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第四节 药品、医疗器材

解放初期,矿区有“梁仁寿”、“济生堂”等4家中药店,经营中药饮片、散剂、膏剂等。1956年初,在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梁仁寿”等几家药店组成联合诊所。汪启廉、陈少卿(即济生堂)等人开设的药店组成“铜官山国药合作商店”。
1959年6月,铜陵市药材公司成立。内设一个批发部、二个中药门市部,担负市人民医院、铜港医院等4个医疗单位的中药材供应,全年销售额5.8万元,其药材货源除了从安庆药材采购供应站调进外,还从本地自行收购、加工炮炙一部份中药,以补充货源不足。
1960年10月,根据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商业厅的规定:铜陵工业品批发站及市百货公司所经营的西药、医疗器材全部划交市药材公司经营(从建国初期到本年止,西药、医疗器材一直归百货行业经营)。市药材公司改名为市医药公司。货源仍从安庆药材采购供应站、安庆医药站调进,是年中西药品销售额54万元。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中西药品货源紧缺,许多药品不能满足医疗单位的需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1978年以后,药品生产迅速发展,中西药货源充足。每年除收购本地产中药材5万多元外,还从外地调进中西药品和医疗器材200多万元。1984年7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商品的经营体制也得到调整。市医药公司由三级经营改为二级经营。西药进货渠道由原来单一从省内二级站进货改为从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一级站和主要厂家直接进货;中药材从全国各主要产地和药厂进货,丰富了本市药品品种和货源,基本满足全市各医疗单位防病治病的需要。
1985年,市医药公司供应的医疗单位发展到104个,内设中西药2个批发部,2个零售药店。经营中药(中药材、中成药)、西药、医疗器材、医用玻璃仪器、医用化学试剂共5大类,2807个品种,3952个规格,全年销售额434万元。
上一篇:第三节 五金交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