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十三章 电力工业

第三节 供电

一、沿革
1952年至1953年,铜官山矿区配电线路和厂矿配电所由机厂电工间管理。1954年成立供电工区,隶属铜官山矿务局动力师室领导。1958年1月改名供电车间,隶属铜官山水电厂领导。1963年1月1日,发电与供电分开,成立“铜官山供电所,”隶属皖南供电局领导。1973年8月,铜陵供电局成立,直属省电力工业局领导至今。
二、输电
1955年2月,始建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马铜线。1958年5月,马铜线升压110千伏运行。随着铜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959—1978年相继建成110千伏铜陵—铜山线、陈村—陵阳—铜陵线、贵池325电厂—铜陵线。1984年建成第一条220千伏线路铜—芜线,1986年6月建成第二条220千伏线路陈—铜线。至此,铜陵已形成以220千伏输电线为主脉,同东村、新桥、谢垄三座110千伏变电所和铜陵电厂、325电厂相联的高压电网。
〔110千伏输电线路〕1950~1952年,在铜官山扫把沟建成容量为400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后,远不能满足矿山建设的需要。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建设110千伏“马—铜线输变电工程”,籍以解决铜矿用电问题。此工程1954年9月16日开始动工兴建,至1955年2月20日竣工,3月16日投入运行。当时南京电业局电力系统最高电压是66千伏,故当时以110千伏结构、66千伏运行。1958年2月18日~5月24日进行升压改造。1958年4月,南京城南变电所至马鞍山的110千伏南马线建成。在马鞍山电厂外的平山头处与马铜线连接,自此马铜线升压至110千伏运行。这样,从南京城南变电所至铜官山总变电所连成一线,故一度将这条线路改称“宁铜线”。1963年第二季度,此线在马鞍山发电厂开断,分路进出,于是又恢复原名“马铜线”。线路北起马鞍山发电厂升压站,南至铜官山总变电所,共长128.6公里。1961年,马铜线在芜湖电厂开断,变成马芜、芜铜两条线路。这条从1955年起到1985年30年中的皖南地区主要电力动脉,随着铜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后开断、改造新增朱新线、朱谢线、新谢线、朱铜线、分别与朱村、谢家垄、新桥、东村等变电所相联。在此期间,1959年建成铜陵至铜山矿的86.3公里铜铜线。1969年10月5日,铜铜线在44号杆开断环入铜陵电厂,原铜铜线一分为二,铜官山总变电所至铜陵电厂的15.12公里,名谓铜桂线。铜陵电厂至铜山矿的78.55公里,名谓桂殷线。1972年5月建成陈村至陵阳、铜陵的88.3公里的陈陵铜线。1978年9月5日建成325电厂至新桥变电所的49.4公里的1111线。至此铜陵地区形成更趋合理、调度更加灵活、经济、安全可靠的多电源的110千伏输变电网络。
