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经部
龙舒易解1卷准系易象24卷
宋王日休撰。日休字虚中,潜山人,别号龙舒居士。此书以古易正文为主,异前人之所同而味众人所不味,钩深致远,自得于心。
周易疏4卷
明张翰如撰。翰如字端翔,桐城人,诸生。作者易学精深,桐城学易者多出其门。
易研6卷
明颜素撰。素字质卿,号与朴,怀宁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应天府丞。此书大抵得之程、朱易学,以见性为宗。《明史·艺文志》著录。
易蠡10卷
明方学渐撰。学渐字达卿,别号本庵,桐城人,以子方大镇而贵,赠大理寺少卿,封文林郎。
易意4卷
明方大镇撰。大镇字君静,桐城人,方学渐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少卿。
解易枝言
明方际明撰。际明字奉严,宿松人,万历时岁贡。此书恪宗伊川易传大旨,黜数崇理,惜世罕传本。
周易时论15卷
明方孔火召撰。孔火召字潜夫,号仁植,桐城人,方大镇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后因杨嗣昌参劾被贬。崇祯末复旧职,屯田山东、河北,兼理军务。此书清四库、续通考以《周易时论合编》存目,共有图象表8卷、上下经系辞、说卦、序卦、杂卦15卷。刊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前有李世洽序。
周易图象几表8卷
明方以智撰。以智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人,方孔火召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少卿。入清后为僧,名弘智,号无可,称药地和尚。初作名物考证之学,实事求是,开清儒朴学之风。晚年游历四方,旅病万安,临终仍与弟子讲业论道不辍。毕生著书多种。
易微
明石思琳撰。思琳,宿松人。治学以易见长,显学者多以其为宗。
大易图说大义讲义
明马遇撰。遇字时昌,号雪斋,怀宁人。此2书皆精微奥衍,能发前儒所未发。
田间易学12卷
明钱澄之撰。澄之原名秉澄,字饮光,桐城人。明末诸生,官至礼部主事,授翰林院庶吉兼诰敕。回乡后建屋于先人墓旁,环庐皆田,自号田间老人。此书清四库著录。
易经衷论
清张英撰。英字敦复,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此书专释64卦要旨而不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各为1篇,诠解大义而不列经文。大抵以朱子本为宗,立说主坦易而不务艰深。清四库著录。
西楼易说18卷
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怀宁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贡生。此书上下经8卷,彖象各2卷,文言1卷,系辞2卷,说卦、卦、杂卦各1卷,均仿朱子原本。凡经义有未尽之处,则考之程传,以溯其源;旁参先儒,以畅其绪。光绪十四年(1888年)其族孙杨瑞甫始刊行。
矩轩周易5卷易象3卷
清吴询撰。询字重约,一字湘麓,号画溪,桐城人,嘉庆时诸生。精通性命之学。此书论易以易为五经之源,研究图象依朱子益推衍之。其说有六对四分,诸爻各变,发前儒所未发。
周易廓24卷
清陈世撰,世字大冶,又字雪楼,怀宁人。道光间进士,曾任甘肃古浪知县。此书前20卷皆释经传,后4卷为图说、汉易源流考、春秋筮法、读易杂说。
周易人事疏证8卷
清章世臣撰。世臣字豸卿,望江人,咸丰间举孝廉方正。此书专以人事解说而采择尤为精详。另有续1卷。
周易正蒙1卷
清马徵撰。徵原名徵麟,字仲山,号泰臣,怀宁人,曾任太平、舒城等县教谕。此书以易象为帝王制作之大原,皆易家所未及。
易说2卷
清吴汝纶撰。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任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才,留入幕府,旋任直隶深、冀二州知州。清末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赴日本考察学制。其治经由训诂以求通文辞。此书见《清史·艺文志》,已刊入《桐城吴先生全书》中。
易象准物8卷
清方忠轼撰。忠轼字可凭,号填斋,太湖人。此书言象数图书而多杂道家言。原藏浙江图书馆。
周易费氏学8卷
民国马其昶撰。其昶字通伯,桐城人。清光绪间诸生,以硕学通儒著称,授学部主事。民国初任参政及清史馆纂修。此书屡经修饰方成定本。作者研究易学以费氏为宗,兼取众长。其致力者主要为观象玩辞、观变、玩占而已。
易述
民国胡远濬撰。远濬字渊如,怀宁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曾主讲中央大学。此书分仰观、俯察、近取等4篇,多用韵语发挥妙辞,词极古雅。
书义补正
清方苞撰。苞字凤仇,号灵皋,亦号望溪,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以诗书授徒。此书本名《尚书述》,分正义、考证、考定、辨正、通论、余论、存异、存疑8目。
书传补商17卷
