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工业门类

第七节 轻手工业

建国前,当涂县的轻手工业皆为小型作坊、匠铺,属私营性质。大多为工商合一、前店后坊。不少产品富有地方特色。城关朱永兴铜炊壶,湖阳鸟枪、鱼钩,即为县里著名手工业产品。朱永兴铜炊壶选用熟紫铜作原料,手工敲制而成。铜炊壶呈椭圆形,上下端略小,中间较大,一边为柄,一边为嘴,中间为炉胆,专为烧木炭所设,水环炉胆四周,有“一壶清泉一炉炭,炭烬水沸沏香茗”之赞句。在保温瓶问世之前,十分畅销。城关住户,几乎家家备有。民国14年(1925)获安徽省实业厅二等奖,1951年参加皖南区土特产品展销会。湖阳鸟枪,制作考究,枪筒由整筒打造改为分段卷制经淬火连结,具有枪膛光滑、枪身无裂缝、不折断、不爆炸、射程远、杀伤力大、后座力小等优点,产品远销全国各省,深受猎户欢迎。湖阳鱼钩,以铅丝为原料,经放条、锉尖、磨锋、印嘴、敲倒刺、上模、淬火等8道工序制成。有捕获各类鱼的钓钩、挂钩、滚钩数十种,畅销全国各地,享有名牌声誉。
50年代,全县成立轻手工业合作社58个。至1958年,全部收归县手工业局领导,调整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性质。1965年,全县轻手工业企业49家,职工1806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45.27万元,1979年,城关14个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885.96万元。
进入80年代,轻手工业系统各企业均立足于内部挖潜,大搞技术改造,加强设备管理和制度管理。建立设备台帐和产品质量标准,争创优质产品和出口创汇。1980~1985年,全县轻工企业39个,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实现利税1210万元,上交税金493万元,产值利税率为10%。1986、1987两年,全面推行以经济承包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目标管理责任制。1988年起,在17家企业试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1986~1989年,全县轻手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96亿元,缴纳税金884万元,实现利润1002.1万元,产值利税率为12.34%。其中1989年分别为3639.22万元、5196.7万元、192.83万元、240.23万元和11.9%。
一、当涂县塑料厂
厂址在城关西大街中段,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75.5万元,流动资金549万元。职工71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人。
该厂始创于1954年4月,前身为城关制绳小组。1955年,组建成“当涂县团结制绳社”。1957年,组成“当涂县第一综合社”。新增酚醛制品,生产胶木钮扣及墨水瓶盖,成为全县第一家塑料制品生产厂家。1962年,改为“当涂县塑胶制绳社”,租用平房7间作为生产车间。次年,生产塑料制品20.6吨。1966年10月,经芜湖专员公署手工业管理局批准,塑胶制绳社转为合作工厂,取名为“安徽省当涂县塑料厂”。至1969年,该厂共搜集、整理、利用废旧塑料1100余吨,自制小型塑料机械65台,节约了资金,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70年代,县塑料厂一面购买设备,一面引进技术,使产品质量、品种有了长足的提高和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1980年,生产塑料制品1241吨,完成产值1247万元,实现利税162.7万元。“七五”期间,该厂加快了技改步伐,自1985年起,先后从日本引进5千克注塑机、6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等先进设备,成为全县首家从国外引进设备的企业。
当涂县塑料厂生产产品为6大类10余种规格,其中丙纶编织袋,年生产能力1000万条,1979年开始出口,出口量逐年增加,1981年获省同行业评比第一名;聚乙烯渔网丝,年生产能力720吨,少量出口;塑料薄膜年生产能力为960吨,部分工业用包装薄膜出口,中空容器,年生产能力600吨,1982、1983年分别获省同行业评比第一名;年生产能力为450吨的注塑制品,部分为电视机、洗衣机配套用产品;塑压制品,可生产十几种规格的农用、民用产品。1979年,该厂为解决知青待业创办了“当涂县自力塑料厂”,生产聚丙纤维加弹丝、打包带、吹塑瓶。1985年,自力塑料厂升为集体企业。同年,又创办了当涂县合成纤维厂,生产丙纶长丝,年生产能力150吨。翌年,升为集体企业。1989年底,当涂县塑料厂完成产值1140万元,生产各类塑料制品1885吨,销售收入1287.4万元,实现利税169.13万元,其中利润114.6万元。
二、当涂县童车厂
厂址在城关河南街瓦巷,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4万元,各类设备70余台套,职工90余人。是轻工业部童车定点生产厂家,为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重点企业。
童车厂前身为生产芦席的小组,组建于1954年。1956年3月,更名为“城关芦席社”,1971年3月,改为“当涂县拉丝厂”,1975年8月,开始试制童车,同年12月,正式成立“当涂县童车厂”,填补了安徽省玩具行业童车产品的空白。1976年后,童车厂加快了新产品开发的步伐,生产多档次的坐、骑、卧式系列童车。产品款式新颖,造型美观,组装结实,烤漆讲究。1979年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正式使用“天鹅”牌注册商标。1980年,76—5坐立推车、76—4独管三轮车参加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评比,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1981年,76—5坐立推车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六五”期间,年均产值增长21.6%,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产品行销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1985年,完成总产值125.4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上交税金7.3万元。“七五”期间,童车厂狠抓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使生产、效益有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新产品87—1B型篷式推车,当年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1989年,生产各类童车7.4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万元,实现利税16.1万元。
