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53年,铜官山铜矿工会女工部会同职工家属委员会组建一个卫生清洁组,最初有清洁工8人,民办性质,人员来自各居民委员会推荐的无职业居民。1958年,市卫生防疫站把分散在各居民村的清洁工组织起来,成立卫生清洁队,属市卫生局领导,人员共有23人。经费来源除每户居民每月缴纳的卫生费1角钱外,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
1959年到1960年,市卫生清洁队被解散。当时市区成立人民公社,设铜官山、杨家山、长江三个管理区,各区的环境由各区派人清扫,经费全靠居民交纳的卫生费。1961年,市卫生局收回分散在各区的清洁工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筹建环境卫生管理所(以下简称“环卫所”)。1963年,全民所有制性质的环卫所正式成立,隶属市卫生局领导。1966年后,居民卫生费停缴,环卫经费全靠财政拨款。1970年初,市环卫所下放到铜官山区革命委员会管理,年底又划归市卫生局。
1977年3月,环卫所改建为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以下简称“环卫处”),隶属关系不变。市辖区成立卫生科,管理本区环境卫生,铜官山区范围的环境卫生由市环卫处直管。1982年10月,环卫处归口市城建局领导。
1985年2月,市政府决定将市环卫处在铜官山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业务,连同人员、机具、设备、房产全部移交铜官山区卫生站,市环卫处留下8名管理干部,负责全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