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市政建设

第三节 城市排水

一、简况
建国初期,铜官山矿务局工矿污水和雨水顺地势流淌,自然汇集成黑沙河,自东向西流入长江,并在长江路西段南侧逐渐形成大面积的黑沙滩,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为改变城市排水的落后面貌,1974年冶金部拨款,于1975年砌筑成1.5公里的排水渠道,使黑沙河上游得到初步治理。1978年到1979年兴建了长江路排水渠道。1984年到1985年分段对黑沙河中下游进行根治,并对市区另一条排水干渠——新光渠进行了改造。5年中共兴建3条主要排水渠道,初步改变了市区排水不畅的面貌。到1985年底,市区主要干道都建 有排水设施,地下排水道总长度达28.6公里,初步形成城市排水网络。
二、黑沙河排水干渠
黑沙河原为一条天然小溪,起源于铜官山与天鹅抱蛋山之间,由山泉水与天然降水汇集而成,顺地势自东向西流经市区注入长江。
50年代初,小溪上游兴建了铜官山选矿厂。选矿区含有大量尾砂和其它物质的采选废水排入其中,加上两岸居民住宅的兴建,遂使此溪渐成排泄工矿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干渠,人们称之为“黑沙河”。由于尾沙沉积和沿岸居民乱倒垃圾,使黑沙河淤积日益严重,每遇暴雨,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成灾。
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排水条件,1974年开始整治黑沙河。1975年对黑沙河上段从选厂至义安南路一段进行初步整治,砌筑了片石渠道1.5公里,加盖钢筋混凝土平型盖板,使之成为暗渠。渠宽2.2~2.5米,渠深2米,坡度为千分之十至十三。
1981年8月31日,市政府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责成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投资对黑沙河进行改造,根据市政府的要求,1983年9月,市规划设计院拟制出黑沙河整治方案,经讨论修订后付诸实施。1983年冬至1985年秋,分两期完成黑沙河中段和下段改造工程,两期工程情况如下:
从义安南路至淮河路,长970米,为黑沙河中段。该段工程采用片石砌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封面。渠宽3.5~4米,渠深2.5~3.3米,坡度为千分之五。每隔25米设窨井一座,安装一米宽的槽形盖板一块,供起吊清理沉沙用。流量为40立方米/秒,盖板上加5厘米的混凝土,做成路面,每平方米可承受压力1.5吨,作为非机动车行道和人行道,成为“水在下面流,人在上面走”的商业性街道。
从淮河路至胜利桥为下段,长1150米。该段结构采用片石砌筑,加盖钢筋混凝土平型盖板。从淮河路向西740米处盖板长度为3.62米,宽度为0.40米,厚度为0.22米;余段盖板长度为5.12米,宽度为0.49米,厚度为0.24米。下段渠为双孔,每孔宽度和深度均为3至4米,可以截流分水清理河中黑沙和其他杂物而不影响排水。最大坡度千分之三,最小坡度千分之一点五。每隔50米设窨井一座,供起吊清理沉沙之用。
黑沙河排水总干渠全长3620米,整个工程共挖填土方10万立方米,砌片石2500立方米,实际决算总造价237.5万元。
三、新光渠
新光渠南接金山路跃进桥,北通黑沙河排水总干渠。为市区第二排水干渠,沿途汇集金口岭铜矿、市化纤厂、苎麻一厂、自来水公司、钢铁厂等工矿生产废水和附近居民生活污水。该渠原为新光路两侧的片石明沟,排水量小,每遇暴雨,路两侧居民深受其害。1983年一场特大暴雨后,新光路两侧居民有的家中进水达一米。
1984年,市人民政府向沿途排水单位集资35万元,对该排水设施进行拓宽、改造。该工程于1984年底竣工,决算总造价50万元。
该渠全长922米,采用片石砌筑,加盖钢筋混凝土盖板。从自来水公司至钢铁厂一段在钢筋混凝土盖板上加铺20厘米混凝土做成路面,形成上面行车、底下排水的道路。全渠宽6至8米,最大排水流量20立方米/秒,最大坡度千分之十二,最小坡度千分之一。
四、长江路排水设施
长江路排水设施东起淮河路,西至天井湖宾馆,全长1383米。原是利用道路两旁的地势开挖成明沟排水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沟渠不能适应城市排水的需要,且又影响市容污染环境。1978年市政部门开始对长江路排水设施进行改造。
长江路排水设施是分段兴建的。淮河路至天桥西路575米为第一段,该段结构系片石砌筑,加上钢筋混凝土盖板。沟宽1.2米,沟深1.4米。1978年底竣工,造价9万元。
天桥路至天井湖宾馆为第二段。长803米。该段亦是片石砌筑,上加钢筋混凝土盖板。1979年9月开始动工,年底竣工。沟宽2米,沟深2.4米,造价13.4万元。
经过上述两次改造,长江路排水沟底标高起端为16.27米,最大坡度千分之五。天桥路至天井湖宾馆一段地势低洼,处于洪水警戒线以下,出口处标高为11.49米。但铜官山铜矿在出口处修建的30米长水沟底面实际标高为12.1米,造成暴雨后洪水淹没道路。
上一篇:第二节 桥梁涵洞
下一篇:第四节 城市照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