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水资源

一、土地资源
铜陵市土地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约166.95万亩(含铜陵县),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按制约土地分异的地貌类型组合和水、热、肥土的特征,土地基本类型可分平原、岗地、丘陵和低山四类,并具层状垂直分异的特征,从东南到西北呈二起二伏的土地结构,依次为低山,丘陵,河谷平原,丘陵,岗地和冲积、湖积平原。
全市用地分布状况

二、土壤
〔成土过程〕铜陵地区由于长期受生物气候的影响和人类的耕作活动,在成土过程中,平畈和圩区,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形成高度肥沃的水稻土。在山冲各地,冲谷底部为潴育型水稻土;而在山岗土旁地,多为淹育型水稻土。在沿江滩地上,形成灰潮土。地带性土壤属红壤类型中的黄红壤亚类。全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
土壤分布表

〔类型〕铜陵地区海拔高度大部分在200—300米以下,土壤没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变化和重复变化,但土壤的分布仍表现出受地貌条件控制的规律。
1、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着黄红壤,其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物,暗红、黄红色、土层较薄,PH4.5~6,质地偏粘。目前,低山丘陵区垦荒严重,水土大量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层非常薄,甚至成为荒山秃岭,在雨季洪水冲刷下,使得坡脚旱耕地和谷盆水田石质砂化,土壤耕性变劣,保水保肥能力减弱,缺磷钾,“酸、粘、瘦”,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2、平畈圩区广泛分布着水稻土。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地下水位较高,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河流两侧的平畈地,自河流附近至两侧岗地,由于水份条件的不同,水稻土的分布,依次为淹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平原圩区的水稻土,自圩区外围至中心,依次为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
3、沿江滩地分布的灰潮土,是经过较长期旱耕熟化而成的旱作土壤,土色灰,质地为轻壤,沙性较重,土体深厚,通体具石灰反应,PH7.6—8.0。是农业产量较高的土壤类型。
铜陵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壤养分表

三、水资源
铜陵市水资源总量约5.3亿立方米,人均1660立方米,低于全国,高于全省水平。亩均1890立方米,高于国内水平。地表水主要有长江铜陵段。地下水以碳酸盐岩类溶岩裂隙水为主,总蕴藏量约6570万立方米,日采强度18万立方米。

上一篇:第一节 矿产资源
下一篇:第三节 生物资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