〔220千伏输电线路〕为了加强皖南地区电网结构,充分发挥陈村、纪村水电站在系统中的调峰和事故备用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经电力部(81)电计字第271号批准建设陈—铜—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220千伏铜芜线:220千伏铜芜线是陈村—铜陵—芜湖输电线路工程的—个组成部分。铜芜线是从铜陵220千伏朱村变至芜湖南184号杆,全长72.74公里,为全铁塔线路。1985年3月暂以110千伏降压运行,同年9月23日,220千伏朱村变电所建成投运,铜芜线由110千伏升压至220千伏运行。
220千伏陈—铜线:220千伏陈—铜线是220千伏陈村—铜陵—芜湖输电线路工程的陈村至铜陵段,自陈村水电站220千伏升站终端塔起至铜陵朱村变电所构架站为止,线路全长61.536公里,为全铁塔线路。1985年施工,1986年6月竣工。
〔35千伏线路〕1959年6月,桂家湖电厂建成后,相应建成铜陵地区第一条35千伏线路—铜桂线,全长7.65公里,与东村变电所联网。随着有色金属公司的发展和本市化工、煤炭、机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用电的增长,先后建成铜狮线、桂冶线、铜凤线、新凤线、新狮线、谢二线、桂二线、铜董线、新七线、谢化线等35千伏厂矿自备线路和横大线、桂横线、铜钟线、钟钟线、谢钟线、谢梨线等局管线路。到1985年底,共有35千伏线路28条,计191.66公里(其中供电局管理的10条,60.56公里)。
三、变电所
〔110千伏变电所〕1955年3月,铜陵有了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为11200千伏安(当时以110千伏结构,66千伏运行,1958年改造升压至110千伏运行),到1985年底,共有110千伏变电所四座,变压器总容量为158500千伏安(其中用户一座,15500千伏安),1985年9月,建成铜陵第一座220千伏朱村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为120000千伏安。电源来亘500千伏变电所和陈村水电站用22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到朱村变电所,降压110千伏与东村、新桥、谢垄三座110千伏变电所和铜陵电厂、325电厂相联,朱村变电所成为铜陵地区枢纽变电所。6.3千伏出线五路,编号为#5、#6、#7、#8、#10线,主要供铜官山铜矿、选矿厂及市区照明。
变电所通讯设备:有载波机可与马鞍山电厂联系,与铜官山发电厂和矿务局其他几个变电所之间用调度电话和事务电话联系。
变电所用水由附近水泵房供给。
1958年2月18日—5月24日,将66千伏马—铜线升压到110千伏运行,变电所两台66千伏比6.3千伏5600千伏安变压器更换为一台10000千伏安变压器。1959年扩建一台20000千伏安变压器。
1985年,东村变电所着手改造,原一台10000千伏安变压器拆除,安装一台新的20000千伏安变压器(即#1主变),相应改造控制室、开关室、电容器室等建筑,预计1986年6月完工,投入运行。现在东村变电所主变总容量为40000千伏安,#1主变配电电压10千伏,同市区配电网络联网。改造后的东村变电所,安全更加可靠,调度更为灵活。
在东村变电所建设、升压、扩建、更新改造的30年中,铜陵地区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了铜山、谢家垄和新桥变电所。

