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工艺美术原料已发现十几个品种,产地52个,其中矿床5个(产地5处)。只有砚石在开采。其余有待进—步普查评价。特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晶、白云母及金刚石等。水晶是本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重点开采矿产。
一、工艺美术原料矿
有矿点28个。分布于凤阳、嘉山、来安、岳西、霍山、潜山、望江、太湖、宿松、铜陵、歙县等地。
已发现的矿种主要有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紫牙乌、玉石、钙铁榴石、凤脑石、玛瑙、蛋白石、石髓、紫晶、烟晶、鬃晶、硅孔雀石、电气石、绿帘石、透闪石及砚石等。
红宝石(红刚玉)产于霍山磨子潭以西的大别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化呈星点状。属区域变质型。蓝宝石(蓝刚玉)产于来安、嘉山一带的第三纪玄武岩中,属于岩浆型;另一类产于宿松破凉亭一带的宿松群内,矿物为蓝晶石,系代用品,属于区域变质型。绿松石产于马鞍山凹山、东山等铁矿中,呈脉状,属于火山气液型。岳西的紫牙乌产于大别山群内的单辉辉橄岩和透辉石岩的凸镜体中,矿物为鲜艳的镁铝榴石,属岩浆型。这些矿种,当前仅为找矿线索,其远景尚等查明。
玉石分布于凤阳一带,属白云山组浅红、浅紫色石英岩,区域变质型。六安毛坦厂凤脑石乃蚀变正长斑岩风化而成,属风化残余型。南陵戴公山硅孔雀石产于闪长玢岩和五通砂岩的接触带。宣城麻姑山蛋白石产于闪长玢岩和孤峰组的接触带,是热液和风化淋滤形成。铜陵、望江的玛瑙和宣城水东的蛋白石均产于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中,属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低温热液形成。潜山的木变石是含硅化石棉脉的超基性岩经区域变质而成,呈平行纤维集合体,质量佳者可做玉石。潜山县的钙铁榴石产于大别山群二云片岩中,其直径1—2厘米,大者4厘米,色褐红,属区域变质型。潜山的透闪石岩产于大别山群黑云斜长角闪岩中,呈凸镜状,可做假翡翠,属区域变质型。潜山的绿帘石产于透辉石透闪石岩内,属区域变质型。岳西、潜山一带的的紫晶、烟晶、鬃晶以及电气石、金红石等都属于伟晶岩型。上述除钙铁榴石可做低档宝石外,均属彩石类,规模均较小。
砚石为安徽重要矿产,历代方志均有记载,最好的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原属安徽省, 1931年后归江西)。安徽省主要产于歙县,少数产于祁门、黟县、绩溪等地。上溪群牛屋组下部黑色粉砂质板岩(部分为紫红、猪肝、青灰色)是较好的砚石。
二、水晶矿
有产地17个,其中中型矿床2个,小型矿床5个,矿点12个,探明储量62.874吨,保有储量58.058吨。主要分布于广德、泾县、黄山、歙县、绩溪等县市;其次分布于凤阳、霍山、金寨、太湖等地。矿床成因类型除潜山桃花铺水晶矿为砂矿外,其余为中低温热液型或伟晶岩型。
中低温热液型为主要类型,小型矿床均属此类。这种类型习称水晶石英脉型。以下举二例:
太湖大洋咀水晶矿:为小型矿床。矿化和混合花岗岩有关,围岩为大别山群片麻岩。石英脉成群产出,长小于10米,宽0.2—1米,乳白色,下部透明度较上部好。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硅化、白云母化。含晶石英脉有残留晶洞型、脉体之外型(产于脉体尖灭后的围岩裂隙中)、角砾岩型(产于脉内破碎带中)。
绩溪大会山水晶矿:为小型矿床。矿体产于旌德花岗岩体内。石英脉受北东和北北东向裂隙控制。呈带状分布,长约8公里。有300多条脉体,主要矿脉5条,长27—177米,厚0.69—2.09米。水晶主要产于晶洞中,以残留型为主,次为裂隙型和分泌型。晶洞分布不均,规模不等,最大为3.5×1.5×0.5米,呈椭球形和缝罅形,少数不规则形。晶体质量差异较大,佳者为对径8—12厘米的单晶,以柱状为主,一般头部透明,少数全透明;次为双锥状、板状和连生晶。缺陷主要为绵、气泡,次为裂隙、节瘤、双晶和包裹体。含压电水晶12.62克/立方米,熔炼水晶1488/立方米。含二氧化硅99.50—99.67%。
伟晶岩型分布于金寨、霍山、广德、黄山等县市。含晶伟晶岩主要产于花岗岩内或其与围岩之接触带。单脉长20—100米,宽1—10米。全分异型伟晶岩对水晶成矿有利,其分带从外向内为细晶带、文象带、长石石英块体带、石英块体带。水晶常产于内部两带之间或中心带的晶洞内。多数呈单体产出,一般晶体小、质量差、规模小。
三、白云母矿
有矿点6个,分布于凤阳、太湖、岳西等县。成因类型有伟晶岩型和热液型。前者有5个矿点,分布于太湖及岳西县。矿化与混合花岗岩有关,矿体都产于大别山群片麻岩内。伟晶岩脉呈凸镜状、囊状。长10—20米,最长80米;宽小于1米。结构单一,一般无分带,仅少数可分鳞片状白云母带和石英核两部分,二者间有大片白云母即矿体。白云母呈串珠状、囊状、扁豆状集合体,片径小于10厘米,裂隙多,表面有杂质,弹性差,含矿率一般10—100公斤/立方米,最高332公斤/立方米。
热液型只有凤阳南京山白云母矿一处,围岩为五河群白云片岩、石英片岩。含白云母石英脉沿片理和裂隙贯入。脉长几米到十几米,宽小于1米。白云母呈团块状、扁豆状、脉状产于石英脉的边缘凹陷处。白云母片面积为4平方厘米,剥分性中等,剥分后有效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者30%。
四、金刚石矿
1982年发现于宿县栏杆地区。金刚石产于上震旦统金山寨组底部燧石砾岩中,呈黄、浅黄及无色,立方体。曲面菱形十二面体及八面体晶形。选矿大样中发现45颗,总重量8.39毫克,平均品位为0.488毫克/立方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