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水利

第三节 排灌工程

一、机电排灌站
解放前,铜陵地区排灌条件极差,蓄水灌溉工程主要是散落在丘岗和田间地头的小塘坝;唯一的排灌工具是手摇木制龙骨水车。建市后,始建机电排灌站,扩建小塘坝。
1960年,市郊铜港公社购进10台14马力煤气抽水机,此为市郊最早的排灌设备。
1979年,市、县合资16万元,建成城关电力排灌站,装机6台330千瓦配20轴流泵。
1984年,市郊羊山矶长湖站扩建,增加装机33台225千瓦配16泵。
1985年,市磷铵厂建成市区最大的电力排涝站,装机2台110千瓦配20泵。
二、涵闸
解放前修建的涵石斗,其结构多是细凿条石用石灰拌糯米汁灌砌,木插板式闸门,规模小,使用不便。解放初期,主要是维修利用旧涵闸。
1969年,市郊始建横港涵闸,长30米,宽2米,高2.8米;同时建成羊山矶涵闸,长30米,宽1.5米,高2米,均为单孔浆砌石拱涵。
1971年5月,建成新民涵闸,结构仍系单孔浆砌石拱涵,长28米,宽1.5米,高2米。
1981年春,建成市郊新民涵闸,长51米。
三、喷灌设施
1978年大旱,首次购进70—1型降雨机10台,在市郊菜地和洲区棉田试用,喷灌面积200亩。
1979年10月,市郊五松大队官塘冲建成第一座固定喷灌站,安装13千瓦电机2台配用3AB—6型泵和PYS—20A塑料喷头,喷灌菜地105亩。11月,市农科所又建一座固定喷灌站,装机13千瓦电机配用3AB—6型泵,喷灌28亩。两站支付经费3.8万元,亩投资285元。郊区还购进黄山4CP—1型移动喷灌机10台,喷灌菜地500亩,投资4万元。
1980年,又在官塘冲上段建成第3座固定喷灌站,装机13千瓦配用3AB—6型泵和自动水控闸阀,喷灌菜地104亩,耗资3.5万元;同年购进江苏产4马力移动喷灌机20台。
1981年,通过喷灌成果普查,全市有喷灌机40台,喷灌菜地近千亩,省市财政补助经费11万余元。这些喷灌设施,在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到1985年,所建喷灌工程和移动机全部损坏报废。
上一篇:第二节 防洪工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