谢家垄变电所位于铜陵市中心东北约三公里的西湖乡谢垄大队,沪铜铁路车站东约1公里,第一期工程安装一台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73年5月6日开工,1974年12月31日投运。110千伏进出线第一回路T接在铜芜线上,第二期工程安装第二台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1年4月开工,1982年底投运。
谢家垄变电所投运后,对市区原6.0千伏配电线路进行升压10千伏运行,在升压改造中,消除了线路卡脖子的薄弱环节,加强了供电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线路损耗,节约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有色公司第二冶炼厂、市化工总厂等大中用户先后建设35千伏线路从谢家垄变电所出线解决用电难的问题。谢垄变电所投运后,减轻了东村变电所和发电厂的负荷过载压力,保证了全市的用电安全。
新桥110千伏变电所是上海市新桥工程指挥部和省电力局合资建设的。根据新桥用电需要,电源由铜陵—芜湖110千伏线路上开断环入,变电所容量为40000千伏安(2×20000千伏安)。1973年6月动工兴建,1975年9月15日竣工,投入运行。变电所6.3千伏开关室及出线由新桥矿管理,6.3千伏总开关及以上电压等级开关,由铜陵供电局管理。新桥110千伏变电所投运后,不仅新桥矿用电得到解决,而且使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的凤凰山铜矿、铁道部七O一工厂、铜陵县顺安化肥厂、轮窑厂和当地小工业用电、农业用电、附近人民生活用电均都妥善得到解决,使铜陵电网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同时降低线损,保证电压质量,提高供用电效益。
110千伏铜山变电所是有色金属公司在1957年12月至1959年11月建设铜山矿时建设的。建设初期变压器容量为7500千伏安,电源从铜陵东村变电所—铜山的110千伏铜铜线供电。1969年10月5日,110千伏铜铜线在44号杆开断环入铜陵电厂,铜山变电所电源改从铜陵电厂直供(即佳殷线供)。1980年,铜山变电所扩建增容,加装1台容量8000千伏安变压器。目前总容量为15500千伏安。铜山变电所建成送电后,六十年代初,用6.3千伏配电线路转供贵池城关用电,并转供邻近矿区的农村用电。
〔220千伏朱村变电所〕220千伏朱村变电所,属陈村—铜陵—芜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1973年,水利电力部批准建设。同年6月21日,铜陵供电局成立“铜陵输变电工程筹备组”,但因诸方面因素,该工程进度缓慢,直至停下缓建。1982年,华东电管局、省电力局为加强皖南地区电网结构,提高输电容量,降低线损,解决铜陵工农业用电不断增长的需要,经水利电力部批准,陈村—铜陵—芜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续建。工程主要内容:
1、陈村—铜陵220千伏线路63公里;
2、铜陵—芜湖220千伏线路72.9公里;
3、陈村增扩出线间隔一个;
4、长龙山—芜湖南220千伏线路27.2公里;
5、220千伏朱村变电所一座;
6、铜陵地区110千伏线路配套工程(含①朱村变—谢家垄变电所110千伏线路12.8公里;②朱村变电所—铜总变110千伏线路9.5公里;③325电厂—新桥变电所开断5.7公里及35千伏铜凤线路改道;④谢家垄变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⑤地区通讯设备)。
7、增扩长龙山变电所出线间隔一个。
工程投资:3248万元。
变电所最终容量为两台12万千伏变电压器,6万千伏并联补偿电力电容器。第一期工程上一台12万千伏安变压器,3万千伏并联补偿电容器。
220千伏终期出线为六回,第一期出线二回,双母线代旁路,设专用旁路,专用母联。
110千伏出线最终十回,第一期四回,双母线代旁路,设专用旁路,专用母联。
35千伏出线最终八回。
芜湖南—铜陵220千伏线路于1984年底建成,全长72.747公里,1985年3月16日经铜陵局验收,于1985年3月19日21时56分暂降压为110千伏运行。
220千伏朱村变电所,于1985年9月竣工,9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芜铜线由110千伏升压220千伏运行,从而缓和铜陵地区用电紧张局面和减少电网损失。
1985年铜陵供电局220、110千伏变电所容量表

