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徽武备学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皖省巡抚邓华熙创办,地址在抚衙东侧演武厅。首届招考举贡监生、文武候补员弁及士绅子弟共40人,三年毕业。光绪二十八年学堂迁百子桥原敬敷书院旧址。光绪三十年春,皖省巡抚诚勋招募新军300名,就武备学堂地址进行训练,一年毕业,改校名为武备练兵学堂。光绪三十一年,新军训练结束,练兵学堂停办。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武备学堂亦停办。
二、安徽陆军测绘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皖省巡抚恩铭创办,地址在北门外旧营房,由武备、巡警两学堂挑选学生40人入学,一年半毕业。学校设仪器测量、距度测量、绘图学、地形学、战术学、操练等14门课。光绪三十三年十月,考试毕业。所取前列学生30名,分为4组,由省督练公所派员带领,前往各府州悉心测绘。宣统元年(1909年),因大部分学生学力不足,调回补习数学,学堂因而重开,并增加学生120人,三年毕业。辛亥革命后停办。
三、安徽弁目学兵训练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由安徽督练所主办,以培养下级军官为主。全所分马队弁目、炮队弁目、步队弁目、工程辎重4部分训练,学制长短不一。马队弁目学兵55人,八个月毕业;炮队弁目学兵44人,五个月毕业;工程和辎重弁目学兵30人,办学两个月后即停办。其余各办一期后亦结束。
四、安徽巡警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安徽巡抚诚勋于百花亭楝树湾(今安庆二中址)创办安徽巡警学堂。招考本省绅士班学生87人,后增招客籍绅士班学生10人,后又增招候补官班学生50人。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因学堂会办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而停办。宣统二年(1910年),学堂恢复,并改为安徽高等巡警学堂。
五、安徽绿营警察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创办。全省共有四所,安庆两所,由安庆、潜山、游兵3营合办一所,抚标左右营合办一所。旨在将皖省绿营兵逐步改编为警察。学堂设有总办(或称督办)、监督、稽查等各1名,教习2至5员。各学堂招生名额很不一律,多为50人,少则20人,一般学习六个月毕业。课程多者达17门,少者仅3门。光绪三十四年绿营改编完毕即结束。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分校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原设在山东青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分校,奉命内迁,选定安庆市原安徽大学校址建校。1951年春开始迁校,不久即在安庆开学,全校官兵3000多人。1954年安庆发生特大水灾,海军三分校校舍全部被淹。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海军三分校随后迁回青岛。
附:学生运动纪略
一、反洋教斗争
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各县考生聚集安庆,参加府试。当时湖南、江西反洋教斗争如火如荼,有不少“揭帖”(传单)散发到安庆,引起考生极大的同情。这时,进入安庆的传教士正威逼官府要划地营造教堂,官府拖延不决,传教士却咄咄逼人。消息在考生中传开,群情激愤。九月廿九日(1869年11月2日),考生在安庆府院的考场上,贴出了醒目的“揭贴”,直言“匪教猖獗,与考童为难,订于初二日拆圣爱堂”。英国传教士密道生、卫养生得知此事后,忙到道台衙门要求保护,门人推说道台因事外出,难理此事。两名传教士返轿去找知府,谁知半路上被考生发现,众人一拥而上,高呼“打倒鬼子”,“不许欺压中国人”,推翻了传教士的坐轿。传教士自知寡不敌众,只得逃入道署。
随即,考生与群众冲到西右坊英国传教士的住所,将圣爱堂的匾额砸烂,捣毁了门窗与家俱,后又砸了东右坊的法国耶稣教堂,其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当时,安庆耶稣会本堂神父韩石贞,在船上闻听此讯,急忙赶回城里要责难官府。但走至半途,又遭到群众用砖头、瓦块的袭击,不得已只好跑上江轮往上海报讯。那两个躲在道署里的传教士,经安庆知府出面调停,才让他们带着家小移住九江。
安庆教案发生后,英、法两国大使曾领兵舰到安庆,要用大炮进行“谈判”,但因地方民众一致抵抗,拖延两年,找不到肇事者,无法立案。最后,官府划出一块地皮给他们建教堂,草草了结了这场斗争。