清戴钧衡撰。钧衡字存庄,号蓉州,桐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作者认为故训颇多违失,故旁罗众说,而予折衷,论证精密。《清史·艺文志》著录。
禹贡说1卷
清倪文蔚撰。文蔚字钧岑,别号七凤山樵,望江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至河南巡抚兼署河道总督。此书《清史·艺文志》著录,王先谦采入《续经解》。
尚书故3卷
清吴汝纶撰。此书用近世汉学体例,考求训诂,以《史记》为主。立说自汉代至清,无所不采。该书录在《桐城吴先生全书》中。
尚书讲义
民国邓艺孙撰。艺孙字绳侯,号世白,怀宁人。17岁时补邑庠生,历任芜湖公学总理、安徽教育司司长、高等学校校长等职。此书为其任教时之教学讲义。
毛诗笺疏
明田有年撰。有年字孙若,号儒俊,宿松人。崇祯间进士,官至浙江驿传副使署臬篆。作者以毛诗名家开清儒考据之风。此书大旨以汉学为归,详于名物训诂疏证。
诗经辨体
清何景宣撰。景宣字在中,宿松人。顺治间岁贡,曾任上元训导及英山、宜兴教谕等职。此书学宗宋儒,笃守集传之说,体大思精。
毛诗传笺异义解16卷
清沈镐撰。镐字新周,望江人。康熙间进士,历任马湖、屏山知县。此书《清史稿·艺文志》著录。
毛诗传笺通释32卷
清马瑞辰撰。瑞辰字元伯,桐城人,嘉庆间进士。此书以三家笺注辨其异同,以全经明其义。王先谦收入《续经解》,《清史·艺文志》著录。
诗经广诂
清徐璈撰。王敖字云襄,桐城人。嘉庆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后任浙江寿昌知县,又调任山西阳城知县。此书蒐辑诗义,上自春秋内外传,先秦西汉诸子,以及齐、鲁、韩三家,王肃、申毛之论,孙敏异同之评,莫不兼综条贯。
毛诗义疏辨4卷
清罗原撰。原字甄甫,号筱山,宿松人。光绪间进士,授户部主事。此书自其肄业国子监学时已成稿,考据精博。
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义4卷
清方苞撰。此2书以《周官》及《考工记》分别为帙,其书皆摘经文为说,自出特见;逐节爬梳,以析其疑。
周官考
清檀自荫撰。自荫字玩青,望江人。乾隆间举人,历任靖江、句容等县教谕。平生精于“三礼”。此书考证甚详。
仪礼韵音2卷
清檀萃撰。萃字默斋,望江人。乾隆间进士,任云南禄劝知县。晚年自号废翁。此书通韵易懂,间夹以注。
礼雅
清马徵撰。此书将经传中言“礼”之处,观其会通而提挈要领,为其探研“礼”之总汇,共17篇。
乐律纂要4卷
清余大中辑。大中字藕亭,号拙斋,宿松人。乾隆间岁贡,任镇洋训导。此书取《律吕新编》、《律吕阐微》2书,合以清圣祖《御定律吕正义》,索隐钩深,探赜叩眇,择要汇辑。
春秋左传地名录明刘城撰。城字伯宗,贵池人,明季诸生。此书前列国名,后列地名,各以12公时代为序,地名之下各有注。清四库列有目,《清史·艺文志》著录。
评点东莱左氏博议
清朱书撰。书字字绿,宿松人。康熙时进士,选庶常编修。此书意在取东莱浩博之文,欲救学者浮伪之病,间有辩驳。
左传义法举要1卷
清方苞撰。此书按所属之辞,合其所比之事,辨其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分类排列,共40篇。
春秋属辞12卷
清王大枢撰。大枢字白沙,太湖人,乾隆间举人。此书采传说之粹,附以经文,裁为四字,连属其辞以读之,故以“属辞”为名。
春秋偶记2卷
清汪德钺撰。德钺字崇义,改字锐斋,又字三药,怀宁人。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选庶常,任礼部员外郎,充会典馆总纂。此书分上、下两卷,为其《七经偶记》之一种。
春秋集义12卷
清方宗诚撰。宗诚字存之,号柏堂,桐城人。厉精于学,被曾国藩奏荐为枣强县令,以廉正著称。光绪五年(1879年)自枣强归里,取平日得意之作纂成此书。此书有光绪九年自序,自称攻研《春秋》数十年,考究左氏以下数十家之说,以求春秋大意。
大学古本释论5卷
清吴应宾撰。应宾字尚之,一字客卿,桐城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此书为依据王阳明之说而予以发挥之书。
大学释注
清疏梦逵撰。梦逵字干之,号逸斋,桐城人。清道(光)咸(丰)间郡庠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制科举孝廉方正,辞不就。此书遵朱子章句本,但不列经文,逐节详释。释所未尽,继之以注。大抵折衷群言,要于至当。
中庸统说
清金梦先撰。梦先字肯公,潜山人。廪贡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受聘纂修《江南通志》。毕生著书数百卷,包括天人古今事物,而以朱子之学为主。此书刊行后,世人争传。
四书讲义
明左正谊撰。正谊字龙媒,号砚农,桐城人。18岁入郡学,潜心太极、西铭之书,探索濂洛之渊源,考证朱、陆之同异,一时执经问业者屐满户外。所著尚有《五经解义》,为教授学生而作。
六经蠡测
清潘江撰。江字蜀藻,号木崖,桐城人。工诗、古文,幼推神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鸿博,以母老不赴,著述自娱。此书见《江南通志》。
经义考实4卷
清李时溥撰。怀宁人,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精汉隶及天算之学,博览典籍,尤致力于经。曾任寿州学正,卒于官。著述甚富,除此书外,尚有《春秋地理考实》、《等韵解》、《国朝地理图考》、《天文图考》、《算学精蕴》等,皆为其门人孙氏刊行。
