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国时期(1912~1949年9月)

民国18 年(1929 年)

1月
9日蒋介石令南京市长刘纪文会同财政部长宋子文查办皖北铲除烟苗特派员包世杰舞弊案,结果查出其未奉命令且无收据支出军费60万元。
19日国民党政府指令行政院,准财政部取缔各省县属地方钱庄商号不得再发行兑换纸币或类似纸币的票券,已发行者限一个月内呈查。
1月中共六霍县委撤销,分别成立中共六安县委(书记邹同礻乃)、中共霍山县委(书记舒传贤)。
△六安苏家埠烟工数次罢工,其中一次坚持长达22天,迫使资方增加工资。
△安徽省政府任命教育厅长程天放兼安徽大学校长,分文法学院为文学院、法学院,并筹备理学院。

2月

3日芜湖公安局规定民众开会游行须呈报官厅批准。
8日安庆市政府经安徽省政府议决撤销,原因是该地人口不满20万,无设市必要
9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电苏、浙、闽、皖、赣5省财政特派员及财政厅:常关裁撤时期,应候大宗货品均已办消费税时,由部酌定日期,令饬裁撤。
21日梵蒂冈罗马教廷把天主教安庆教区划归西班牙莱热奥省耶稣会司祭管辖。
△国民党中常会议决各地党部出席及列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安徽在“中央指派”之列。3月4日,国民党中常会确定了安徽省出席国民党“三大”的代表名单。
2月江苏宿迁小刀会暴动,波及皖北凤阳、寿县、合肥一带,会众达四五万人。

3月

1日中共党员刘文若、许习庸等人在安庆创办《长江晚报》,社长许习庸,总编刘文若。同年10月1日被查封,许、刘被捕。
2日中共安徽省临委作出“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反对派的决议案”。
3月4日国民党中常会确定了安徽省出席国民党“三大”的代表名单。
10日国民党安徽省代表大会开幕。11日会议选出邵华、曹立瀛等为执监委员。16日大会闭幕。
△芜湖市商民因印花税局稽查苛扰,结队游行请愿,要求省政府撤换印花税局局长余德民。 11日举行大罢市。16日财政部同意撤余职。
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集安徽省临委有关负责人及曾在安徽工作对安徽工作发表过意见的在沪同志开会,解决安徽党的工作问题。由于当时环境恶劣,会议仅开了一天,决定由安徽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写成书面报告交给中央判断是非。
17日蚌埠人力车工人为反对汽车公司直接到各大旅社拉客,采取砸大汽车的行动。
3月中旬中共安徽省临委先后给寿县、霍山等县委去信,指示当前任务是:反帝国主义;反军阀战争;反封建势力;反改良主义;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斗争。
20日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代表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党务。安徽省国民党员请愿代表团在会场门外散发通告书,否认安徽代表大会。
27日蒋桂正式开战。蒋系刘峙部蒋鼎文师与桂系武汉方面胡宗铎部在鄂皖交界的宿松一带激战。 28日陈调元、方振武等分别通电讨伐桂系。
3月安庆100多名理发工人举行罢工。
△省临委派王步文到桐城指导工作,将中共桐城区委改为中共桐城临时县委。8月正式成立中共桐城县委。书记先后为章逐明、陈雪吾、吴克正。民国19年(1930年)10月,欧家岭暴动失败后,桐城县委划为新桐、旧桐两个县委。
春怀远县中学开展反对县教育局长兼校训育主任路佛山的斗争,迫路离校。
△中共宁国支部在蓬山成立,书记傅金林。民国19年(1930年)10月5日,特支遭破坏。
△省立第一工厂(怀宁)、第二工厂(怀宁)、第三工厂(三河)、第四工厂(正阳)、第五工厂(广德)和第六工厂(青阳)等6个官办企业因资金不足和经营不善而停产。
△凤台上下窑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资方答应给机房工人每天增加1角。
△安徽省各级政府与保安机关奉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指示,开始编练国民兵。

