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

第三节 浴室、理发

一、浴室
建国初期,浴室多称“澡堂”。1952年,矿区有2户私人澡堂,名为“大众池堂”和“明兴池堂”。各池堂设备都很简陋,房屋面积共80平方米左右,浴池用砖石砌成,浴池温水是铁锅用柴燃烧,一次进浴不超过10人。
1958年,铜矿工人浴室移交商业部门对外经营。浴室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设男、女盆浴、淋浴,有座位72张,职工18人。
1960年3月,长江浴室建成。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座位200多张。分男女淋浴、男女盆浴和男子池浴。堂口分为康乐厅、艘康厅、和平厅、大众厅4个等级;一等堂口是长靠椅、三中制、新长浴中、泡茶一怀,服务到位,二等堂口是长靠椅,二中制,新长浴中。另设有修脚、擦背服务项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些服务项目被取消)。
1963年,工人浴室移交给铜官山铜矿,作为该矿内部职工浴室,不对外营业。1971年,杨家山浴室经过整修重新开业磁至1972年底,全市有长江路、杨家山两个国营浴室对外营业。座位228张,职工38人,是年营业额6.61万元。
1974年11月,东风浴室建成。为二层楼房建筑,总面积936平方米,有座位110张,一楼为男子池浴,二楼为女子淋浴。
1983年2月,清泉池浴室建成营业。浴室面积为875平方米、与清泉酒家、清泉理发室等构成清泉楼的整体。浴室有座位280张。(其中女浴座位30张)。男浴有大池、盆池、淋浴;女浴有盆池、淋浴。室内有暖气设备,是市内较高级的浴室之一。
国营浴室营业多年来,一直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设施对外开放。在经营过程中,收费低廉,收不抵支、亏本经营。从1961年~1985年的25年中,国营浴室共亏损16.94万元。
到1985年,国营浴室业仅有清泉池、东风浴室。营业面积侧00平方米,座位244位(清泉池因内部进行了调整,减少座位130多张),大池三口,淋浴头60只(其中女淋浴头30只),浴盆16只(其中女盆8只),职工26,人,秋冬季节每天可供2000人沐浴。1985年营业收入1.15万元,比1978年下降81.5%。
二、理发
解放前,矿区理发店很少。民国34年(1945),兴隆镇有“叶太和”、“张发顺”2户理发店。其余大部分为民间理发人员肩挑剃头挑子,串村走乡,上门理发。
解放后,随着矿山建设事业的发展,矿区理发业逐步发展起来。1953年,矿区有8户理发店。
1955年底,理发业发展到36户。大部分有固定理发门面,但仍有一部分流动经营。次年初,这些理发人员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长江合作理发室和炼厂合作理发室。其中长江合作理发室25户、29人,炼厂合作理发室11户、15人。1962年8月,长江合作理发室改名为铜陵市铜官山合作理发室,炼厂合作理发室改名为电、炼厂合作理发室。
1951年,铜官山铜矿行政福利科兴办了工人理发室。起初只有三四名理发人员,至1956年理发人员增加到15人,理发座椅16张,属矿区消费合作社领导。同年8月,由于消费合作社体制变更,工人理发室移交矿区贸易公司领导,成为矿区第一个国营理发室。
1959年10月,市服务公司成立后,国营理发业有很大的发展。1960年国营长江理发室建成营业。1963年至1965年,先后又建成红旗理发室和三公里理发室。1973年,长江饭店扩建工程竣工,长江理发室迁至一楼,改名为长江理发厅,建筑面积195平方米,理发员26名,同时由乙级理发店升为甲级理发店。次年,东风理发室也建成营业。
1984年10月,清泉理发厅建成营业。清泉理发店设备新、技术较高,为市内第一个特级理发店。到1985年,全市国营、合作理发店有长江理发厅、清泉理发厅、东风理发室、红旗理发室、山城理发室等6家理发店,合计16个门点,共有理发座椅104张,理发人员101人,其中三级以上理发师、烫发师18人。
〔工具〕建国初期,理发工具有手推子、剃刀、条剪、木梳等,除了少数在固走店铺理发外,大部份是肩挑剃头挑子,流动理发。剃头挑于是理发人员的主要用具。其一头为木柜、可支撑代替座椅,内放理发工具;另一头为火炉,上置容器,烧水供洗头之用。故有“剃头挑子——一头热”歇后语。
50年代末,一些较大的理发店开始使用电推子,电吹风。1958年国营工人理发室有理发人员15人,理发座椅16张,共有电动推子12把,电吹风6只。电动推子基本上代替了手推子。与此同时,女性烫发兴起,烫发工具由50年代初用铁钳加温烫发,发展到用电烫机烫发。
70年代以来,烫发技术不断发展。除了电烫外,还出现了化学烫(冷烫),染发。各理发店设备逐步完善,操作细致,技术提高。1985年国营理发店评定了三级以上理发技师9人,三级以上烫发师9人。并拥有电烫机8架,大吹风22只,每年自制化学烫发剂价值6000余元。
〔发式〕建国初期,男性发式除少数理光头(又名和尚头)外,大部分是分头和平头。女性理发较少,其发式随年龄的变化而不一。中老年妇女大部分梳发舍,或用蟹壳式发夹将头发翻卷柬之于脑后。青年妇女、少女大部分是双长辫或齐颈短发。
50年代末期,发式有新变化。除了保持50年代初期一些发式外,一一部份中青年妇女时兴烫发。其发式有:自由波浪式、风凰式、青年式、家庭式等。男性烫发极少,但出现了长鬓角大包头发式。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男性大包头、女性烫发均被视为“封、资、修”,而加以废止。各理发店烫发服务项目同时被取消。因此,男女发式都比较单一。连搽油、吹风也不多见。
70年代末,在发式上变化很大。男性青年中,留长发的较多,一般发长齐耳。女性有披肩长发、齐耳短发,式样繁多,恣态各异。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此时女性烫发很盛行。其发式有:波浪式、风凉式、青年式、翻翘式、束发式、日本青年式、爆炸式等。
上一篇:第二节 旅馆
下一篇:第四节 照相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