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侨胞和侨眷
清末民初,区内开始有侨民定居国外,其中以赴日本、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泰国、美国、印度等地的侨民居多。40年代末,一些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科技、企业、文艺界人士到香港、澳门、台湾落户,也有人侨居国外或加入他国国籍。
建国后,有少数侨胞回乡定居,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大部分侨民仍留海外。1959年统计,全区侨胞有1171户,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回乡的侨胞和侨眷受到审查与迫害,侨务工作陷于瘫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侨务工作才恢复正常。1983年,地区对侨胞及侨眷进行全面登记,据统计在外侨胞共有1858户,9300人;境内侨眷3823户,17398人。1986年5月,10县和地直单位又开展侨情大普查,统计出全区共有国内外侨务工作对象3821户、17269人,其中国外华侨、外籍人眷属、港澳同胞眷属1961户、7969人;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名望、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成就的重点侨务对象372人,这些侨胞涉及到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
自1978年以来,地区侨务工作一直贯彻着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政策,使归国侨胞和侨眷能积极地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其主要业绩如下:
捐款给家乡架设高压电线的有:1981年,怀宁县旅美华侨程绍华,捐款3579元;1982年,枞阳县港胞王荆柏、王树柏、张良球、齐美甲等人,捐款31000元;1985年,怀宁县港胞张秉维,捐款22000元。
捐款给家乡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有:1984年,美籍华裔胡美庆为桐城中学提供5000元奖学金;怀宁县美籍华裔江学朴女士捐赠25000元,在金拱乡建造文化活动室;太湖县菲律宾侨胞吴福奎捐赠10000元,在沙河村兴建一座图书馆。
支援家乡进行生产建设的有:太湖县港胞陈先儒为该县引进生产金属眼镜架设备1套(机器21台),价值人民币30万元;旅美华人黄伟商帮助贵池县考察安装了鹅肥肝生产线;望江县通过港胞引进了香港永通公司冷库设备1套,价值人民币40万元,后又引进了香港美通企业有限公司彩虹管材料,价值人民币60万元;宿松县通过港胞联系,与美国路脱斯建材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开采大理石项目的协议书,并引进资金464万美元。
支援家乡交通事业的有:怀宁县侨胞郝德成为家乡修路,捐款500元;港胞贺大良捐赠给宿松县日产9座面包车2辆;港胞陈希碧捐赠给太湖县日产9座面包车1辆;东至县港胞吴绍禄捐赠给家乡日产丰田牌12座面包车1部,另外还捐赠27万美元给家乡办学、修路和架设电线。
侨胞、侨眷创办企业的有:1981至1986年,桐城6个,东至5个,枞阳、太湖、宿松、望江各1个。所办企业共集资400.1万元,安排了归侨、侨眷和社会知识青年451人就业。1987年,仅桐城县丽梅橡胶制品厂和罗岭塑料厂两家,产值就达72万元,盈利12万元,交税5.4万元。这一年,全区侨属企业产值和营业额为334.5万元,盈利21.6万元,交税13.1万元。从1985至1987年,全区共引进侨资56.47万元,侨汇421.7万元,华侨捐款9.5万元。另外还有彩电2部,录相机1部、进口旅行车和轿车10部。
二、侨务管理
扶助归国侨胞及侨眷在国内安居乐业,是党的一贯政策。50年代,全区曾拨款补助归侨、侨眷约11.6万元(不包括救灾款)。1966年后,侨务管理中断。1978年始,逐步落实侨务政策,并积极联络海外侨胞参加支援家乡建设工作。1984年10月,全区召开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安庆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从此,归侨、侨眷以自己的团体组织,积极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
