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三章 科技队伍

第三节 人才开发与流动

一、招聘
为解决铜陵各个建设时期人才的需要,自1950年以来铜陵曾多次有计划有组织地从外地招聘人才。
1950年12月,铜官山铜矿工程处发布了“招聘启事”,从上海、南京、芜湖等地招聘工程、医务、教学等方面的技术人员。1953年,铜官山矿务局从蚌埠、福州、芜湖等地招聘会计、统计、医务等技术人员195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铜陵人才不足问题,以适应铜陵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982年3月7日,市政府在《光明日报》登载了《铜陵市招贤广告》,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了76名各类专门人才,缓和了铜陵工业发展人才短缺的矛盾。1983年在《文汇报》刊登了《铜官山化工总厂招聘启事》,为本市磷铵工程建设招聘翻译人员。
1984、1985年两年中,市人事局会同市纺织公司、化工总厂、新桥硫铁矿等单位,赴上海、西安、咸阳、淮南、淮北等地登门求贤,招聘引进纺织、化工等专门人才。从1981年到1985年,全市先后从外地招聘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9名。
二、借调、选调
因重点工程、攻关项目等而急需专业技术人员时,通过人事部门协商或单位之间协商,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人才借调,并签订借用合同,或者通过考察,选调人才。
1981年为解决市建设3万纱绽棉纺厂,年产4500万米的印染厂和麻纺厂的设计任务,以市规划设计院为主,并从全市各单位借调绘图、给排水、土建、纺织、电气等专业技术干部16名,组成工程组,由市棉麻指挥部组织设计。在两名技术顾问的直接指导下,工程技术组的同志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全部设计任务,费用仅为20万元,比委托设计部门快9个月,节约费用80%。
1983年市电子计算机站成立,急需选配计算机专业人才,市人事局在全市范围内,通过专业知识的测试,录用了9名计算机专业人员。
1984年市人事局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办法,为市委党校、《铜陵报》社、市广播电台招聘选调了12名编辑、记者和理论教员。
三、人才开发
为合理使用“五大”毕业生(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职工大学和业余大学),加速人才培养和开发,本市在1982年12月对“五大”毕业生的使用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
1、“五大”毕业生原来是在职职工的,毕业后,可以当干部,也可以当工人,原则上仍回原单位。各单位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需要,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报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调整。
2、毕业生原来是非在职人员,毕业后,国家不负责统一分配,根据需要,择优录用。
随后,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又推荐了13名待业的“五大”毕业生给市黄金公司、煤炭公司等单位聘用。聘用前,由本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规定了聘用的条件、职责权限、期限、待遇等。1985年4月,经全面考核,市人事局批准录用了这13名“五大”毕业生为国家干部,缓和了市属边远地区和外围厂矿的人才不足。
1985年8月,市人事局在市电子公司主持召开有电子公司领导和电大电子专业毕业生参加的人才供需见面会,鼓励和支持这些毕业生到电子公司施展才能。会后,市人事局在历届电大电子专业毕业生中挑选了9名毕业生分配给电子公司。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引进
上一篇:第二节 科技人员的管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