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
1月
1日宋佩璋增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3日蚌埠市实行军事管制。
5日安徽省与合肥市18万军民举行誓师大会,誓夺“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6日安徽省举办的第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学。学员为各专区、市、县“造反派”组织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代表和一些领导干部,时间一个月。
8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对公安机关实行军管的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从1月至6月,安徽省军区先后派出600余名干部、战士对全省95个县以上公安机关实行军管。
13日长丰县陶湖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1月15日,皖安机械厂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安徽省成立最早的两个基层革命委员会。
2月
12日至18日安徽省军管会革命委员会召开全省农业会议。会议讨论了进一步开展农村“文化大革命”问题,研究部署了当年农业生产任务。
3月
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恢复生产。
15日马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金寨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
18日合肥工业大学革命委员会成立。
19日安庆专区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至此,安徽省15个专区、市两派群众组织全部实现大联合。到4月17日,全省64个县(镇)、市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
4月
10日合肥市文攻武卫指挥部成立。这是安徽第一个群众专政组织。5月11日至17日,第一次全省人民保卫工作会议要求已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地方,要在工矿、企业单位组织“群众专政队伍”,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街道组织“群众专政小组”。12月31日,安徽省各地群众专政队伍已达100万人以上,被“专政”的群众达16.4万人。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李德生任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廖成美、宋佩璋、李任之、杨效椿、徐文成、张秀英、张家云任副主任。省革命委员会设委员159名,实有146名,其中群众代表90名,军队干部24名,地方领导干部32名。设常务委员39名,实有29名,其中群众代表17名(内含造反派头头10名),军队干部7名,地方领导干部5名。4月18日,在省体育场举行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2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生产指挥组。
21日至5月7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通过了《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乘胜前进,向阶级敌人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决议,通过了《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实现革命化的暂行规定》。
4月巢湖汽车配件厂研制出80匹马力的HF 270型发动机和2.5吨的HF 130型江淮牌载重汽车。
5月
23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革命大批判领导小组转发省革命大批判联络站《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清理阶级队伍若干问题的意见》。25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转发《北京新华印刷厂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随后,“清理阶级队伍”在全省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起来。
6月
26日芜湖市连续发生严重打砸抢事件。一周内抢走大量枪枝和子弹、炮弹,200多人被打伤。6月30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动员全省人民向芜湖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于7月15日正式宣布芜湖事件为反革命事件。
29日至7月18日安徽省沿淮、淮北出现4次较大面积的暴雨。6月30日暴雨面积最广,18个县、市日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其中凤台县达320.4毫米。加上上游客水,淮河水位猛涨,王家坝水位高达30.35米,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沿淮、淮北受涝面积为340万亩。
6月安庆、淮南等地又发生武斗事件。
8月
19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砀山、亳县革命委员会。至此,全省15个专区、市,75个县(市、镇),14所大专院校,全部批准建立了革命委员会。
20日至27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在淮南市召开大批判经验交流会,推广淮南市厂矿、农村、机关、街道开展大批判的“经验”,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大批判的“经验”。
26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办公会议决定: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14所大专院校和一些中学、剧团、医院和原省直机关,“占领上层建筑”,参加领导斗、批、改1969年底,全省已有1.15万名工人组成宣传队,进驻学校、文艺、新闻、卫生等1184个上层建筑单位和“老大难”单位。
9月
2日至1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为完成伟大的斗、批、改历史任务而奋斗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清理阶级队伍”的“成绩”,指出大多数地区和单位还刚开展,揪斗了浮在面上的“敌人”,要深批深挖隐藏的“敌人”。会后,全省“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全面开展。革命委员会成立较早的一些地区和单位,斗争已向深入发展,大部分地区和单位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斗争正在展开。
10月
10月上旬安徽省各地已有201个基层单位进行整党试点,“吐故纳新”。11月,全省各地基层单位整党工作普遍展开。
19日原中共安徽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直属机关及原中共合肥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直属机关首批3000余名干部去“五·七干校”,下放劳动,搞斗、批、改。随后,全省绝大多数机关干部也去了“五·七干校”。
25日合肥市首批5000余名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插队落户。到年底,安徽省已有20万名城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
28日合肥发电厂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竣工投产。
11月
8日至14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在合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传达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精神,讨论安徽省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等问题。会后,各地对代表名单进行了多次协商。12月13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产生“九大”代表工作小组向中共中央报送安徽省出席中共九大代表36名。
12月
12月上旬安徽省14所高等院校1.3万名师生,步行到农村、厂矿,进行斗、批、改。
14日原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各厅局所属中等技术学校,全部下放给所在地革命委员会管理。
12月中旬安徽省各地开始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行农村斗、批、改。全省共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90多万人,和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完成了清队、整党、整顿和更新领导班子等任务。到翌年春,对480个公社、4490个大队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
26日至1969年1月23日安徽省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
31日安徽省从5月份开展“清理阶级队伍”以来,全省共揪出“阶级敌人”和“其他有问题的人”43万余人。清队中出现严重逼供,以霍邱县最为严重。
12月安徽省在农村的公办中学和小学,分别下放给公社、大队办,由贫下中农管理。
是年安徽省国民经济继续下降。社会总产值83.64亿元,比1967年减少0.6%。国民收入总额49.69亿元,比1967年减少1.5%。农业总产值33.13亿元,比1967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23.4亿元,比1967年增长0.3%。
△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3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0.8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仅34.7%。这是建国后安徽省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最低的一年。
△安徽省粮食总产量为1068.6万吨,已恢复到1957年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