读经心得
清张永观撰。永观字宅培,号叔安,宿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岁贡生。老年仍研习经史,博览群经。此书皆开卷有得随笔所记,以史证经,以时事证经。
六书正伪补5卷
清张元辂撰。元辂字虬御,号石绮,桐城人。少时从姚鼐习诗文。精六书之学,工篆书、行草。嘉庆时选授广西吏目。此书为晚年所作。
篆字汇12集
清胡正宗、方正著。正宗字文江,正字杨光,皆桐城人。此书以12地支分集,为佟世男所编。阅者均称此书综览之博、参核之精、释诂之详、翻切之确、绕河之数,妙阴阳之配合、穷物类之蕃变、通天人之精微,实为篆学全书。
切韵声原2卷正叶韵4卷
明方以智撰。《切韵声原》为作者所著《通雅》之一种。《正叶韵》4卷见《千顷堂书目》。
双声古训10卷
清倪模撰。模字迂存,号韭瓶,望江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曾任凤阳教授。性嗜古籍,筑室于大雷岸,藏书10万卷,于藏书阁中著述。此书考证详明,尤有裨于经传。
通雅52卷
明方以智撰。书成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前。清四库著录,又见《续通考》。
二、史部
明史336卷
清张廷玉等奉敕撰。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桐城人,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授内阁学士、吏部左侍郎等。雍正时为诸皇子师,加太子太保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又调任户部尚书,入保和殿兼吏部尚书,至军机大臣。乾隆间进爵三等勤宣伯,加太保。此书清四库著录,又见《清通考》,乾隆四年(1739年)七月二十五日书成。
史记注补正
清方苞撰。此书将《史记》中句法有不甚可解之处,分别“集解”、“索引”、“正义”,为之注、补、正,共340余条。见《清史·艺文志》。
通鉴纲目集览59卷
元王幼学撰。幼学字行仰,望江人。作者博览经史,宗程、朱之学。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年)归里,躬耕慈湖之坂,讲道不辍,暇时著此书,历20年七易其稿始成。见卢补《三史艺文志》、钱补《元史·艺文志》及《续通考》。
宋史编年逝略
清吴孟坚撰。孟坚字子班,贵池人。其父吴应箕明亡殉节,11岁起生活于外祖家。稍长,叔父供其就学,凡书无所不读。此书见《江南通志》及道光、光绪通志。
陟园考订资治通鉴纲目59卷
清钱选撰,沈镐同修。选字枚一,学者称陟园先生,怀宁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后在广东任知县,不久即归。此书前有张英、俞樾等序。最初刻本毁于兵燹,光绪初邵景书等再刻于吴中。据钱选自称,此书初名《史学钞》,后与沈镐反复校勘乃定此名。
帝系考略
清田浚撰。浚,宿松人。此编自《史记》三代世表以下,溯而考之。参清马端临《文献通考》及清钦定《续文献通考》所记帝系一门,条记毕贯。
崇祯事略
明马之璋撰。之璋字孚若,桐城人。崇祯八年(1635年)举贤良方正,不赴。后授浙江桐乡丞,不久又辞职。此书记当时朝廷封疆诸事,吴伟业称该书较王世德《崇祯遗事》更为详实。
两粤新书
明方以智撰。此书记绍武立于广东及永历诸事。
左传纪事本末40卷
清马教思撰。教思字临公,号严冲,桐城人。50岁始中举,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授会典纂修,署日讲起居注官。此书仿《春秋左氏传事类本末》而撰。《江南通志》及道光、光绪通志皆著录。
溯史
清马徵文撰。此书参酌《竹书纪年》、《绎史》、《尚书》五帝本纪、三王世家,苏辙《古史》,罗愿《路史》、《稽古录》等史书之遗缺,草创巨著,谓之《溯史》。
南迁录
宋华岳撰。岳字子西,别号翠微,贵池人。初为武学生,后参加宁宗嘉定年间(1208~1244年)武科考试,中第一,为殿前司官属。此书清四库列入存目。
所知录6卷
明钱澄之撰。此书有两本,一为荆驼逸史本,一为新学会社本。荆驼本上卷为《隆武纪事》,下卷皆《永历纪年》。新学本据传抄本排印,《隆武纪年》1卷,《永历纪年》3卷,《南渡三疑案》、《阮大铖本小纪》2卷,共6卷。文字互有异同。
孑遗录1卷
清戴名世撰。名世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南山。53岁始中举,康熙四十八(1709年)年中式第一名进士,殿授一甲第二名。后因《南山集》被赵申乔所劾,获罪弃市,书被焚毁,有藏之者改名为《宋潜虚先生集》。此书在《南山集》中,记述桐城明末被兵始末,旁及江淮豫楚秦晋大势。上自文武大臣无不有,下逮匹夫节烈莫不触,绪引类错,综横贯穿,以著其详。有北平王源、休宁汪灏、同里方正玉序,末附灾异记。
弘光乙酉扬州城守纪略1卷
清戴名世撰。此书记史可法调处诸镇之事,据此可知当时调处之苦衷,而史可法之性格亦可从中略见。至于记述史可法临死之事,不取诸家传闻,尤见作者史识。见《清史·艺文志》。
西征录8卷
清王大枢撰。此书取潘岳《西征赋》之意命名,为作者被谪伊犁时所作。
皖北洪杨战祸记2卷
清胡大新撰。大新字潜甫,桐城人。此书原名《桐城虎口生》,内分《凤鹤实录》与《凤鹤小草》两种。
