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民国20年(1931)秋,安徽省境内洪水泛滥,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委托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在当涂、芜湖等25个重灾区,办理农赈事宜。民国21年5月底,农赈结束,将回收的赈款移交改作合作基金,推行合作事业。民国33年3月,当涂县合作支社召开全县社员代表大会,该会以复兴农村,增进生产为宗旨。合作支社支持农民种子、资金,要求农民将产品交由合作社代为贩卖。
解放后,当涂供销合作商业迅速得到发展。1949年6月,当涂县供销合作社成立。1952年底,全县建立联村供销合作社27个。1954年6月26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下设日杂、土副、生资3个经理部及供销社系统工会,辖第一、第二油厂、酱园加工厂、直属米厂、食品加工厂等。1958年3月20日,县食品公司、水产公司、盐业公司并入县供销合作社。同年6月1日,当涂县供销合作社并入县商业局。1961年10月1日,恢复县供销合作社,辖土产采购、生产资料、日用杂品3个经理部及14个基层供销合作社。1967年后,因“文化大革命”影响,县供销合作社处于瘫痪状态,基层供销合作社受当地人民公社领导。1978年当涂县供销合作社辖棉麻、生产资料、土产、回收4个公司、5个轧花厂、28个基层供销合作社。1982年12月,安徽省在当涂进行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试点。1983年3月20日,选举产生当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和监事会。1986年,全县供销系统商商联合、农商联合、工商联合的多种形式企业有36个,自办和联办加工厂46个。1987年,县供销合作社上缴所得税84.9万元。1988年11月15日,组建了工业品公司和庆城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