二、拒俄运动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月,沙皇俄国公然拒绝撤出侵占中国东三省的军队,因而在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拒俄运动。同年5月17日,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独秀,联络一批爱国学生和志士,在安庆拐角头藏书楼举行集会,发表演说,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到会的有300多人。会上,陈独秀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堂给各省学生的公函,又逐条批驳了沙俄拒绝撤兵的无理要求。演讲后,陈独秀发起成立爱国会,当场有136人在《爱国会会员名簿》上签名。会议决定爱国会内分设演说、体操等会,并创办会报《爱国新报》;公推陈独秀、潘瑨华等7人为《爱国会章程》起草委员。
时安庆知府桂锳执行着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反动政策。当即带人赶到藏书楼,宣布解散爱国会、封闭藏书楼,还在安徽高等学堂内开除70多名参加拒俄运动的学生。陈独秀等人只得转入隐蔽状态,继续开展斗争。
三、响应“五四”运动
民国8年(1919年)5月6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入安庆。各校学生当即派代表在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简称法专)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代表有安庆法专、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第一女师、甲种工业学校、六邑中学、女子职业学校、培媛女校等100名学生。会上议决,5月8日召集安庆各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以此声援北京学生运动。5月7日,法专学生周骏(周新民)等7人被推选为代表,分头到安庆各校进行联络,并提名成立学生联合会。
5月8日,安庆各校学生一齐出动,2000多人的游行队伍走上街头,散发传单,高呼“打倒军阀卖国政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响应。5月11日,省学联筹备会成立,公布“宣言”并致电政府和群众团体,一致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释放北京被捕学生。会后,贵池、秋浦、桐城、望江、潜山、太湖等县也发动了声援“五四”的学生运动。
5月18日,安庆学生联合会在体育场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学生各执白纸小旗,上书“痛恨倭奴”、“禁抵日货”、“死争青岛”的字样。
5月25日,安徽学联成立。为实施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学联决定建立4个组织,采取统一行动:
1、设立国货检查所。检查所当即将安庆专销日货的马聚盛商号所进的日货查出,在东南门外和黄家操场当众销毁。
2、开设国货贩卖部。学生专门收集女师、女职、培媛女校、甲种工业学生的手工制品和化学品上街贩卖,以抵制日货的销路。
3、创办义务小学。在怀宁县学宫设立义务小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反日爱国宣传。
4、组织街头宣传队。宣传队进行街头演说,不准日货出售。
学生运动刚刚开始,北洋政府在安徽的代理人就采取了阻挠措施。他们出动军警,不让学生走出校门;撕毁传单,殴打市民;提前放暑假,妄图将学潮熄灭。但学生没有妥协,并把声援运动推进到广大城乡。
四、“六·二”学生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5月,安徽原任督军倪嗣冲、省长聂宪藩、皖南镇守使马联甲等人主持贿选出第三届省议会议员,组成第三届省议会,进一步操纵了安徽的军事、政治、经济大权。当时,全省的教育经费一年不到70万元,难以开支。因此教育界的学校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和安徽省教育会3个团体,一再向省议会呼吁,请求增加教育经费。但省议会的议长、议员只知奉迎拍马,中饱私囊,根本不理会这些呼声。6月7日,倪嗣冲将在蚌埠举行生祠落成典礼,事前各议员竭力张罗钱财礼物,准备6月2日起程前往蚌埠,参加庆典。消息传出,教育界舆论哗然。学生们立即邀约各校代表举行集会,研究办法,大家一致议定:6月2日到省议会后门集合,发动有一定规模的请愿行动。
