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年
1月
1日中国民航局开辟的上海——合肥——徐州——北京航空线正式开航。
5日至14日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举行,评出优秀节目奖43个,优秀演出奖41个,表演特等奖6个,优秀表演奖90个。
17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成立民建安徽省地方工作委员会。这是民建中央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民建是以原民族工商业者为主要对象的民主党派组织。
1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省委书记处书记分别兼任一个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和一个大型企业的党委第一书记。同时,从省直机关抽调1320名干部(其中13名省委委员)下乡工作。
2月
4日至11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大力加强思想工作;完成增产节约任务;做好整编工作。
14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关于包工包产的指示》,肯定并支持农业社以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超产归队,减产赔偿的办法,并提出包工包产必须包实,包产指标一般不低于1955年的产量。各地根据省委指示,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芜湖专区有些地方推广宣城县的做法,一些农业社实行生产队向农业社管理委员会包工包产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生产组向生产队包工包产的办法。
16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颁发《关于整社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的布告。23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迅速做好整社工作的指示》。指出整社工作虽已展开,但进展迟缓要求各地向农民讲解省人民委员会的布告,搞好整社。整社工作于4月底基本结束。
18日至23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民革安徽省第二届委员会。民革安徽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余亚农为民革安徽省委主任委员。
3月
2日淮南矿务局李郢孜1号、2号井合并,建成投产,并命名为李郢孜一矿。核定能力年产80万吨原煤。8月1日,李郢孜3号井竣工投产,命名为李郢孜二矿。核定能力年产40万吨原煤。
4日至14日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第二次委员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简则,选举了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选举潘锷璋为主任委员。
9日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市正式成立。
16日新兴工业城市铜官山市正式成立。
26日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关于推广田间管理工作包到户的通知》。
3月彭胜标任安徽军区副政治委员。
4月
4日蚌埠市门台子烤烟厂发生火灾,烧毁主厂房和机器设备,损失88万元,停产5个月。
10日中共安徽省委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报告》。全年工业增产总值计划12073万元,比中央核定的指标增加10.5%,粮食争取达到1400万吨,比中央核定的指标增加15.7%,节约7209万元。增产节约运动随即在全省展开。
11日安徽省出现晚霜冻。根据合肥气象台霜冻前的预报,全省共出动500多万人进行防霜,避免了这次晚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为此,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予以表扬,合肥气象台获省农业劳模二等奖。
△文化部举行授奖大会,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出、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舞台艺术片《天仙配》,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主要演员严凤英、王少舫均获金质奖章。
15日至27日中国人民政协安徽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会议增选光明甫为省政协副主席。
4月铜官山矿务局冶炼厂粗铜生产系统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粗铜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至此,铜官山矿务局成为中国当时第二大铜工业基地。
5月
3日至20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研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准备整风问题。
5日至7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安徽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并研究了整风的具体步骤、方法。25日,省委印发《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初步计划(草案)》。要求整风运动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为内容,推动各级干部学会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问题,建立起机关中和群众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基本上做到缩小以至消除几个主要方面的闹事现象。由此,全省中共各级组织开始整风。
21日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因金融业务量不大而被撤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25日至6月10日中共安徽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召开省和合肥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省、专区、市各机关、学校、团体的党组织也召开了座谈会。许多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中共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与此同时,极少数右派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
5月程业棠任安徽军区副司令员。
6月
5日公私合营安徽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这是建国后国家在安徽省兴建的第一座中型棉纺织企业。该厂以纺织工业部投资为主,吸收上海申新纺织厂、上海永安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私营工商业共同投资。设备开台数为38600枚纱锭和960台布机。年产能力为棉纱8560吨,棉布5520米。
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6月中旬,安徽省形成声势浩大的反右派斗争局面。8月28日,中共安徽省委印发了划分右派分子的八条标准,把“丑化党团员、积极分子”,“挑拨党群关系、上下级关系、工农关系”等都作为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反击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是必要的,但运动中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把许多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和党外爱国民主人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6月阜南县常白庄小运河出土商代青铜器,其中龙虎尊、饕餮纹斝、饕餮纹觚(均饮酒器),属文物珍品。