仙田纪事略
清张际和撰。际和字诵芬,号之清,宿松人,光绪初贡生。此书记述太平天国时期宿松境内战事。
昭明事实2卷
宋叶楠撰。楠字元质,贵池人。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由鄱阳尉升为绩溪邑令。
左忠毅年谱
清左宰撰。宰字雒三,桐城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任福建建阳知县,为左光斗曾孙。此编清四库列入存目,又见《清通考》、《清史·艺文志》等。
望溪年谱1卷
清苏惇元撰。
姚惜抱年谱1卷
清郑福照撰。福照字容甫,号洁园,桐城人。此书旁征博引,考据精详。
方植之年谱
清郑福照撰。此谱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九月八日,终于咸丰二年(1852年,即方东树逝世之次年)。凡方东树生平行历及重要著述皆备。谱成于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
吴应箕年谱1卷
清刘世珩撰。世珩字葱石,号聚卿,贵池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官至参议。此谱始自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迄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后附贵池高田吴氏世表。
左忠毅公年谱定本2卷
民国马其昶撰。此编博考遗文,证之《明史》及诸家碑传志表,分上下两卷。
秋浦双忠录40卷
清刘世珩撰。“双忠”即宋华岳、明吴应箕。作者搜辑两人遗著共5种,均编入此书。
桐城耆旧传12卷
民国马其昶撰。此书广征载籍,荟萃旧闻,事皆有征,词必己出。积20年辛勤始成此书。
江表忠略20卷
民国陈澹然撰。澹然字剑潭,桐城人。清光绪举人,曾任安徽通志局长。此书专载咸丰、同治以后苏皖将吏士民之境遇。
东游丛录4卷
清吴汝纶撰。此书为作者赴日本考察学制所得,返国时集录。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印行,见《清史·艺文志》。
桐城吴先生日记16卷
清吴汝纶撰。此书所载自作者出任州郡、退主讲院,至避乱乡野、视学异国等事。其子吴生依类编辑,始自同治五年(1866年),迄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临逝前6日。分为经学、史学、文艺、考证、时政、外事、西学、教育、制行、游览、品藻、纂录。此书为清代名公巨儒日记之精萃。
古史先后编
明龙子甲撰。子甲字汝成,望江人。万历时岁贡,曾任山东济阳知县。
官制沿革表4卷
清马徵撰。此书记自黄帝、唐、虞至明、清之官制,上自宰执,下及庶僚,为治史要籍。书中惟五代国、辽、金记载阙如。
万国垂涎中华近事3卷
清程瞻洛译。瞻洛字嗣伊,号筱庵,桐城人,光绪诸生。此书原为法国人毕龙、马士光合撰。作者怆怀时局,取而译述。首卷以中日战争为纲,以各国入侵中国情事为目;二卷以德国侵占胶州为纲,以各国“保护教务”情事为目;三卷以中法交涉为纲,以各国图谋边省情事为目。
拾遗录1卷
明左出颖撰。出颖字韫甫,号碧衢,桐城人,左光斗父。曾辑汉宋党祸成书,名《读史拾余》。
评点汉书
清王荩臣撰。荩成字鉴渠,号严山,宿松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著述甚富。此编为其一生最得力之作,堪称专门究心《汉书》之学者。
地理图
明张载撰。载字子容,桐城人,诸生。作者历7年作此图,尺幅中容数千字,细如禾巨黍,精上绝伦。
方舆考1卷
清胡宗绪撰。宗绪字袭参,号环隅,桐城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殿试后授编修,终国子司业。
战国策地理考1卷
清马宗琏撰。宗琏字鲁陈,一字器之,曾任东流教谕。少从舅姚鼐,习古文、地理。
正德池州府志12卷明孙浦、章楝等同纂。浦,贵池人,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进士,曾任通山知县。此志为
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所刻。
万历东流县志12卷
明汪文纂。文,东流人,嘉靖时岁贡。此志为万历三年(1578年)刻本。
安庆府志18卷
清陈焯纂。焯字默公,桐城人,陈朝楝子。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任兵部主事。此志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本,主修为姚琅。
康熙宿松县志36卷
清黄钺等纂。钺,宿松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拔贡。此志系康熙十四年(1675年)所刻。
顺治贵池县志略8卷
清刘廷銮等纂。廷銮,贵池人。此志系顺治十四年(1657年)刻本。
两广省志
清曹晟撰。晟字集孔,贵池人。
康熙怀宁县志36卷
清方都泰等纂。都泰字百三,怀宁人,廪生。此志主修为段鼎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刻。
桐城县志补正
清吴自高撰。自高字慈受,桐城人,乾隆初监生。
望江县志8卷