4月

8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安庆进行大逮捕,捕去共产党员及嫌疑者30余人。
21日全省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临时省总工会,决定了全省工运计划。
△安庆、潜山、贵池、芜湖等县代表8人在安庆举行会议,选举成立安徽省临时互济总会,机关设在安庆。

5月

2日国民党中央第七次常务会议圈定邵华等为安徽省党务执行委员。
3日国民党政府令:派方振武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未到任前由吴醒亚代拆代行。
6日中共商(商南)罗(罗田北部)麻(麻城东北部)特别区委在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地区(今属安徽省金寨县)发动农民举行武装暴动。5月9日,各路暴动队伍汇集斑竹园,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下辖两个团。
5月上旬中共霍山县委领导诸佛庵民团起义。
1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改组安徽省政府,任方振武、吴醒亚、袁励宸、程天放、李范一、吴忠信、郭子清、方培良、阮玄武、苏宗辙、李德膏、孙传瑗、江日韦为安徽省政府委员,指定方振武为主席,吴、袁、程、李(范一)分兼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厅长。18日,方振武等就职。
17日中共六安西北区委领导武陟山2000多农民暴动,围攻5个地主圩子,镇压恶霸地主周启炳父子。暴动后成立了秘密游击队。
19日中共六安县委领导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建立了有30多人枪的六安六区游击队。
20日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攻克六安县金家寨。当夜红军转向燕子河,缴敌一部分枪支,逮捕了10名地保和民团团总。
△中共党员吴江、黄安仁发动流波石童农民举行暴动,配合红三十二师攻入流波镇,打垮国民党保安第三团。24日成立流波游击队。
24日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安徽省临委,全省划分为芜湖、安庆、六安、阜阳4个中心区域,成立4个中心县委,指导该中心区域各县工作。中心县委由中央直接领导。又决定派中央巡视员两人,分别巡视沿江一带及皖北各县工作。5月底至6月初,芜湖、阜阳、安庆3个中心县委先后成立。
27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等由南京到蚌埠迎接孙中山灵榇。28日晨3时40分,孙中山灵榇专列抵蚌埠东站。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及省政府全体委员等随蒋介石到站迎接。
5月中共庐江北特支发动农民在河口拦截几十只外运粮船,按5%抽成,由农会按人口分配,救济饥民。470户贫苦农民分到粮食。
△国民党改组派安徽总部成立,书记张慕韩。因其未回安徽,书记由陈必贶代理。


6月

5日蒋介石令方振武等向河南进击,讨伐冯玉祥。7日,方振武抵河南,当晚及次晨与韩复榘、石友三、贺耀组、马鸿逵等会商河南善后和布防问题。11日,方振武等在南京参加蒋介石召集的军事会议,商讨对冯玉祥进兵及安排西北“反正”各军问题;当日方振武的第六路军越过周家口准备西进。
22日石友三率部移驻皖北颍上、亳县一带。
25日日本水兵在芜湖行凶,重伤驳船工人宓义隆。中共芜湖特支发表告民众书,发动芜湖各界纷纷抗议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暴行。
29日驻芜湖新编第七旅第一团陈国材部哗变,由宣城转往赣闽边,该旅旅长李崎电皖南各县进行堵截。
6月中共桐城临时县委领导裁缝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获胜,并组织了赤色工会。
△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在贵池创办。

7月

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导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后由陈果夫担任)。民国36年(1947年)7月撤销。
3日芜湖100多名黄包车工人罢工,反对增加车辆,斗争坚持到9日,终以劳资双方调和而解决。
20日方振武向国民党政府电辞安徽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
25日刘峙致电蚌埠方振武“会剿”河南商城的红军。
7月方振武与韩复榘、石友三等密谋反蒋介石,但事机泄露,为蒋所知。
△中共芜湖特支为反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改组派,反对军阀战争,多次散发传单和宣言。

