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3 年(1934 年)
1月
10日红二十八军在立煌、商城边区的皂靴河、苏仙石之间的公路上截获国民党军大批物资,并击溃敌四十五师两个团,歼俘敌200余人,获长短枪220余支。下旬,在六安大小马店又消灭安徽保安团4个连,毙俘敌350多人,缴枪300多支。
1月中共石青太中心县委在石埭县毛坦河成立,书记吴介唐(后由储汉仪接任)。下辖青阳县委、太平县委和毛坦河区委,党员近200人。
2月
6日红二十八军师长刘德利在立煌县南溪战斗中牺牲,遗职由梁从学继任。
7日国民党政府特派张学良为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
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安徽党务整理委员一律调回,派苗培成为安徽省党务特派员,3月1日成立安徽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吴遵明任书记长,张辛南、魏寿永、佘凌云、胡一贯、梁贤达、徐警予、陈必贶为设计委员。该处在六安设立“皖西‘匪’区工作团”,配合国民党军队对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清剿”。
3月
6日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委派王锡钧(原省保安处副处长)为“苏浙皖边区六县临时反共总指挥”,王锡钧在广德设指挥部。
12日红二十八军于立煌县葛藤山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一六一旅大部,毙伤敌1000多人,活捉敌旅长刘树春以下官兵130多名,缴长短枪157支,手提机关枪8挺,子弹5万多发。
23日张学良命令东北军南下参加“剿共”。王以哲部(第六十七军)移驻河南、安徽。
△蒋介石在南昌分电苏、浙、皖等10省主席,限4月3日以前分别草拟清丈坻田、清查户口、办理警卫保甲和修筑道路交通等四大要政计划及实施步骤呈报,并限明年3月底完成初步工作。
3月下旬经红二十八军和皖西北游击师的坚强斗争,皖西苏区已恢复到东西270余里,南北100余里,红二十八军由2000余人扩大到3200余人。
3月淮南铁路(田家庵至裕溪口)开工,干线全长214.7公里,次年12月完工。
春中共歙县中心县委成立,书记张金载(后叛变)。下辖歙南、歙西北、休宁、祁门、绩溪5个县委。同时,中共东流县委、青阳县委、秋浦县委、祁门县委、休宁县委先后成立。
4月
13日隶属于中共上海中央局的中共皖南工作委员会(又称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在青阳县陵阳镇成立,书记程智仁(化名陆则刚)。下辖青阳、南陵、泾县、太平、石埭、芜湖、铜陵等县委、区委或支部。7月工委遭破坏。8月程智仁被捕。民国24年(1935年)1月,工委在木镇恢复,书记岳子樵。4月岳被捕罹难,工委遂停止活动。
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立煌县的豹子岩会师。17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将红二十八年重新编入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两个师: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改编为七十四师,师长梁从学,政委姚志修;红二十八军的八十四师并入七十五师,师长丁少卿,政委高敬亭。同时,将皖西北第三路游击师和红二十八军的两个营,改编为新的八十二师,师长江求顺(后为林维先,江求顺改任政委)。
△安徽省农村合作委员会成立,委员长刘贻燕,总干事先后为郑达生、吴景。该组织主要任务是为豫鄂皖赣4省农民银行发放贷款,以实现“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计划。
26日国民党豫鄂皖3省边区“剿匪”总部由潢川移设六安,刘镇华和刘茂恩坐镇指挥。
5月
5月上旬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转至皖西北地区,同年从红二十五军抽调骨干,在立煌县团山组成一支便衣队,在当地开展工作,红二十五军转向鄂东北。省委并决定郭述申继续担任皖西北道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徐宝珊同时负责皖西北检查工作。
15日国民党政府任命曾三省为安徽省“反省院”院长。
19日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决定将寿县游击队扩编成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孙瑞训,政委张如屏,副大队长曹广海,参谋长曹云露。下设3个中队,共100多人枪。
5月中共贵秋东县委改组为贵秋东中心县委,隶属中共皖南特委,书记夏金良。
6月
1日蒋介石在南昌主持召开苏、浙、皖、湘等省保安会议,决定训令各省切实训练保甲团警,统一名称,划定管辖区,统一经费,整顿训练,并制定《各省保安制度改进大纲》。
4日皖浙赣3省边界公路接通。
15日蒋介石再令赣闽皖等省各地军政机关严密防止食盐、煤油等物资运往苏区。
6月中旬豫鄂皖边区“剿匪”总部改委第十一路军总指挥兼皖西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刘茂恩任总司令,公署由六安移至立煌。
6月下旬国民党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张学良,制订从7月1日至10月10日的3个月“围剿”计划,集中15个师又3个旅,企图将鄂豫皖地区红军“完全扑灭”。
6月中共石青太中心县委改组为中共太平中心县委,书记刘毓标。
7月