清曹京纂修。京字云路,号杲村,望江人。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授国子监典籍。主修郑交泰、周望宁皆望江知县。
广西通志279卷
清胡虔撰。虔字雒君,号枫原,桐城人。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初在翁方纲幕府,后主秀峰书院。
道光宿松县志28卷
清石葆元等纂。葆元字隶臻,号镜心,宿松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入翰苑充武英殿纂修官,嘉庆十五年任贵州正考官。此志主修为知县邬正阶等,道光八年(1828年)刻。
道光太湖县志40卷
清李振先等修。振先号裕坡,太湖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山东新城知县。此志主修为太湖知县孙济。
历代地理沿革图
清马徵订正。图为江阴方氏刻,作者略加订正。
怀宁县志34卷
民国舒景蘅等纂。景蘅字怡笙,怀宁人,曾任建平县训导。此志主修为怀宁知事朱之英等,民国4年(1915年)刊本,前有徐鼎康、郑鸿瑞、朱之英、陈际堂诸序,又有贾壮等旧序。
潜山县志30卷
民国刘廷凤等纂。廷凤号梧冈,潜山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经魁,官至江苏试用道。此志主修为潜山知事吴兰生,前有晋恒履、刘廷凤两序。
两浙海塘通志20卷
清方观承撰。观承字遐谷,号向亭,又号宜田,桐城人,方式济子。官至直隶总督,卒谥恪敏。此书为其整理两浙海塘之专书,《清史·艺文志》著录。
滇黔纪闻
清方孝标撰。孝标初名玄成,后避讳以字行,别号楼冈,桐城人,方拱乾长子。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改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顺治十四年因其弟章钺江南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后其子方嘉贞上书诉冤始释归。康熙间任贵阳知府。作者慕游滇黔山水,此书为追记在滇黔见闻,刊入《钝斋文集》。后因《南山集》案受株连,死后骸骨遭戮。此书记述滇黔风景,兼及桂王时事。
龙沙纪略1卷
清方式济撰。式济字渥源,号沃园,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授中书。其父方登峰因《南山集》受祸,谪居黑龙江。作者侍父出关,久处此地,故详得当地舆情而成此书。清四库著录,又见《清通考》、《清史·艺文志》。
台湾考1卷
清胡宗绪撰。
东槎纪略5卷
清姚莹撰。此编为作者在台湾为官时所作。《清史·艺文志》著录,有明代丛书本,仅1卷;《申报》馆排印本2册,作4卷。
康车酋纪行16卷
清姚莹撰。此书曾见《清史·艺文志》。作者亲临其地,考证详明。
长江图说12册
清马徵撰。此书共12册,按长江形貌,逐一实测、精审,图文并茂。
浮山志10卷
明吴道新等撰。道新字汤日,桐城人。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间被荐为国子监助教,擢工部主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后隐居白云山,人称无斋先生。此志胡瓒为之发端,吴道新续之,陈焯为之更定。
齐山纪略8卷
清郎遂撰。遂字赵客,号杏村,别号西樵子,贵池人,清初诸生。此志贵池知县李焘辑,郎遂即以此为蓝本而稍变体例。
小孤山志
清石颂功撰。颂功号云亭,宿松人。郡廪生,曾主讲禹江书院。
杏花村志12卷
清郎遂撰。此志清四库列入存目,《清通考》、《清史·艺文志》著录,刘世珩刻入《贵池先哲遗书》。
宝晋书院志8卷
清鲁琢撰。琢字研山,怀宁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曾任浪穹知县,后考任凤阳府训导。此书系乾隆三十年刻本。
黄山纪胜4卷
清徐王敖撰。此书于道(光)咸(丰)间,由光聪谐刻入《龙眠丛书》中,民国23年(1934年)付印,始臻完善。
九华游记1卷
明刘城撰。
滇蜀纪游2卷
清陈文凤撰。文凤字子鸣,宿松人,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此编为游历山川险隘之随笔记录。
东陲纪行1卷
民国刘文凤撰。文凤怀宁人,民国初简任中大夫。
三、子部
先儒宗旨
元方用撰。用字希才,号苕谷,望江人。此书以示治学旨趣。
不寐录
明丁言撰。言字百行,潜山人。此书直参濂洛之微。
朱子三大辨
明柯之来撰。之来字咸虚,贵池人。工文诗,仿七子淡于仕宦。此书对陆象山微义一一析而正之。
无甚高论7卷
明赵赐鸿撰。赐鸿字承元,桐城人,好古笃行。此书杂引佛经释子说录,而以经传互相辨证,大旨以援墨入儒为主。清四库列杂家存目,又见《续通考》。
宗一圣论2卷
明吴应宾撰。此书共8篇,阐发性命多入禅宗。清四库列杂家存目,又见《续通考》。
心学宗4卷
明方学渐撰。此书专明心学,自尧舜至明代诸儒,各引其言心之语而附以己注。清四库列有目,又见《明史·艺文志》、《续通考》。
向言1卷
明方以智撰。此编所言皆经史中荦荦大端,加以论断,极有识见。
太极浑囵图说1卷
清罗开运撰。开运,宿松人。此编深擘易理并贯彻通书,有图有说,对阴阳理气之根、先天后天之旨、无极太极之源等,皆抉奥无遗。著论简要明显,学者称誉。
朱子大精言14卷
