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四节 调解与咨询

一、人民调解
解放前,当涂民事纠纷大多由宗族族长、乡保长或开明绅士进行调解。1952年12月,着手筹备建立调解委员会组织。1953年,县辖14个区136个乡镇通过选举,先后建立调解委员会。1954年,整顿30多个乡镇调解组织,有调解委员150人,调解各类纠纷1090起。1955年2月,县召开第一次调解主任会议,培训138名调解干部,全县有调解委员会139个、委员1212人。1958年1月,调解委员会改名调处委员会。1959年有调处委员会127个,调解小组1137个,成员3967人。1960年1月,调处委员会经过整顿加强,农村调处委员会正副主任由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兼任。1963年,调处委员会更名为调解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调解组织陷于瘫痪状态。自1981年11月,县各级调解组织相继恢复、健全。1989年,全县已建立调解委员会342个,有调解人员1405人。1981年至1989年,全县调解组织调处民间纠纷28554起,避免可能造成的非正常死亡241人。
二、法律服务
1985年5月,县司法局在黄池镇试点创办司法办公室,年底在亭头、西河、博望、银塘、江心、围屏、薛津、新市、太白等10个乡镇先后成立了司法办公室,共有基层司法人员40人。直至1989年,全县31个乡镇和5个企业均有司法办公室。
1987年11月,在全县第四次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通过贯彻司法部《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暂行规定》,随即分期分批在各乡镇成立法律服务所。1988~1989年,黄池镇、城关镇、黄山乡等23个乡镇先后建立了乡镇法律服务所,所内聘用法律服务人员30名,专职、兼职司法助理员37名。在乡镇、村及乡镇企业中开展法律服务。1985~1989年,法律服务所、司法办公室共调处纠纷927起,担任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59家,为当事人签证512件,协助县公证处办理公证事项100件,接待并解答法律事务咨询2783。人次,代写法律事务文书376份,为企业单位和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
上一篇:第三节 公证
下一篇:第五节 法制宣传与教育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