1955年,铜陵供电局主变线路有66千伏,主变容量11200千伏安。至1985年,110千伏线路140.6公里,主变容量15.3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72.74公里,主变容量12万千伏安。
〔35千伏变电所〕从1961年狮子山铜矿变电所始,到1985年底,铜陵共有35千伏变电所25座,变压器总容量为169700千伏安。其中:铜陵供电局管理的有五座,总容量为22800千伏安,其余20座为用户自行管理。
1985年底铜陵供电局35千伏变电所变压器容量表

工业用户110、35千伏变电所主变容量表

工农业用户35千伏主变容量表

四、配电
〔线路〕1951年,在铜陵扫把沟建设发电厂时,架设长7.26公里,6.6千伏馈电线路到铜矿第一配电所,名1号线,是铜陵最早的一条配电线路。1952年到1953年相继架设2号线作为有色金属公司第一冶炼厂专用线,架设3号线到矿区作为联络线。
1955年铜官山总变电所建设同时,架设#5、#6、#7、#8线到铜矿、选矿厂,架设#10线到市区,1957年从#10线延伸5公里到铜陵县,县政府机关和商店都装上了电灯,共计约1700只。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到1985年,10千伏配电线路共565.55公里(其中:铜陵县406.42公里,市区74.8公里,由供电局管理),配电变压器718台,总容量98890千伏安,(其中:铜陵县454台,容量51570千伏安,市供电局28台5740千伏安,其余为厂矿用户自管)。
50年代架设的配电线路,均属高12~15公尺的木质电杆、木横担。木杆杆根、木梢木横担容易腐烂,维修工作量大,事故多,从60年代开始,铜陵地区配电线路木电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条线路更换国家定型产品——水泥预制高压电杆,线路全悬绝缘子均采用国家统一标准,配电变压器相应作了更新调整。
〔配电线路升压改造〕1974年12月31日,谢家垄110千伏变电所第一期工程建成,以10千伏配电,而市区原配电线路电压皆为6.0千伏,必须升压改造。自1975年开始准备,1976年7月分期分批升压改造,直到1980年7月,先后用了4年时间,市区配电线路升压改造工程才告完成,共计升压改造线路145公里,更换变压器163台,总容量20685千伏安。
升压改造后,将铜总变6.6千伏负荷移至谢家垄变负荷0.9—1.1万,以10千伏配电,从而减轻了铜总变的负担,并提高配电输送能力三分之一,减少线路损耗三分之一,减轻了铜陵发电厂#5主变的压力。
五、电力调度
电力调度是供电局一个负责运行设备经济持续供电的生产指挥部门。
〔调度机构〕1954年12月,铜陵成立电力调度室,时属铜官山矿务局总动力师室供电工区管理,调度范围:东村变电所、铜官山发电厂、冶炼厂、露采、磨碎、浮选等厂矿配电变电所。1958年1月,电力调度室改属铜官山发电厂供电车间。1963年成立供电所。1973年成立供电局,调度室属生产技术科;1974年、1975年谢家垄110千伏变电所和新桥110千伏变电所相继投运,调度管理范围扩大,1984年成立调度所。
〔调度管理范围〕1、局属各变电所,母线、主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各开关保护定值、主变电压分接头、电容器投切;2、局属10千伏至220千伏线路及用户6千伏和35千伏线路;3、各大用户6.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主变高压侧开关保护定值,主变电压分接头调整;4、发电厂35千伏母线及各开关保护等;5、发电厂110千伏母线及各开关保护、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均属省调管理,铜陵区调负责操作管理。
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设备的启动、停用、转入备用,提出检修,改变接线,改变负荷,改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值,均该得到值班调度员的命令或同意后方可进行。
除部颁规程外,现场规程有:防止调度员误操作规定;命令审核制度;保护定值管理制度;电气设备停电检修申请管理制度;调度规程;电压无功管理制度等。
由于坚持认真贯彻各项规程制度,1973年至1978年,调度安全运行达2011天的最高记录。1984年共发872份操作票(不含口令),合格率达99.9%。
根据电网运行方式随时调整主变电压分接头,电压合格率6.0千伏—10千伏达90%以上。
1955年,铜总变建成投运后,第一台载波机从铜官山—南京开始通话。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到1985年载波机共有21台,与安徽省调、局属110千伏、220千伏变电所和用户35千伏、110千伏变电所通话联系。工作人员由最初的2人增加到现在8人。
〔远动自动化装置〕远动设备是提高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测式装置,亦标志着调度运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加速电网事故处理,1978年5月,电力调度室安装了一台南京自动化设备厂生产的JSY—2型简易数字式远动装置(简称小远动装置)。
1979年底,安装了110千伏谢垄变电所,新桥变电所、东村变电所和35千伏横港变电所的电压遥测,各开关分合位置状态的遥信及部分保护装置的动作状态的遥信(包括自流接地、轻瓦期动作、电流一般动作等)。
1983~1984年,安装了110千伏谢垄变、新桥变、东村变、电厂部分、铜山变及电力调度室的功率总加装置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铜陵地区的功率总加。
省电力局确定好传输通道及频率后,即可将数据送向省电力局中调所。
〔继电保护〕全局共装设183套保护,自动装置35套。
保护动作情况表

上一篇:第二节 铜陵发电厂
下一篇:第四节 用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