清周大璋撰。大璋字聘侯,桐城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此书采辑或问、语类,删烦汰异,辨析精严,时出新解,发前人所未发。
介亭笔记6卷
清江氵睿源撰。此书仿格言体,语多精警,有益学者身心。
汉学商兑4卷
清方东树撰。东树字植之,晚号仪卫,桐城人。此书大旨以当世为汉学考证者著书,以宋儒攻朱子为本。另有刊误1卷。
待定录
清方东树撰。此书自天道治法,人情物理,修斋之要,格致之方,存养省察之旨,以及说经、考史、说文、小学,无不探赜抉奥辨析。大旨为身心性命之意,修己接物之方,体验甚悉。为作者53岁时作,共百余卷。
内讼斋随录4卷
清石广均撰。广均,宿松人。此编系搜集古今哲儒嘉言懿行,博观约取。
象山集节要6卷
清方宗诚撰。此书取《陆象山集》为节要一篇,分6卷,存其醇而去其疵,作为学陆之准则。
读诸子诸儒书杂记1卷
清方宗诚撰。此书以儒家为本,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语言翔实。
潜庄丛著
清葛怀民撰。怀民字曼生,别号潜庄,怀宁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一心从事于性命之学,丛书共3种:《读庄随笔》、《鸣道篇》、《潜庄诗偈》。
辛酉论
民国姚永概撰。永概字叔节,桐城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解元,选太平教谕,不就。曾任安徽学堂教务长、师范学堂监督。民国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及清史馆纂修。此书为民国10年(1921年,辛酉)所撰,抉发时弊,至为透辟,用以警醒世人。曾印行。
通雅52卷
明方以智撰。此书以考证声音训诂为主,旁及名物、度数、艺术之类。其学术开清儒之始。清四库著录,又见《续通考》。
物理小识12卷
明方以智撰。此书诠发天地自然之象,而抉其奥秘,为《通雅》之绪余。此书为其子、其弟所编,原附《通雅》之后,亦有单行本。清四库、《续通考》均著录。
古今释疑18卷
清方中履撰。中履字素伯,号台山,桐城人,方以智子。此书凡论经籍、礼制、乐律、姓氏、天文、地理、医疗、术算等,有所未明,必爬梳抉剔。清四库列杂家存目,又见《清通考》。
援鹑堂笔记50卷
清姚范撰。范字南青,晚号姜坞,桐城人。乾隆元年(1736年)顺天乡试第二,后中进士,官编修,充三礼馆纂修。此书为其校阅古今群书时探微、质疑之笔记,数千百条。殁后学者传抄,致多散佚。其孙姚莹搜辑补缺,方东树为之校正。
惜抱轩笔记8卷
清姚鼐撰。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桐城人。此书系其读书所得,随时札记,殁后刊行。
寸阴丝录4卷清姚莹撰。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桐城人。幼从祖父姚鼐习诗文,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此编为其读经史百家偶有所得之札记。
星船札记2册
清丁廷枢撰。廷枢字虎臣,号星船,桐城人。此书第一册为其游历粤东时所见所闻,凡经济、地理、史事、轶闻、诗词皆随笔录下。第二册有心神自灵之说、象辞、方志、地理、拾遗和其它杂记等。
点勘诸子
清吴汝纶撰。作者共点勘有:《老子》1卷、《管子》24卷、《墨子》16卷、《庄子》10卷、《荀子》20卷、《韩非子》20卷、《太玄》10卷及《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后2种未付印。
医忘录4卷
清石光甲撰。光甲字棣村,宿松人。此编能熔铸诸子,驱役九家,淘沙拣金,往往见宝。
蒙善规正
清张奏成撰。奏成字容若,望江人。此书得修斋要谛,有益后学。
家塾迩言6卷
清杨汝谷编辑。汝谷字令诒,号石湖,怀宁人。康熙时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此书共50余条,凡行己、服官、居家、接物之道,无所不备。
兵事辑要
清方清涟撰。清涟字壁江,号敬孚,宿松人。道光间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举孝廉方正,任滁州学正。此编博采古今成败战史、胜负戎机,旁及阴符六韫等。
权制8卷
民国陈澹然撰。此书分8卷,竭十余年之辛苦而成。前6卷为军地,后2卷为军谋。
白云语录4卷
清姚文然撰。文然字若侯,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翰林。入清后任礼科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此编参酌例律,巨细必贯。
棉花图说
清方观承撰。此著条举种植木棉16则,绘图列说。
医家图说
清王延造撰。延造,潜山人。
医学寻宗8卷
清吴瓯玉撰。瓯玉号仁斋,桐城人。
药性类编
清杨调元撰。调元字孟均,号静庵,宿松人,曾任来安教谕。
医学探源4卷
清杨銮玻辑注。此书集《神农》、《本草》、《伤寒论》、《千金要方》诸书为之注。
天文韵言
清余受之撰。受之字凤溪,潜山人。此编共分34目,以四言体写成。
数度衍24卷
清方中通撰。中通字位伯,号涪翁,桐城人。方以智次子,郡诸生。此书另有附录1卷,清四库著录。
乘除新法
清方正洙撰。正洙字浦远,桐城人,方中通次子。此书为开方捷法。
数学心得
