐火厂、机修厂、初轧厂、二轧厂、姑山矿被冶金部评为环保清洁工厂。
1978~1983年,马钢共开展103个环保治理项目,其中废水处理15项,废气处理44项,废渣处理及利用14项,噪音治理及其他12项,总投资2800多万元。通过治理,创经济效益2763万元。“六五”期间,在老污染源治理方面共安排治理投资2500多万元。1987年,在新建、扩建工程总投资3.99亿元中,环保投资达1528.66万元,占3.82%,基本做到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有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设计有环保篇、施工中有环保治理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同年,马钢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63.1%,废水排放处理率74.11%(其中达标率64.33%),废气排放处理率95.26%(其中达标率80.35%),厂区月降尘量76.9吨/平方公里,厂区总悬浮微粒接近大气3级标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符合大气2级标准。
上一篇:第六节 材料管理
下一篇:第八节 安全生产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