1、落实政策1986年,结合复查平反冤、假、错“三案”工作,全区发动一次全面的侨务“四查”活动:一查出境侨眷是否全部落实了政策。如怀宁县查出原侨眷胡文星,其母旅居美国,他本人在“文革”中被判刑3年。1979年问题没有得到平反,他就去美国定居。县侨办为此配合法院,对案件作了慎重复查,于1986年4月,在胡文星回乡探亲时,宣布撤销对他的原判,并帮助他的在乡亲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胡文星对此十分感激,回美后立即代他母亲赠给家乡村级小学3000元人民币,协助新建校舍。二查对病故的侨眷是否落实了政策。如潜山县归侨聂效章,民国3年(1914年)出国,民国37年归国,1953年以恶霸地主罪被判刑5年,后病故。1986年当地政府给予他彻底平反,并将土改时分去的170平方米的房屋退还给他的儿子聂成印。三查外来侨眷落实政策问题。如桐城县侨眷王庆璋,本是上海人,50年代因港台关系判刑劳改,1969年释放后,就下放在桐城县南演乡落户。县侨办先把王庆璋安排在区医院工作,并帮助他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又积极协助他向上海有关部门申诉,终于在1986年7月彻底平反。四查未行登记的侨眷困难问题。贵池县侨眷李小英,原籍江苏,由于海外关系全家下放到农场。李小英因生活困难投奔贵池亲戚家,被注销了户口,后与324地质队某工人结婚,生育两个孩子,多年来成为没户口的“黑户人”。为此,县侨办配合其他部门通过调查,解决了他的城镇户口问题。至此,全区有关侨务对象中,涉及到“三案”平反的工作基本结束。1978至1987年共纠正不实案件126件,涉及132人,退还被抄的35户的全部财产。
地、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侨眷知识分子工作。据1982年侨务工作检查统计,地区医院有7名侨眷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有20名医务人员恢复和晋升了各种技术职称,有9人调动了工资,有19名侨眷知识分子调整了住房65间、面积为917平方米。还有安庆师范学院侨眷知识分子,也同时改善了各种工作与生活条件,其中有13名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6年,在全区253位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中,有党员78人,县团级以上干部14人。到1987年,入党的知识分子达109人,晋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5人,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有41人,县处级以上干部达30人。
对一般侨胞、侨眷,政府坚持以德才为标准,给予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1982年,安庆师范学院提拔了8名侨眷行政级别,被推荐为省政协委员的有1人,市政协委员的有3人。1987年,各县侨眷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的有20人,政协委员有71人。
枞阳县侨眷钱秀珍是一位妇幼保健站站长,工作尽职尽责,1979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地区先进代表大会,受到奖励。侨眷陈海船,是枞阳县城关渔业大队负责人,1981年11月,因全力抢救翻船落水旅客14人,受到县交通局的通报表彰。桐城侨眷李乔生,在东关储蓄所工作。由于他工作勤恳热忱,增收储蓄,1982年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者。1984年8月15日,地区皖江影剧院五楼失火,侨眷汪永跃奋勇冲入火海,为切断电源而不幸牺牲。12月31日,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
在经济上,1986年省财政厅拨给地区侨房补助费为658300元,解决了部分住房困难户。同年,还落实了侨胞私房73户,面积为9712.93平方米,占清退的10.3%。1987年,又退还房屋产权和使用权66户,总面积为8971.12平方米,使归侨与侨眷生活上得到安定。
与此同时,政府还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了39名夫妻分居两地和151位曾受株连的归侨、侨眷户口“农转非”的问题。
2、接待与信访1979至1985年,地区接待归侨与外籍华裔977人次,引导他们参观了工厂、学校和名山胜景,介绍了地方建设的成就。1986至1987年,全区接待侨务对象共704人,其中华侨55人,外籍华人45人,港澳同胞538人,台湾同胞66人。旅泰侨胞杜绍先曾8次回乡探亲,1983年参观太湖花凉亭水库工程时感概地说:“共产党处处都在为人民谋福利,真伟大啊!”加拿大侨胞陈若昕1985年回枞阳探亲,受到县侨联的热情接待。他当时激动地朗诵了一首诗作:“加国栖迟几度秋,登楼瞭望更添愁。白云远树千重影,凝见长江滚滚流。”爱国情怀溢于言表。
1972至1985年,全区妥善处理华侨、侨眷来信1018件;1972至1978年,接待来访侨胞100人次;1979至1985年接待来访250人次。在处理来访来信中,地区曾多次召开侨眷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986年共接受来信50件,其中侨房问题15件,历史老案7件,“文革”问题5件;接待来访141人次。所有来信来访,均由专人负责办理,并建立了登记、呈阅、交办、报结等制度。根据“分级负责,分工办理”的原则,使每件来信均有着落,每个来访均有接待。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