三、当涂县雨具厂
厂址在城关西大街南端,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0万元,为省轻工业厅定点雨伞生产厂家。
雨具厂组建于1954年3月,当时由7名个体手工业者集资170元组成制伞小组,生产竹骨油纸伞,年产量2万把左右。1955年7月,更名为“光明制伞生产合作社”,生产竹骨油布伞和竹骨油纸伞两种产品,年产量4万把左右。1957年初,与团结制绳社合并,成立“当涂县第一综合社”。1958年,改名为“当涂县油布制伞厂”。1972年,更名为“当涂雨伞厂”,生产钢骨油布伞。次年,新开发成功钢骨晴雨伞,投放市场后产销两旺。1975年,生产复合化肥袋,销往广东惠州、保安等市、县,年盈利10万余元,为雨伞厂发展打下了基础。1979年,更名为“当涂县雨具厂”。除生产雨伞外,还生产塑料雨衣,自行车雨披、菜罩、编织袋等。
1984年,该厂在轻工系统率先开展民主选举厂长的做法,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经国家商标局核准的“明华牌”雨伞有7大系列35个品种。伞面花色多种多样,色泽鲜艳。雨伞质量按部标SG376—84、SG377—84进行生产。40厘米半自动童伞获省行业评比第一名,自动折叠伞,直杆自动伞分别获第二名。1988年,生产的自动折叠伞、半自动伞、万向旅游伞、动物型童伞、竹骨油布摊点伞等品种,畅销江苏、辽宁、山东等省市。1987~1989年连续3年获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奖。1989年,雨具厂完成产值236.21万元,实现利税17.78万元。
四、当涂县印刷厂
民国2年(1913),当涂县只有城关东大街1所“于湖石印社”,有职工4人,石印机1架。此后,相继有“华关”、“江南”、“马铨记”等3家私营印刷社,开始铅印。1955年,上述3家印刷社联合组成“公私合营当涂县印刷厂”。翌年,转为地方国营,厂址在城关东大街南端。当时生产工具有7台手摆圆盘、1台小号方箱机和几块石印板,固定资产约3000元。排字无设备,切纸用手刀。产品是8开纸以下的帐单、信封、信纸等。超过8开幅面的印刷品,多以石印解决。操作原始,效率低下。1957年,该厂隶属于县工交科,扩建厂房2320平方米,增圆盘机8台,划线机、4开机和切线机各1台,甩掉手工切纸的旧工艺。固定资产增至3.73万元,有职工41人。
1958年4月,《当涂报》创办,更名为“当涂报社印刷厂”,隶属于县委宣传部,实行以厂养报。为提高印刷质量,添置生产设备,由单一的平压平机种发展到圆压平机种,揭开了4开印刷新的一页。曾用中、美、日和希腊文字排印出版《大黄山矿勘探报告》一书,受到委印单位的好评。
自1966年起,不断更新设备,增加印刷装订机24台(其中4台为自制)以及铸字机、锅炉等,并开拓书刊印刷业务。到1975年止,10年内共印刷各类书籍270万册,其中教科书150万册,总耗纸量6000令,累计创产值270万元,盈利11万元。1968~1970年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1973年,增加塑料印刷新工艺,并与上海塑料文具盒厂建立长期的横向协作业务,为该厂承印“马头”牌出口塑料笔盒的彩色面料,年产量180万张左右,产品远销欧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被授予“省级大庆式企业”称号。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印刷厂家。
1985年,该厂引进透明糖果纸印刷新工艺,进行塑料软包装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增建凹印车间,购进BM—603型6色凹印机1台,能同时印刷正面4色、反面2色,使墨油的牢固性大大提高,适用于塑料软包装袋、透明卷筒糖果纸、普通卷筒糖果纸的加工。6色凹印机的投产,使该厂从单一的凸版印刷发展到凹版印刷,年生产达到7万千印的能力。1988年,该厂致力于批量书刊和包装装璜设备更新和技术引进,购置自动对开机和自动4开平台机各2台、8开立式平台机1台、全能切纸机1台等主要设备,逐步完善了铅印生产的全部配套工序。1989年,该厂有职工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7.4万元。自建厂35年来,累计完成产值2300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
五、湖阳羽毛制品厂
厂址在湖阳乡塘沟。湖阳乡滨临石臼湖,野禽家禽资源丰富,利用禽类羽毛精制而成的羽毛扇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清嘉庆年间,湖阳就有制作羽毛扇的作坊近10家。
建国后,为充分开发利用湖阳丰厚的羽毛资源和加工优势,于1954年组建成江南第一家羽毛制品社,后更名为“当涂县湖阳羽毛制品厂”。至1989年,湖阳羽毛扇不仅保持传统的制作技术,且不断改进,工艺日臻成熟。该扇产品选用白色、灰色鹅毛,经洗毛、刷毛、剪毛、穿毛、缝扇、装柄、包角,绘画等加工成半圆月形、圆形、椭圆形、佛手形、鸡心形、石榴形等数十种色彩各异的品种。羽毛由天然色发展到根据消费者需求染制成各种颜色;扇面由贴画改为直接工笔绘制;扇柄由单一的竹柄改为车磨木柄、塑料柄。其中孔明扇、汉月扇、彩圆扇、灰圆扇、白圆扇等精品,销售扩大到黄山、九华山、峨嵋山、乐山、庐山等旅游胜地,京、津、沪、云、川、粤、鄂、苏、赣、皖等省市均设有销售点。1972年,列为省出口产品。
1982年,该厂生产的雁翎羽毛扇参加全省工艺美术旅游产品评展会,获得表扬奖。1983年,专为四川成都武侯祠特制长76厘米的羽毛扇,配套用在武侯祠中的诸葛亮塑像手执中,栩栩如生,更显一代名相的飒爽风姿,倍受旅游观光者赞赏,并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
上一篇:第六节 食品工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