7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6000余人从瑞金出发,军团长寻淮州,政委乐少华,参谋长栗裕,政治部主任刘英。9月20日,经闽浙进入皖南,在歙县石门一带击溃国民党军四十九师1个旅。10月3日抵祁门查湾,在地方党组织协助下补充新兵500余名。
7月上旬红八十二师先后攻克霍山县黄栗杪、诸佛庵和六安县西河口、南岳庙、徐家集、江店等集镇。予地方反动民团以沉重打击,初步巩固了六霍边区的根据地。
17日红二十五军于罗山县长岭岗给国民党军一一五师(东北军)以歼灭性打击。
28日国民党政府实业部与全国经济委员会、安徽省政府共同组设祁门茶叶改良委员会,创办祁门茶叶改良场。
7月原属安徽省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省。
△上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王如痴率红军独立团开赴皖赣边区,同6月成立的皖赣独立团协同作战,开辟苏区。中旬,赣北特委改组为皖赣分区委,柳真吾任书记,皖赣8县
(包括皖省秋浦、祁门)工农兵代表大会开幕,成立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王丰庆任主席。同时成立皖赣独立师,王如痴任师长。
△中共泾县特区委成立,书记田丰,属皖南工委领导。
8月
2日黟县际村农民在中共皖南特委领导下武装暴动,解除了际村保安队一个排的武装,后因国民党军进攻而失败。
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同红二十五军再次转到皖西北地区。下旬活动于商城、六安、英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并在六安县郝家集击退国民党第十一路军独立旅的进攻,歼敌500余人,缴枪300多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21日以太平县柯村(今属黟县)为中心的太(平)石(埭)黟(县)祁(门)边区农民3200余人在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下暴动。至月底,东起黟县方家岭、西至石埭城安(今属祁门县)、南达祁门历口,北到太平七都(今属石台县),纵横百余里农民掀起暴动高潮。9月2日,中共闽浙赣省委派宁春生率红军游击大队和一批干部300多人从赣东北到达柯村,支援暴动,胜利后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主席宁春生。
8月中共皖豫边区中心县委在阜阳南乡小田集成立,属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辖阜太、新蔡县委和息潢特别区委,书记李大安。同年11月因遭敌破坏而停止工作。
9月
1日国民党安徽保安师一个团及太平、贵池、祁门、黟县保安队各一部,共3个团的兵力进攻柯村根据地。
△赣东北红军(挺进师)打下祁门县城,5小时后撤出,前往柯村。
4日红二十五军攻占太湖县城,消灭安徽省警备旅一部。战后,在英山、太湖交界的陶家河地区恢复了纵横约30多里的一小块游击根据地。
15日国民党政府命令由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部直接指挥豫鄂皖边区军事,撤销原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准免刘镇华总司令兼职。
19日“江南通讯社”在安庆创立,主办人王笑秋。
25日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向蒋介石表示,决率所部第十一路军6个团堵击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蒋即令驻皖赣浙边区各部队统归刘指挥。刘奉命后在屯溪设“行署”指挥“围剿”。
28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第四次常委扩大会,错误地指责郭述申在肃反问题上右倾,撤销了他的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职务,派高敬亭接任书记。接着,在皖西北又进行错误的内部“肃反”,9、10月间皖西北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游击总司令吴保才、红八十二师政委江求顺等因被诬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罪名而遭杀害。
秋刘镇华设立民食调节委员会,自兼委员长,用以征收米粮出境税。
10月
6日国民党政府令刘镇华兼任安徽省保安司令。设保安司令部,实际保安业务由省保安处以司令部名义执行。同年冬,将各县保安队改编为团,共成立保安团9个,独立大队16个,独立中队8个,迫击炮中队、特务中队各1个。
10月上旬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因皖北游击大队战斗失利撤到合肥地区,和合肥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皖西北临时特委,又称皖西北中心县委,刘敏为书记。同时,皖北游击大队和合肥游击队合并,成立皖西北游击大队,大队长曹广海,政委张如屏,副大队长孙仲德,参谋长曹云露。10月16日,在舒城春秋山,遭安徽省保安团袭击,曹广海牺牲,孙仲德继任大队长。
15日蒋介石委上官云相为“豫鄂皖三省边区剿‘匪’军追剿队总指挥”。
10月全省1、2、7月大旱;淮北中部1至3、5、7、10月旱,尤以宿县、定远、合肥、含山、和县、桐城、潜山、怀宁、宿松、望江、芜湖、郎溪、南陵、泾县、青阳、宁国、广德、太平、歙县、石埭等县为最甚。桐城一带籽粒无收;广德禾苗全死,竹木亦枯,百年仅有;宁国草根树皮食尽;石埭秋收不及五成。
11月