清石仁镜撰。仁镜字鉴铭,又字虚堂,宿松人。同治间岁贡,候选训导。
天文占验2卷
明马懋功撰。懋功字长卿,桐城人,官至湖西道兵备参议。
天象灾祥分类考
清石仁镜撰。此编分天、地、人、物4部,皆采自史籍,分类归纳。同治十年(1871年)刊。
地学2卷
清沈镐撰。
地理精言1卷星象指南1卷辨正发秘2卷
清贺元榘撰。元榘字东山,宿松人。
堪舆演易9卷
清许先梅撰。先梅字杨芬,桐城人。此书分前集5卷,后集4卷。光绪元年(1875年)刊于牛眠山庄。
秘殿珠林24卷
清张若霭奉敕分编。若霭字晴岚,桐城人,张廷玉子。雍正时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此书系将内府所藏书画关于释典道家者,并别为编录。清四库著录。
八分书篆势拓本
清邓石如辑。石如以字行,号完白山人,怀宁人。工隶书,精篆刻。
东篱随笔2卷
清刘秉钺撰。秉钺字钧台,号石樵,宿松人。附贡生,候选训导,以军功加六品衔。此编分上下卷。上卷为临池之鉴,下卷为读画之评。体例类似包世臣《艺舟双楫》。
汉碑范8卷
清张祖翼撰。祖翼字狄先,号磊庵,桐城人。喜金石,善隶书。此书为作者精选手稿。
邓石如印存
清邓石如作印,陈以和编谱。
田居乙记4卷
明方大镇撰。此书成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为居家读书时作。此编博蒐简帙,远自正史诸子,近及国宪家猷,旁及稗官杂记。清四库列杂家存目。
西书札记12卷
清贺廷枢撰。廷枢,宿松人。此书为作者遍览西方学政诸类丛书之随笔札记,分12卷。
滕寓随笔1卷
明方以智撰。此书为作者流寓金陵时所作,或论朝政,或述祖德,或记友朋联欢,或言古今得失,信笔所至,不拘一体。
竹叶亭杂记8卷
清姚元之撰。元之字伯昂,号竹叶亭主,桐城人。嘉庆间进士,历任户、工、刑部侍郎及左都御使。此编为作者居京师数十年之见闻随笔札记。凡国家掌故、四方风俗、前贤遗事及物理小识均有所记。
药地炮庄9卷
明方以智撰。此书为作者所作庄子解。“药地”为方以智僧号。以庄子之说为药,而己解为药之炮,故称“炮庄”。大旨诠以佛理,借洋恣肆之谈以自摅其意。清四库列有目,又见《续通考》。
庄屈合诂
明钱澄之撰。此编合《庄子》、《楚辞》2书为训释。《庄子》只论内篇,《楚辞》只论屈原所作。以朱子集注为主,而以己意论断于后。清四库列杂家存目,又见《清通考》。
庄子解12卷
清吴世尚撰。世尚字六书,贵池人。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四库有目,又见《清通考》。
老子章义2卷
清姚鼐撰。此书分析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分章当,析义精。
法眼语录
宋释法眼撰。法眼,安庆人,遍参名宿,最后皈依白云端师。
金刚经次诂
民国马其昶撰。
桐城吴先生全书七种18卷
清吴汝纶撰。此书系民国吴氏家刊本,共20册。
聚学轩丛书264卷
清刘世珩辑。此编为其所刻之丛书。凡清代朴学大师之著述未经刊刻者,或已刊而流传不广者,多方搜求,编为5集,堪称善本。吴县曹元忠为之校勘。
贵池先哲遗书186卷
清刘世珩辑。此书合唐、宋、明、清刻书20余种,分214卷(附28卷)。
四、集部
楚辞集韵
明梁世祥撰。世祥字雍伯,怀宁人。选贡生,授福建南靖知县,未就,改任霍山训导。光绪通志著录,无卷数。作者精治六书,工反切。
楚辞疏
清吴世尚撰。此书撰于雍正五年(1727年),前有自序,篇末各附以论,或补前贤未备。
屈赋微2卷
清马其昶撰。此编采王逸至同时人之说而附以己意,前有自序。光绪二十六年(1846年)合肥李国松刻入《集虚草堂丛书》。
唐风集3卷
唐杜荀鹤撰。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人。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进士,朱全忠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哀帝天(905~907年)初卒。晁公武《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郑樵《通志》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
曹松诗集3卷
唐曹松撰。松字梦徵,舒州人。昭宗光化四年(901年)进士,特授秘书省正字。《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均著录。
翠微南征录11卷
宋华岳撰,郎遂编。此集附杂记1卷,明嘉靖时有王崇志刻本。
碧溪文集
明吴泰撰。泰本姓汪,字碧溪,宿松人。成化年间选贡,湖广武冈州知州。尝游苏州,雪夜吟梅花诗百首,盛传于时。
蓉川集7卷
明齐之鸾撰。之鸾初名云鸾,字瑞卿,号蓉川,桐城人。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河南
按察司提学副使。此集共5种,清四库存目。
雨山集
明龙映撰。映字仲光,别号雨山,望江人。嘉靖七年(1528年)岁贡,湖广谷城知县。以词赋名噪一时。
陶山集
明李一元撰。一元字调卿,至德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任兵部右侍郎、江西巡抚。
旭山集16卷
明金忠士撰。忠士字元卿,一字葵之,号丽阳,宿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此集诗1卷,余皆杂文。清四库存目,明《诗综》录诗2首。
