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宁保生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2000-01-01 04:32:01

1.png

宁保生(1943——2009)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笔名肖然。1943年1月生于中国河北保定市。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吹管乐声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北京乐器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八届民盟北京市委代表,当选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委员,文化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

宁氏自幼酷爱民族音乐,博采众长,自学成才。1958入中国地质文工团,1964年——2001年就职于中央民族乐团。在他50年的音乐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奏音色优美、技巧娴熟、表现力强,能适应各种风格的演奏特点,并且把握准确,尤以演奏干净利索而著称笛界。

宁保生在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硕果累累:1975年,创作出享誉中国笛坛的《春到湘江》。1978年,在《乐器》杂志上发表了《再论巴乌的改革》一文,在传统巴乌的基础上,利用改变其开孔律的方法,使传统巴乌的音域扩展了小三度音程,而且不需要改变吹法。这一改革扩大了音域,方便了演奏,丰富了表现力。1992年,对中国已失传数百年的边棱吹管乐器古篪进行研究,在摸清开管和闭管不同的泛音序列、不同的发声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解决了尾翘孔的定位问题,终于研制出“新篪”。这项研究成果在保持了“古篪”的管体两端均封闭的特殊结构下,增设了音孔,改变了律制,把古篪演奏两手心均向内的独特执持方法改变成便于演奏的手心向下的执持方法。新篪无论是音域的广度(音域可跨四个八度)、音色的变化、转调的性能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这都是古篪无法比拟的。1993年,新篪被中国年鉴乐器辑记录在册,国家八五重点书目《中国乐器 》也专文介绍并记录在档。

宁保生对笛子演奏的基础理论也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许多技术领域如用气、用舌、运指、组合等方面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提法,使之更加理论化、科学化。他著有多篇论文《关于笛子演奏的气流分裂问题》、《论笛子演奏中不同声曲的不同位置》、《论笛子演奏中舌头的基本运动形态及其应用》等。特别是1995年,应人民音乐出版社之邀专门撰写了《宁保生笛子曲集》一书,其中以20几个专题对笛子演奏的理论和技法做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其中含笛子曲8首、箫曲2首、巴乌曲1首、新篪曲1首。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对笛子演奏的实践与规范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在其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2001年,宁保生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对原来的作品重新审视、修改、增删,使之成为精品,同时创作出新作品若干;2005年,在南京组建成立“和静飞竹”中国式的边棱吹管乐组合,并创编了《茉莉花》、《康定情歌》、《九九艳阳天》三首笛子四重奏曲,现已录制出版。2007年,利用阳燧镜的光学原理发明了燧箫,燧箫的音色可与传统洞箫媲美,但其音量大大优于传统洞箫,音域可达两个八度零一个四度。

宁保生先生曾多次出访英、美、日本、法、德、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并曾多次在国内、英国及台湾地区进行讲学,均受到一致好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宁保生创作风格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