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解放前,铜陵地区没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解放后,为了满足铜官山矿区和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种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相继组建。1957年到1980年,先后组建铜陵市越剧团、铜陵市文工团、铜陵市黄梅戏剧团、铜陵市京剧团、铜陵市话剧团等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到1985年底,尚有市黄梅戏剧团、市京剧团,计有演职员123人。
一、铜陵市越剧团
此为铜陵市第一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1957年1月,屯溪市群众越剧团集体调到铜官山市,定名为铜官山市越剧团,为集体所有制性质,时有演职员20人。建团初,演员阵容欠佳,大多属流动演员,常演“幕表戏”。1958年秋,剧团进行整顿,选调了一批新演员。1959年8月,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更名铜陵市越剧团。60年代初,全团演职员达30人。1965年7月,市越剧团撤销。
1957年春节,市越剧团在工人俱乐部草棚剧场进行首场演出。此后,市越剧团常年活动在长江沿线一带,上至湖南省株州市,下至上海市。1961年10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在湖南省湘潭市文化剧场,观看了铜陵市越剧团的演出。
历年来,市越剧团的演出以古装戏为主,先后演出了《孔雀公主》、《绣襦记》、《灵堂成亲》、《红楼梦》等古装戏46部。60年代以后,排演现代戏渐多,影响较大的有《江姐》、《不准出生的人》、《红色的种子》等。
1965年12月,市越剧团撤销后,市石油燃料公司组织了业余越剧演出队,赴普济圩农场等地 演出了《千万不要忘记》等剧目。1979年9月,市石油燃料公司、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组织了业余越剧演出队,为庆祝建国30周年在市灯光球场演出了《楼台会》等剧目。
二、铜陵市文工团
1959年5月,铜陵市文工团成立,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时有演职员29人,以演出歌舞为主,兼演曲艺、黄梅戏。1962年6月18日,改为市黄梅剧团。1970年11月,特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改名为“文工团”,以“五小”(即小歌舞、小京剧、小话剧、小黄梅戏、小曲艺)的形式开展演出活动。1972年4月,成立市京剧团,与市文工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74年12月,与京剧团分开,单独建制。1980年3月市文工团撤销。
三、铜陵市黄梅戏剧团
1951年,露天矿业余文工团演出黄梅戏《兰桥吸水》。1954年,铜矿业余黄梅戏小组演出《春香闹学》等;1955年,铜矿业余文工团演出黄梅戏《打猪草》、《十五贯》等。1957年,铜官山区业余文工团赴合肥演出黄梅戏《苦媳妇自叹》,并参加安徽省第二次业余文艺会演。
1961年10月,市文工团下设黄梅戏剧队,先后排演了《打豆腐》、《戏牡丹》、《香罗帕》等剧。1962年6月18日,在黄梅戏剧队的基础上,成立市黄梅戏剧团,有演职员42人,为集体所有制性质。1963年8月,改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968年12月,该剧团撤销,改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9年8月,重建市黄梅戏剧队。1980年3月3日,恢复市黄梅戏剧团建制。到1985年底,全团演职员共48人。
历年来,黄梅戏演出以古装戏为主,先后演出了《十五贯》、《珍珠塔》、《荞麦记》、《三凤求凰》等古装戏48部。60年代起,现代戏演出逐渐增多,影响较大的有《江姐》、《山乡风云》、《雷锋》、《突围者》等。
1976年7月,市文工团排演了黄梅戏《播种》、《追木匠》,参加“安徽省农业学大寨”文艺会演。1985年4月28日,市黄梅戏剧团在湖南演出期间,前往新化县,为“罗盛教烈士纪念馆”揭幕大会献演,受到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和与会的湖南省、地、县领导同志的称赞。
四、铜陵市京剧团
清宣统三年(1911年),名噪一时的名角花旦“碧玉桃”、著名武生张仲奎等来“和悦洲大戏院”演出。民国21年(1932),京、津、宁、汉著名京剧演员筱凤楼、徐松涛、许翠福等曾一度来铜演出《万花船》,受到观众的欢迎。
1951年,露天矿业余文工团演出《苏三起解》。1954年,铜矿业余京剧小组演出《甘露寺》等。1955年,铜矿业余文工团京剧队演出了《打渔杀家》等。
1972年4月,在市文工团京剧队的基础上,成立市京剧团,与市文工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有演职员51人。1974年12月,与市文工团分开,单独建制,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全团演职员75人。到1985年底,全团演职员共75人。
1978年以前,市京剧团以演出现代戏为主,先后演出了《沙家浜》、《苗岭风雷》、《八一风暴》、《蝶恋花》等现代戏21部。1975年2月,市京剧团举办红小兵京剧训练班,学员70人。1975年至1978年间,市红小兵京剧训练班,深入厂矿、部队及招待外宾实习演出80余场,演出《闪闪的红星》、《 打渔杀家》以及部分样板戏的片断。1976年3月,京训班小演员在原市委礼堂演出《沙家浜》第四场及其它京剧、歌舞节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亲切接见小演员,并上台与小演员合影留念。
1978年以后,市京剧团先后排演了《秦香莲》、《白蛇传》、《四郎探母》、《济公传》、《憨郎与紫薇》等古装戏45部。
1985年5月,市京剧团应“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和《戏剧电影报》社的邀请,首次晋京演出大型历史传奇剧《憨郎与紫薇》,受到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爱新觉罗·溥杰和著名京剧家刘厚生、郭汉城、马少波的赞扬与鼓励。离京前,国家民委为欢送京剧团举行了由文艺界知名人士参加的联欢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周长玉代表市委、市政府专程赴京看望京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并出席联欢会致答谢辞。
五、铜陵市话剧团
1980年3月,市话剧团在原市文工团话剧队的基础上成立,有演职员44人,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先后排演了《再见吧!巴黎》、《她含笑死去》等现代话剧7部,共演出77场,观众6.19万人次。同年10月,该剧团被载入《中国艺术年鉴》。1981年8月,该剧团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