8月

5日中共中央巡视员高中林(方英)在六安、霍山两县边界豪猪岭主持召开六安县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霍山、霍邱、寿县派代表参加,会议着重讨论了全面起义问题,决定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研究了中心县委人选和所辖范围,上报党中央批准。
7日石友三第十三路军由皖北调驻德州。
17日月初,国民党军分两路进攻商南丁埠、南溪、汤汇(今均属金寨县)等苏区。当日,红三十二师向黄安、光山转移,与红三十一师取得联系,在鄂东北展开游击战争,红军转移后,苏区群众被国民党杀害达500人以上。
25日驻芜湖第五十六师刘和鼎部奉命开往福建“剿灭”红军。
30日中共凤台县委成立,刘启元为书记,属阜阳中心县委领导。同年12月11日,阜阳中心县委由颍上迁到凤台,凤台县委撤销,各区工作由阜阳中心县委直接指导。
8月在中共安庆中心县委领导下,安庆大中学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安徽大学进步学生刘树德等34人被捕。中共高级工业学校支部负责人鲁宏图,安徽大学支部负责人伯习福等19人为掩护同学被捕,并于8月19日全遭国民党杀害。
△因英、日买办粮商与枞阳地区奸商勾结抢购外运,使该地区粮价一日数涨。当地进步人士许雄球等组织“禁米宣传团”,监督当局的“禁米委员会”,开展禁运。至11月,由于奸商请来石友三部队镇压,禁运斗争失败。

9月

13日蒋介石电各省政府主席,限期三个月至多半年办理保甲,清查户口。声称欲绝“匪”之根株不在用兵,宜由举办保甲、清查户口入手。“延不奉行者,应以纵匪治罪”。17日,国民党政府颁布《清乡条例》,称颁布此条例是“为肃清全国匪源,厉行训政”;“本条例施行期间,各地方以到文之日起,限三个月办理完竣。”
17日凤台上下窑工人全体罢工,要求加薪,失败。
19日蒋介石以开会为名,电召方振武赴南京,将其扣押;21日,免去方振武安徽省主席等职。25日,蒋介石以亲信方策、方鼎英与方振武部下鲍刚、阮玄武对调职务。
26日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转回商南地区,恢复了吴店、南溪、丁埠一带根据地,壮大武装。并在南溪林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正式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
27日方振武部第四十五师一三三旅旅长余亚农在安庆集贤关发动兵变,逮捕新任师长方策。蒋介石令第六、第十、第十六师“会剿”安徽境内方振武部。
28日国民党政府令吴醒亚代苏宗辙为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
9月独山郝家集三四千农民进行抗税、抗租、抗债斗争,因国民党军独立第一旅镇压而失败。
秋省立芜湖初级中学改为省立第七中学。
△合肥县发生蝗灾,庄稼被噬殆尽。

10月

3日杨杰任安徽省政府主席。4日令第十、第十六两师各派两团,配合第六师在太湖一带“追剿”余亚农部。
4日驻蚌埠国民党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奉蒋介石令,收缴当地公安局枪械,局长廖梓英被撤职查办,由二十一旅副旅长陈博文代理。
5日余亚农兵变部队被蒋介石重兵击散,余突围出走。
6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书记舒传贤。民国20年(1931年)1月鄂豫皖特委皖西临时分特委成立时,县委终止活动。
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调石友三为安徽省政府主席。21日国民党政府发表任命令。
18日方振武旧部第四十五师一三四旅旅长鲍刚率军起义,通电全国,要求释放方振武。月底兵败,鲍化装出走。
23日安徽省政府主席石友三奉命兼津浦路南段警备司令。
10月中共六安县委召开六安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中共中央“六大”后一年来的工作,提出六安地区当前的任务是加强党的领导,夺取广大群众,准备将来总暴动,实行土地革命。
△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机关被破坏,负责人被迫撤离芜湖,工作一度停顿。