2日下午,安庆法专、一师、一中等校学生首先集合上街,法专校长光明甫等进步人士也参加了请愿行动。正当学生代表方乐舟、彭干臣等人在省议会门前与守卫交涉时,光明甫却被警察猛推倒地,眼镜摔碎。继而口笛声响,马联甲开来荷枪实弹的军警冲击请愿学生,使一师学生姜高琦、戴文秀、一中学生周肇基等39人身受重伤。冲突中30名学生遭到逮捕,议会门前血流遍地。身受7刀的姜高琦送进医院后,因抢救无效于7月1日牺牲;一年后,周肇基也因重伤不治而在安庆身亡。
6月3日,安庆全城学生实行总罢课,要求严惩凶手。学生会迅即出版了《安徽全省学生周刊》(“六·二”特别号外),向全国公布了惨案的真相;安庆各社会团体也组成“十公团安徽‘六·二’惨案后援会”,全力声援安庆学生的斗争。7月初,北洋政府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只得批准安徽省库拨给姜高琦抚恤费6000元。11月14日,又为姜高琦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五、二临中学潮
民国28年(1939年)春,创办于桐城县黄甲铺的安徽省立第二临时中学,按规定高中部学生一律接受军事训练。5月,教官吴某在师范、职业班的军训中,因学生做不到他苛刻的规范要求,举拳猛砸某学生的胸口,使该生当场倒地。在场同学出于义愤,指责吴某为“法西斯”,吴某恼羞成怒,下令解散军训的队伍。
学生本来就不堪忍受军训的蛮横做法,一看到同学挨打,当晚就开始罢课,并掀起了一场反对欺压学生的学潮。罢课历经20余天,后在校方的分割对付、与联络军警相威胁的软硬兼施中,韩璞等7名学生被开除,学潮平息。
六、岳西“六·一四”学潮
民国36年(1947年)6月9日,岳西简易师范(与岳西县中同校)四班学生王其中,在回家途中,被团结保保长王某捉去当壮丁。
简师四班50多人闻信后,立即冲进保公所要人,并提出3日内要送王其中回校。与此同时,学校也向岳西县长申明了情况。由于抓学生当壮丁违反国民党政府的规定,县府人员害怕事态扩大而叫人放着鞭炮送王其中回到了学校。
6月13日,当地乡、保长却纠合保丁,煽动报复情绪,于14日上午携带武器,抢占学校屋后的山坡,计谋寻衅。学生得讯后,立即组织起来关门护校,并敦促校方与县府联系,速来制止事端。中午,国民党岳西县党部书记柳志介、教育科长储某等人前来“平息纠纷”,并宣称已驱走了兵丁。学生打开校门,不料埋伏在外的保丁们却乘机攻入学校,开枪射击,当即打中学生祝凤起,造成流血事件。
开枪伤人后,柳志介和兵丁们纷纷溜走,储某却被学生抓住。午后,师生绑着储某游街,并在县府门前责令县长出来答复要求。双方僵持至下午4时,才议定派代表谈判。
6月15日,学校组织“师生救校会”,分三路人马开展工作,一批护理伤员,一批散发传单,一批负责护校。当时岳西各中学均派代表前来声援,省内外也发来声援信100多封。在强大的舆论支持下,21日学生们捉到保长王某,并解送到县城关押,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七、反饥饿、反迫害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庆城里的物价上涨几十倍,苛捐杂税增加70余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国36年(1947年)3月,国立安徽大学学生揭发了该校生活管理主任伍某等人贪污学生伙食费的丑恶行径,激起了广大师生的公愤。与此同时,又发生国民党特务活埋安大进步学生冯璋一案,于是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参加运动的学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并向学校提出严惩贪污分子、聘请有真才实学的教授治校、追查冯璋惨死一案等要求。当时校方断然拒绝了这些正义呼声,并解聘了进步教授潘怀素。于是矛盾激化,全体师生都起来抗争,一致反对校长陶因。国民党当局闻讯,立即派遣特务进行镇压,秘密杀害了进步学生纪曾辉。针对国民党的残酷迫害,中共党组织遂发动起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并向全国揭露了安大反动当局的血腥暴行。在全国学生的声援下,安大校长陶因终于被赶走。
同年5月9日,为反抗官僚与奸商相互勾结,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安大学生又联络工人与市民,掀起了反饥饿的斗争。他们围住了安庆国民政府银行,要求公开粮食帐目和出售粮食。但反动当局横加阻挠。并开枪打死了1名工人,制造了“五九米潮血案”。在血泊中,觉醒了的群众烧毁了银行行长何某等人贪污的钞票和物资,捣毁了他们的家,抢走了他们囤积的大米,并迫使当局拨款给死者家属进行抚恤,使斗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