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五章 化学工业

第三节 无机化工原料

铜陵市无机化工原料产品有:硫酸、磷酸、烧碱、氟硅酸钠、黄磷、液体二氧化硫、五硫化二磷、硫酸铝等几十种,部分为省优或部优产品。生产厂有铜官山化工总厂硫酸厂、黄磷厂和勤奋化工厂,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第一、第二冶炼厂。
铜官山化工总厂硫酸厂、黄磷厂和勤奋化工厂位于金山路。1985年,化工总厂硫酸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73.93万元,净值533.64万元,职工总数469人;年产工业硫酸15万吨、液体二氧化硫20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为672.28万元,占化工总厂10%;该厂生产的工业硫酸1981、1985年两次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黄磷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4.78万元,净值155.16万元,职工总数402人,生产能力为:黄磷年产1400吨,五硫化二磷年产2000吨,磷酸年产3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08.79万元,占化工总厂6%;该厂生产的“九华山牌”黄磷于1980、1985年两次获省优产品称号,五硫化二磷1983年获省优。勤奋化工厂为化工总厂下属集体企业,主要产品硫酸铝设计能力达年产6000吨,副产品明矾为年产300吨。
一、硫酸、磷酸、盐酸
〔硫酸〕1956年,中央有色、化工两设计院联合设计12万吨/年的塔式法硫酸装置,由铜官山矿务局负责动工兴建。1959年竣工,1960年试车成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限制,年产能力仅为5万吨左右,投产后生产的产品积压,硫酸工业在艰难中起步。1960年实际生产3488吨,成本高达233元/吨,每吨亏损73元;1961年计划65000吨,实际生产5393吨,每吨仍亏损36元,两年中经济损失达136.84万元,硫酸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
1962年2月,铜官山化肥厂成立,普通过磷酸钙的生产为硫酸开辟了新路。当年硫酸(100%)实际完成11096.44吨,比1961年提高105.7%;完成总产值92.59万元,计划成本117.45元/吨,实际成本98.20元/吨,比1961年降低79.67元/吨。
铜官山化肥厂于1965年1月交出塔硫车间后,利用铜官山选矿厂低品含硫尾砂进行焙烧试验成功,向国家贷款22.5万元,利用旧设备等增建净化、转化、干吸等工序,以三文一塔水洗净化工艺流程,共投资38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硫酸的接硫制酸车间,8月底试车投产,为安徽省建成第一套接触法硫酸生产装置,日产98%硫酸20吨左右,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翌年,对焙烧部份进行了改造,使焙烧部份能力达到年产4万吨,净化部份改为文、泡、文流程,能力达到年产2万吨,1966年年底投产。
1969年末,经省批准对硫酸装置进行第三次扩建改造,从1970年2月开始,9月完成投产,使硫酸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万吨。1972年另建一套回收炼铜烟气接触法制酸系统试车投产,是安徽省第一套烟气制酸装置,年产硫酸(98%)4万吨。
1978年,国家化工部批准化工总厂挖潜、革新、改造项目,扩建到年产硫酸10万吨的生产规模,1978年3月设计,7月开工,1979年8月竣工,耗资353万元,9月即试车生产。为了使该硫酸系统前后平衡配套,1983年8月又开始了年产15万吨硫酸的再扩建工程,1984年12月竣工投产。1985年,硫酸产量达到13.5万吨,同年3月,又进行了年产30万吨硫酸的扩建工程,至年末已完成工作量400万元,预计1987年竣工投产。
铜官山化工总厂1962~1985年累计生产硫酸77.48万吨,1965年为1567吨,为历史上最低年份,1970年为12589吨,1971年达到28209吨,1982年达到10.4万吨,1985年达到13.5万吨,为历史上产量最高年份。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第二冶炼厂1980年正式投产,配套的年产8万吨接硫装置同时投产,利用冶炼烟气,采用热浓酸洗涤净化工艺,当年生产98%硫酸5万吨,1985年改为76%稀酸洗涤净化工艺,是年,有色金属公司硫酸年产能力达22.6万吨,加上化工总厂年产15万余吨,全市制酸总能力已达年产38万吨。