11月

4日石友三部第十三路军移防入皖完竣。石率总司令部驻蚌埠,秦建斌率一部驻安庆。
8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于拂晓发动领导六安县三区数千农民举行起义,占领了独山镇,9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六安各区与邻近各县立即举行武装起义。两河口、龙门冲、郝家集等地农民武装暴动响应。12日,成立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及其军事指挥部,组建六安三区游击队。
16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桂伯炎、袁继安等领导六区农民起义,并以区游击队为主力击溃驻金家寨的汪东阁民团,成立了六区农民协会。17日攻克流波石童,配合三区游击队和赤卫队围攻麻埠,准备支援霍山西镇农民起义。21日撤围。
19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等领导霍山县西镇一带200多名农民举行起义,一举攻克以漫水河为中心的西镇地区,成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和游击队。
11月中旬国民党安徽当局以独立第一旅陈耀汉部为主力,调集千余人反动武装“围剿”六霍暴动地区,在独山杀害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200多人。并在六安城内进行大搜查,逮捕学生14人,解散省立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县初中等学校,全部撤换教育界负责人,实行白色恐怖。
24日蒋介石乘军舰抵安庆,出席石友三就任安徽省主席职务的宣誓典礼。下午乘原舰离安庆回南京。25日,蒋介石令石友三率部南下援粤。
27日中共六安县委委员吴干才、朱体仁、许希孟在郝家集被国民党军独立第一旅及地主武装包围,朱体仁当场牺牲,吴、许被押至独山经严刑拷打后就义。
2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议决,永远开除柏文蔚等9人党籍。
11月安庆抗日委员会把查获的日货当场烧毁,市民们围观欢呼。

12月

2日石友三参与唐生智、韩复榘、方振武、马鸿逵等的倒蒋活动,在浦口起兵反蒋。3日将主力集中于蚌埠,并在滁州通电就“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司令”职。石部大肆搜刮钱财、抢劫、乱拉民夫,物价飞腾,弄得人民怨声载道。
14日石友三部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在津浦路南段发生小战,滁州北沙河桥被毁。
16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派徐育三率西镇游击队,协同霍山县桃源河党组织发动农民起义,获胜。至此,六安、霍山革命地区连成一片。
17日石友三在蚌埠自组安徽省政府,石任主席。
20日中共霍邱县委领导白塔畈农民起义。300多名起义农民缴了王家老楼大地主的50多支枪,在秋家楼打败了民团,组建了游击队及一区苏维埃政府。
21日由于国民党中央军的进攻和马福祥从中调停,石友三通电主和,并派人持函赴南京向蒋介石请罪。23日又致电主持讨唐的阎锡山,表示归附。
25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等领导徐集民团起义。当夜,起义队伍西进,配合江店民团起义,两支起义武装合编为六安四区游击大队,并成立了第四区革命委员会。
△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冒雪攻下商城。同日,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改为赤城县苏维埃政府。
12月中共无为县委为解决米荒,领导1000多名群众阻止米商囤粮外运,先后进行几次分米斗争。
△驻六安、霍山的国民党军独立第一旅陈耀汉部奉蒋介石令开往蚌埠,进攻反蒋的石友三部队。
△蒋介石电安徽,要派3000名夫役参加新军阀战争。中共安庆党组织发动人力车工人反对拉夫、拉差,要求赔偿在石友三兵变中所受的损失。另外,理发、厨业、汽车、修路、纸坊的工人也先后发动了要求增资的斗争。
冬中共广德特别支部在东家冲召开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共广德县委,书记邓国安、属中共江苏省委领导。
是年全省春、秋旱,尤以合肥为最甚。合肥5月至11月无大雨,河水断流,吃水困难;六安5月半以前无雨栽秧,无为山田大部无收。
△中共党员朱务平将一批因罢工而被解雇的淮上火柴厂工人设法安置进公安局,后利用局方欠饷不发激成众怒,发动全埠警察罢岗,迫使局方答应发饷。朱务平还发动铁路工人开展经济斗争,迫使路方增加工人工资。
△盱眙县蒋坝(今属江苏省)、阜阳、正阳关、临淮关、阜阳县永兴集、含山运漕镇、寿县等地成立了红十字会组织。


上一篇:民国17 年(1928 年)
下一篇:民国19 年(1930 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