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台风路径
本省的台风活动路径如下:
[沿海北上类(A类)]台风中心进入北纬25°以北,东经121°—125°的Ⅰ区,在该区消失或经过该区北上而未进入Ⅱ区。
[深入内陆类(B类)]台风中心进入北纬28°~34°,东经114°~121°的Ⅱ区,在该区消失或从该区经过,这类台风对本省影响最大。
[偏南西行类(C类)]台风中心进入北纬23°~28°,东经108°~121°的Ⅲ区,在该区消失或经过该区西行而未进入Ⅱ区。
[偏东行类(D类)]台风中心进入Ⅲ区,但向偏东北或偏东方向移动而未进入Ⅱ区。
上述四条活动路径,见图1— 3—11。

二、台风强度
据1949~1982年台风年鉴和安徽省降水、大风资料分析,安徽省台风降水、台风大风均受制于台风中心的活动路径及其所达到的地理位置。当台风中心位置始终处于北纬23度以南或东经125度以东时,全省没有台风大风,绝大多数情况下均无降水或仅有些小雨。台风中心进入北纬23度以北及东经125度以西,本省受其影响的机率为50%,其中强台风的影响占80%。
台风对安徽影响主要在8月,其次是9月和7月,5~ 6月及1 0~ 1 1月仅偶有出现。影响程度南部重于北部,东部重于西部,山区重于平原。24小时雨量见表1—3—11。主要分布在沿江、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以及皖东宿县和滁县地区。

据资料统计,本省境内有5个或5个以上测站出现台风大风的次数为22次,其中8月出现11次,9月有7次,7月仅有2次,5月和10月偶有出现。台风大风的风速(风力≥11级),当台风中心气压小于978百帕(1毫巴=百帕),全省有5个或5个以上测点出现台风大风,历史拟合率达到81%;当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值978百帕或以上时,全省无大风或仅~3个测站出现大风,历史拟合率为85%。
三、建国后有严重危害的两次台风
1956年8月1日24时,12号台风在浙江象山登陆,沿西伸的副热带高压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心穿过本省时,全省各地普降大雨到暴雨。8月2日全省有42个县市降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大风,不少民房倒塌,仅芜湖地区就倒房14.7万间,各地早、中稻减产5成以上。
1975年8月12日,4号台风在浙江省乐清县登陆,13日到达江西东北部时减弱为低气压。全省受其影响,各地普遍出现强度大的降水,暴雨中心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东滁县、来安、嘉山等地。嘉山县自来桥出现1小时最大雨量为129.2毫米,来安县杨郢72小时最大雨量为808.5毫米。因降水强度过大,使不少水库漫顶或垮坝,城镇进水,交通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全省受涝面积达508万亩,减产粮食约17亿斤。
上一篇:第四节 大风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