〔工业硫酸〕化工总厂硫酸厂生产的工业硫酸质量达到国家颁布的GB543—82一级品标准,1981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主要原料及动力消耗定额(以每吨100%硫酸计)1981年为硫铁矿(35%)1055公斤,煤21.7公斤,电99.63度;1985年为硫铁矿975公斤,煤20.04公斤,电95.14度,水52.61吨。
发烟硫酸:生产规模为年产1000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534—82)。主要原材料及动力消耗定额(以生产1吨100%硫酸计)为硫铁矿(35%)1110公斤,煤23公斤,电105度,水85吨。
电瓶硫酸:生产规模为年产500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即GB455~82标准,其中硫酸含量95%。主要原材料及动力消耗定额(以1吨产品计):硫酸(98%)0.97吨,电10度。
〔磷酸〕1970年10月,化工总厂年产300吨黄磷装置投产后,在排放的磷泥中,含磷40~70%,使大量的磷流失浪费,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在沿排水沟聚积燃烧后污染环境。1975年1月 ,该厂在治理这项污染的同时,综合利用磷泥中的元素磷;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一套年产200吨热法酸生产系统投产。化工总厂黄磷厂生产的磷酸生产规模为年产2000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2091~80),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生产1吨工业磷酸计)为:黄磷(P499.9%)300公斤,电113度,水116吨。(黄磷泥折成黄磷计算,蒸气未计算)。
1978~1985年,化工总厂累计生产磷酸(85%)1389.91吨。其中1975年产量为52.5吨,1978年为100.5吨,1983年为200.04吨,1985年为204.15吨。
〔盐酸〕原长江化工厂年产2000吨烧碱生产装置,同时回收副产品盐酸。1976年7月,市决定将长江化工厂划归化工总厂领导,由于该厂的主、副产品生产条件极差、亏损严重,1979的9月22日关闭停产,盐酸生产亦告结束。1976~1978年,长江化工厂累计生产盐酸(31%)698吨。
二、烧碱
1971年,市长江化工厂建成烧碱装置,年产2000吨,1972年5月试车投产。烧碱供铜陵市造纸厂使用,由于烧碱产品中含盐较多,影响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很差,加之烧碱规模小,氯气的平衡难以解决,虽然制取盐酸和漂白粉两项副产品,但销路不畅,企业亏损严重,长江化工厂烧碱产量1973年为43吨,1975年为50吨,1977年达到158吨、1979年为63吨。由于产量低、成本高、加上工厂地处居民区附近,氯气污染环境,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10月决定撤销长江化工厂,其土地及固定资产移交铜陵市合成纤维厂。
三、无机盐及单质产品
60年代中期,铜官山化肥厂围绕主产品硫酸、普钙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开展综合利用以及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始无机盐化工生产。1970年,第一项单质化工产品黄磷投产。1964年,氟硅酸钠投产,到1985年,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1700吨。氟硅酸钠生产中排出的硅胶,经过综合利用制取白炭黑,1974年,利用硅胶生产水玻璃,原市人民化工厂也于同年生产该项产品,1979年以后均停止生产。
1970年,勤奋化工厂,对硫酸进行深加工,兴建年产6000吨的硫酸铝生产车间。用硫酸分解矾土生产硫酸铝和副产品明矾。3月,铜官山化工总厂动工兴建五硫化二磷车间,1971年2月建成,4月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1000吨,到1980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
1971年曾用普钙加工磷酸氢铵(饲料添加剂),1977~1979年共生产225.84吨投放市场。
1981年,经省批准化工总厂治理硫酸尾气,综合利用,生产液体二氧化硫,3季度基建,1982年9月建成投产,规模为年产2000吨,填补了安徽省化工产品的一项空白。1985年3月,化工总厂成立硫钛工程筹备处,利用铜陵硫酸优势和四川攀枝花矿山公司的钛精砂为原料引进外资计划筹建年产4000吨钛白粉工程,年末已上报项目建议书。
