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十章 煤炭工业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

铜陵煤田位于芜铜煤田西部,东起繁昌县、南陵县,西至市区白鹤、大通一带,南以五峰山、天门山、凤凰山脉为界,北与巢湖煤田隔江相望。煤田含煤地层被石耳山~铜官山背斜(或向斜)、大通~顺安复式向斜以及朱村大断裂等分隔切割成近于平行排列延伸的6个条带,井田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总储量约3亿吨,1985年底,根据地质勘探划分出30个井田或地段,现有10个井田已被开发,即立新煤矿一、二、三井田,碎石岭煤矿三井田、大通煤矿西井田、中井田及东井田(房村煤矿)、峨山井田(东风煤矿)、瑶山井田。因煤层变薄达不到可采原度而闭坑的井田有立新煤矿四井田及大通煤矿东井田东部。
1905年,清政府商务局与英国商人凯约翰订立歙县、铜陵、大通、宁国等处勘矿合同。1915年10月~1918年3月,日本临时矿产调查局技师小林仪郎调查皖、苏两省长江南岸煤、铁地质,并写有调查报告。1921年,我国近代地质学先驱章鸿钊、张景澄先后来铜陵进行地质调查。1931年,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孙健初等人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地区的地层及构造,填绘了1∶20万地形图,并出刊简报。建国前,国内外地质学者专家数次涉足铜陵调查,但缺少勘探工程控制,臆断矿体,均未获取工业储量。建国后,为满足矿山建设的需要,煤田地质勘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6年,安徽省地质局322队完成了芜铜煤田1∶5万地质测量任务,并命名了铜陵煤田矿区及井田的名称。1957年,安徽省地质局322队最先进行1∶5000大比例尺煤田地质测量及勘探,次年10月提交《安徽省大通煤矿区西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继322队之后,安徽省地质局321队、原华东地质局大通地质队、原华东煤炭基建局第四勘探队、安徽省煤田地质第二勘探队先后在铜陵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采用岩芯钻探、无岩芯钻探、电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提供了矿区、井田、煤层、煤质、构造、储量及矿床水文地质不同勘探阶段的资料,为建井设计提供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1953~1985年底,地质勘探部门共提交各种煤田地质报告或资料30余件;1957~1985年底钻探超过643孔、10.63万米。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第三节 煤矿设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