4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十军团,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栗裕任军区参谋长。红七军团改编为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师政委聂洪钧,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分编为二十师,刘畴西、乐少华兼任师长、政委。
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讨论程子华传达的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向平汉路以西实行战略传移,部队对外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党中央派来的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留一部分武装再建红二十八军,坚持在鄂豫皖边区斗争。16日,经过整编的红二十五军开始西征。12月进入陕南。民国24年(1935年)上半年进入鄂豫陕击根据地。
15日豫鄂皖赣4省农民银行改组,在汉口成立总管理处,由徐继庄、陈淮钟分任总协理。
18日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组成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为委员。同日,第十七师在寻淮州率领下,由江西怀玉山和德兴出发,向浙皖赣边进军。
11月中旬蒋介石一方面以18个团尾追西去的红二十五军,一方面以56个团对豫鄂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皖西北被分为一、四两个“驻剿”区。第一“驻剿”区由梁冠英第二十五路军负责,指挥部驻罗田;第四“驻剿”区由刘镇华第十一路军负责,指挥部驻霍山。豫鄂皖“剿总”令各部队实行移民并村、清查户口、搜山、“十户连坐法”、特务监视及在要道路口设关立卡等残酷手段对付红军,根据地受到很大摧残。
21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电请豫、皖两省府阻止难民入陕。
11月下旬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团部和第二十师向皖南进发。
11月中共铜陵县委成立,又称铜繁无县委,书记苏托夫。
12月
3日寻淮州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十九师进入绩溪县境。6日攻克旌德县城。9日,第二十师在休宁兰渡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1个营,俘敌100多人。10日,红十九师与红二十师在黄山汤口会师。
△红八十二师和第三路游击师在霍山县长山冲战斗受挫,红八十二师师长周世觉牺牲。
6日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处长兼督办皖南防卫事宜特派员蔡炳炎抵宣城,电请蒋介石加派重兵。11日,蒋介石急电调整部署,编组“追剿队”,由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指挥,辖第四十九师、第七师二十一旅、补充第一旅和浙江保安纵队一部。浙西、赣东由“赣浙闽皖边区警备司令”赵观涛负责堵击,皖南由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刘镇华负责堵击。
14日红军北上抗日选遣队在太平谭家桥与国民党补充第一旅作战失利,寻淮洲重伤牺牲。战后部队进行整编,将两师编足三个正编营,对外称第十七师、二十师、二十一师,部队向南行动。
12月中旬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至太平柯村休整,决定留红十军团侦察营与宁春发领导的皖南游击大队组成皖南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隶属于中共皖南特委,坚持地方游击斗争。
2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决定,调红十九师政委聂洪钧任皖南特委书记,加强对皖南地方工作的领导,准备发动年关暴动。
20日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一个班红军为骨干组建的的青阳陵阳红军游击队,与太平地方游击队在太平洪田、杜家村、岭下苏一带举行暴动,处决豪绅4人。
12月下旬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浙赣边的太平、青阳、石埭、黟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绩溪、婺源等10余县之间转战,大小10余战,虽给国民党军以相当杀伤,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处境日趋险恶。民国24年1月9日,红十军团在皖浙交界茶山开会,决定返回闽浙赣苏区。部队行进到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国民党军围堵,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被捕后牺牲,粟裕率一部突围去浙南开辟游击区。
31日国民党南昌行营训令豫、鄂、皖、赣、闽等省政府实行县政府裁局设科,限3个月内施行。
冬陶行知应邀来安庆,在吴越街大戏院向社会各界人士讲演《攻破普及教育之难关》,后又到省立安徽大学为师生讲演《普及教育》。对推动安徽普及教育和实行小先生制起了积极作用。
是年皖省公路铺有路面正式通车的路线,全长553公里;已成土路通军用车的路线,全长327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