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产业结构

第四节 建筑企业

乡镇建筑企业,大多由农村的木匠和泥瓦匠组合起来的。1951年,全县仅有护河、大陇、乌溪、黄池、薛津等几个集镇上有建筑社,人数不多,技术力量有限,只能承建一般平房和砖木结构的楼房。随着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筑队伍也同步壮大。
1970~1976年,由于受到“劳力归田”的禁锢,只许每社有一个30~50人的建筑队,因而束缚了建筑业的发展。1981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量剩余劳动力投身于建筑业。
1983~1986年的4年间,建筑业辐射到每个乡镇和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尤其是靠近芜湖、马鞍山市和当涂县城的围屏、新桥、黄山、银塘等乡镇发展更快。号称“瓦木工之乡”的黄山乡,早在1976年就开始组建建筑队,有职工百余人。至1983年,全乡有10个建筑队,每年有4000人长期在马鞍山市施工。
1986年,是乡镇建筑业的兴盛时期,全县共有乡、村两级集体建筑企业158个,拥有职工16325人。承建工程遍及南京、常州、合肥、芜湖、马鞍山、全椒、广德、郎溪、南陵等9个市、县。1989年,全县乡镇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5073万元,职工达18427人。
为强化管理,从1985年起,当涂县政府开始实行一乡一证(资格等级证)、一照(营业执照)、一印(印章)的规定。1989年,县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又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要求和行业标准,对全县43个乡镇办建筑企业逐一进行审查,填报“资质申报表”,分别上报安徽省建设厅和马鞍山市建管处,批准33个为上等级建筑企业。
上一篇:第三节 运输企业
下一篇:第五节 商业企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