〔黄磷〕1985年,化工总厂黄磷厂黄磷的生产能力为年产1400吨(年产1000吨、年产400吨生产装置各1套)。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1吨黄磷产品计):1983年为磷矿石(30%)8439公斤,硅石(100%)2066公斤,焦炭(84%)1364公斤,炉电15365度,电极19.12公斤,动力电420度,水303吨;1985年为磷矿石8405公斤,硅石2291公斤、焦炭1344公斤、炉电14867度,电极21公斤,动力电330度,水24吨。该产品于1980年、1985年两度获省优产品称号。1970~1985年,化工总厂黄磷厂累计生产黄磷8125.61吨,其中1970年产量为97吨,1971年为286吨,1978年为407吨,1981年为608吨,1983年达1020.86吨,为历史上产量最高年份,1985年为927.64吨。
〔五硫化二磷〕1985年生产规模为年产2000吨; 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1吨产品计)为黄磷(P499.9%)293公斤,硫磺(S99.5%)731公斤,水16.34吨,电97.01度,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71~1985年,累计生产五硫化二磷15001.77吨,1980年为1534吨,1983年达到1893.04吨,为历史上年产量最高年份,1985年产量为771.64吨。
〔氟硅酸钠〕1985年生产规模为年产1700吨;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生产1吨产品计)为:盐(NaCl100%)1219公斤,氟硅酸(100%)905公斤,水56.20吨,电276.83度。产品质量达到化工部部颁标准(HG1—211—65),产品合格率100%,并于1980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和化工部优质产品,1985年又被评为省和部优质产品。1964~1985年,化工总厂磷肥厂累计生产氟硅酸钠17816.10吨,其中1964年33吨,1965年567吨,1973年1193吨,1980年1376.75吨,1984年1515.85吨,1985年1636.2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硫酸铝〕1985年,生产规模为年产6000吨;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1吨产品计)矾土(含AL2O3 50%)760公斤,硫酸(100%)560公斤,沉降剂0.6公斤,煤520公斤,水15吨,电44.04度。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151—28净水)。
1970~1985年,化工总厂、勤奋化工厂累计生产硫酸铝56931.5吨,其中1970年为82吨,1971年为342.5吨,1973年为1216吨,1978年为4924吨,1983年达570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为5250吨。
〔二氧化硫〕1985年,化工总厂硫酸厂液体二氧化硫的生产规模为年产2000吨,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生产1吨液体SO2计)为硫酸尾气(SO20.4%)12万立方米,氨水(NH320%)3209公斤,硫酸(100%)1478公斤,水43.65吨,电161度。产品质量达到国家化工部部颁二级品标准(GB3637~83)。1982~1985年,化工总厂硫酸厂累计生产液体二氧化硫5148.32吨,其中1982年为125.89吨,1984年为1837.58吨,1985年达到2393.45吨。
〔明矾〕1985年,化工总厂勤奋化工厂明矾生产规模为年产300吨。主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以生产1吨产品计)为煤400公斤,电20度。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1971~1985年累计生产明矾2547.07吨,其中1971年为31.45吨,1975年为106.8吨,1976年为211吨,1981年为295.42吨,是历史最高产量,1985年为247吨。
〔磷酸二钙(亦名磷酸氢钙)〕1976~1978年间由化工总厂综合厂生产,1978年后停产,累计生产225.84吨。
1972年8月,铜官山化工总厂建设一套规模为年产2500吨硫磺的装置,供该厂五硫化二磷生产使用,1978年以后因硫磺烟气污染严重停止生产。1970~1978年累计生产硫磺868.8吨。
〔水玻璃〕1974年,市场上玻璃紧张,化工总厂卫星化工厂建成以普钙生产中硅胶为原料、采用常压法制成水玻璃装置建成投产,原市人民化工厂也于同年生产水玻璃,1979年后,两厂调整关系,水玻璃停止生产。1974~1979年,两厂累计生产水玻璃达1968.80吨。
上一篇:第二节 化学肥料
下一篇:第四节 有机化工产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