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启的记载
发布时间:2018-06-08 17:48:15
宋氏始于微子启
微子名启,微是封地(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一带),子是姓,故称之为微子启。他是先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王———殷纣王的兄长。据说,微子贤明仁德,颇具王者风范。帝乙曾有将王朝传于他之意,但太史不允,因为当时有规: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而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未被立为正妃。帝乙死后,按规立三子辛为王,史称商纣王。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启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后来,微子启出走,箕子装疯被殷纣王囚禁,比干因再三直谏而被剖腹挖心。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微子启赤身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请求武王保留商族的后裔。武王应允。武王死后,他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所灭。微子启没有参与叛乱。平叛后,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启仁爱贤良,深受殷商遗民的爱戴。微子启死后,埋葬在宋城外(今商丘古城西南约12公里处青岗寺),陵墓前立有一块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正面刻有“殷微子之墓”5个大字。宋国历传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所灭。
对于宋氏起源,很多史书有记载, <元和姓纂>中说:“宋,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于宋……子孙以国为氏。”而宋氏族谱记述得更加详细,据《古宋族谱》记载:“自周朝定鼎,封微子于宋,以祀商殷,以公为爵,建立宋国,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由此可见,宋开国国君微子启乃宋氏始祖。宋氏传续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对于微子启的封地宋国即商丘之说,有很多佐证。《春秋释地》记载:“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是也。”《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
民间有“宋戴一家,宋孔同祖”一说。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宋微子之后。”据中国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会长宋孝祥说,据考证,孔子是微子启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孙。我市夏邑县即是孔子祖籍地。东周时期,孔子为宣扬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都要祭祀其祖先。正因如此,在商丘附近才保留了那么多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如商丘县的文雅台,永城市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处、晒书台、夫子庙,夏邑县孔子还乡祠等。
微子名启,微是封地(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一带),子是姓,故称之为微子启。他是先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王———殷纣王的兄长。据说,微子贤明仁德,颇具王者风范。帝乙曾有将王朝传于他之意,但太史不允,因为当时有规: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而微子启出生时其母尚未被立为正妃。帝乙死后,按规立三子辛为王,史称商纣王。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启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后来,微子启出走,箕子装疯被殷纣王囚禁,比干因再三直谏而被剖腹挖心。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商。微子启赤身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请求武王保留商族的后裔。武王应允。武王死后,他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被周公旦所灭。微子启没有参与叛乱。平叛后,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启仁爱贤良,深受殷商遗民的爱戴。微子启死后,埋葬在宋城外(今商丘古城西南约12公里处青岗寺),陵墓前立有一块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正面刻有“殷微子之墓”5个大字。宋国历传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所灭。
对于宋氏起源,很多史书有记载, <元和姓纂>中说:“宋,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于宋……子孙以国为氏。”而宋氏族谱记述得更加详细,据《古宋族谱》记载:“自周朝定鼎,封微子于宋,以祀商殷,以公为爵,建立宋国,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由此可见,宋开国国君微子启乃宋氏始祖。宋氏传续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对于微子启的封地宋国即商丘之说,有很多佐证。《春秋释地》记载:“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是也。”《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
民间有“宋戴一家,宋孔同祖”一说。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宋微子之后。”据中国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会长宋孝祥说,据考证,孔子是微子启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孙。我市夏邑县即是孔子祖籍地。东周时期,孔子为宣扬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都要祭祀其祖先。正因如此,在商丘附近才保留了那么多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如商丘县的文雅台,永城市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处、晒书台、夫子庙,夏邑县孔子还乡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