7月
20日合肥矿山机器厂生产150台Y型1吨翻斗车,出口越南民主共和国。
7月安徽农学院函授部成立。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先后办起了夜大学。
8月
10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布告:停止粮油自由市场。
12日4号台风在浙江省乐清县登陆,安徽全省受其影响,普遍出现了大强度降雨。暴雨中心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滁县、来安、嘉山等地。嘉山县自来桥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29.2毫米,来安县杨郢72小时最大雨量808.9毫米。
15日安徽造纸厂扩建的2台大型造纸机投产。该厂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制造高级薄型纸的工厂。
15日至9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决定在文教界、工矿企业和农村普遍开展大鸣大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随后,在农村和企业就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进行大辩论。农村首先开展了以粮食为中心的大辩论,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加快了全省的粮食征购工作,购了“过头粮”。大辩论实际上形成对一部分工农群众的批判和斗争,加重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安徽全省少雨干旱,气温高,蒸发快,部分中秋作物和大部分晚秋作物枯萎,造成减产。全省受旱面积2233万亩。
9月
9月马琮璜任安徽军区副政治委员。
10月
13日潜山县源潭铺至岳西县的公路建成通车,全长57.3公里。至此,安徽省各县县城都通了汽车。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28公里,其中晴雨通车公路4543公里。
11月
6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出指示,要求立即开展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
21日至24日中共安徽省一届四次全委会议召开,45人参加会议,批判省委书记李世农的所谓右倾思想。李世农于1957年春反对用专政手段去解决当时发生的许多闹事事件,反对乱捕乱斗,主张纠正政法部门反右倾中出现的偏向,而被认为是“右倾”。12月15日至1958年1月27日,中共安徽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对李世农等人进行揭发批判,错误地作出了《关于开除右派分子李世农、杨效椿、李锐党籍的决议》,接着在全省检察系统又株连伤害一批干部。反右派斗争于1958年夏基本结束,全省共划右派分子31472人。
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开发淮北矿区初步规划和施工方案》。闸河煤矿筹备处同时宣告成立。1958年3月,闸河煤矿筹备处改名为濉溪煤矿筹备处。同年5月,又改名为淮北煤矿筹备处。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淮北新矿区建设。
△安徽省当年已精简职工58915人,基本上完成了预定计划。精简职工直接投入生产劳动的48431人。
12月
9日至13日中共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贯彻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审查并批准了《关于继续深入和开展全民性整风运动》、《关于为提前和超额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关于进一步完成整编任务》3个报告。
22日安徽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在肥东县举行马拉松赛跑,比赛距离全程42195米。淮南煤矿工人张亮友创造了2小时52分34秒6的最佳纪录。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把这一纪录确定为中国马拉松赛的第一个纪录。
31日安徽省有林地面积达1416万亩,比1949年增长了31.1%;立木蓄积量为2543万立方米,比1949年减少了10.3%。
△安徽省猪的存栏头数为560万头,比1956年增加了68.3%。
△安徽省基层供销社合并为1011个,入股社员671万人,股金887万元,拥有购销网点5700个。
△安徽省各地邮电局市话容量已达14357门,已有98%的乡通电话。
△安徽省有各种商业管理经营机构7.7万个。其中国营商业机构1.5万个,比重上升到19.5%。
是年安徽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超额完成。农业总产值28.19亿元,5年中年平均增长5.2%;工业总产值15亿元,年平均增长16.8%;国民收入总额39.1亿元,年平均增长6.6%;财政收入43887万元,年平均增长10.2%;财政支出34268万元,年平均增长13.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年平均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相应提高。
△安徽省社会总产值达到61.3亿元,5年中年平均增长7.5%。1957年社会总产值的构成:农业57.4%;工业25.1%;建筑业5.2%;运输业3%;商业9.3%。
△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2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82亿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3.1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0.5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0.1%。
△按当年价格计算,安徽省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为:69.6∶20.4∶10。
△按当年价格计算,安徽省农业总产值的部门构成:农作物种植业产值占71.7%;林业产值占0.4%;畜牧业产值占10.5%;副业产值占15.8%,渔业产值占1.6%。
△安徽市场物价基本稳定。1957年同1952年相比,零售物价水平上升8.1%,职工生活费用水平上升7.9%;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21.3%,农村工业品的零售价格仅上升0.4%,工农产品比价缩小了17.2%。
△由于过高估计农业“三改”的成绩,安徽省公布、上报的粮食产量为1236.2万吨,比1956年增长36%。经核实实际产量为1027万吨,比1956年增长13%。1957年粮食生产年度征购335万吨,比丰收的1955年还多购25.85万吨,征购量占实际粮食产量的37%。当年上调国家粮食77.3万吨。结果,农村粮食紧张,当年销售农村的粮食比1955年增加了31.6万吨。这是安徽省对农业高估产、高征购、高销售、高调拨开始的一年。
△铜官山矿务局粗铜和铜料首次突破双万吨,生产粗铜10270吨、铜料10240吨,占全国产量的47.5%。
△安徽省原煤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比1949年增长3.42倍。
△马鞍山铁厂生铁产量达到20.6万吨,是1953年的11.5倍。
△安徽省棉纱产量达到8241吨,棉布产量突破1亿米。
△寿县城郊邱家花园出土战国时期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鄂君启金节”4块,属国内初次发现。
△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60年改名为安徽教育学院。
△安徽省部分县裁撤一些农业人口过多的镇。年底,全省镇政权为1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