连理堂集
明方学渐撰。明《诗综》、清《御选明诗》皆著录其诗。
雾灵诗集
明阮自华撰。自华字坚之,号澹宇,怀宁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福建邵武府知府。明《诗综》录其诗1首。
左忠毅公文集5卷
明左光斗撰。此集为其弟左光先蒐集,包括奏疏2册、尺牍杂文1册、诗1册。《明史·艺文志》载奏议3卷、文集5卷,明《诗综》录其诗。
清芬阁集7卷
明方维仪撰。维仪字仲贤,桐城人,方大镇次女。此集《明史·艺文志》著录,明《诗综》、清《御选明诗》、《明诗别裁》皆录其诗。
吴令仪集
明吴令仪撰。令仪字棣倩,桐城人,吴应宾女,方孔火召妻。明《诗综》、清《御选明诗》均录其诗。
辛巳诗2卷丙子诗补遗1卷
明阮大铖撰。大铖字集之,号圆海,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诗为作者自刊,《咏怀堂诗》分体编卷。
姚休郎遗稿12卷姚休郎诗集1卷姚休郎外集3卷
明姚康撰,康初名士晋,字康伯,自号休郎居士,桐城人。万历末诸生,崇祯十三年(1640年)举贤良方正,不就。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此集为其六世从孙姚灼辑,光绪十一年(1885年)印。
潜德居诗集50卷
明吴道新撰。
藏山阁集20卷
明钱澄之撰。此集1至14卷为诗,为作者自定。诗起自崇祯十一年(1638年),迄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1056首,为其27至40岁时作。15至20卷为文。
浮山全集40卷
明方以智撰。
稽古堂文集2卷
明方以智撰,刻入《方氏七代遗书》。
宜阁诗文集4卷
明潘翟撰。翟字副华,桐城人,方以智妻。
明吴应箕撰。应箕字风之,后改字次尾,贵池人。崇祯十五年(1642年)副贡。
三奔浙江草浙游4集秦川草
明方授撰。授字子留,桐城人。崇祯间诸生,明亡后削发为僧。
越巢诗文集20卷越巢诗集3卷
明左国材撰。国材字子原,改名栎,别号霜鹤,桐城人。左光斗季子,崇祯间县学生。
瑶草山房全集
明金道合撰。道合字洞观,潜山人。崇祯间贡生,历任余姚训导、罗田教谕。
煮字斋初集煮字斋二集
明徐煮撰。煮字羽先,一字半僧,桐城人。
木厂圭集56卷
清潘江撰。
钝斋诗选22卷
清方孝标撰。此书按诗体编次。民国7年(1918年),湖北周退舟得刻本于书肆,并为其作跋。
无异堂文集12卷
清姚文燮撰。文燮字经之,号羹湖,一作耕壶,又号听翁,桐城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官至云南开化府同知,摄阿迷州。
改庵诗全稿改庵词稿
清龙燮撰。燮字理侯,一字二为,号石楼,亦号改庵,又号雷岸,望江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翰林院检讨,复为大理寺评事,官至中允。曾参与《望江县志》、《安庆府志》编纂,并有传奇《江花梦》、杂剧《芙蓉城》等传世。
云亭文集
清石颂功撰。
存诚堂应制诗5卷存诚堂诗集25卷笃素堂诗集7卷笃素堂文集12卷
清张英撰。
白鹿山房诗集5卷
清方中发撰。中发字有怀,号鹿湖,桐城人。
杜溪文钞11卷杜溪诗存3卷
清朱书撰。
望溪文集18卷
清方苞撰。另有集外文10卷、补遗2卷、年谱2卷。
南山集14卷
清戴名世撰。另有补遗3卷、年谱1卷。
陆塘初稿1卷出关诗1卷
清方式济撰。
沈镐诗古文稿
清沈镐撰。
麻山先生遗诗3卷
清孙学颜撰。学颜字尔尧,号周冕,亦字舫山,号华农子,又因居麻山以为号,桐城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吕留良案株连而死。
晦村初集2卷天外谈4卷
清石庞撰。庞字晦村,一字天外,太湖人。
石切玉轩集
清王尔纲撰。尔纲字绍李,至德人。
朴拙轩诗草
清王淑旦撰。淑旦字稚明,号朴庵,至德人。雍正四年(1726年)岁贡,含山训导。
东闾剩稿1卷入塞诗1卷怀南草1卷叩舷吟1卷宜田汇稿1卷看蚕词1卷
松漠草1卷
清方观承撰。
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
清刘大木魁撰。大木魁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人。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两举副贡。
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遇。曾任黟县教谕。
李啸村近体诗
清李勉撰。艹勉
字啸村,怀宁人。雍正间诸生。
岚庄剩稿1卷
清吴履泰撰。履泰字交两,号岚庄,宿松人。乾隆三年(1738年)岁贡,候选训导。此集收文13篇、诗11首,为后人所辑。
援鹑堂文集5卷援鹑堂诗集7卷
清姚范撰。
待园诗钞4卷雅堂文钞
清蒋雍植撰。雍植字秦树,号渔村,怀宁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翰林院编修。
俪藻外集
清檀萃撰。此集皆骈文,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本。
滇南诗集12卷
清檀萃撰。此集为其门人所编,含古诗5卷、律诗7卷,并附圈评标注。
韦庵集
清檀自荫撰。自荫字玩青,号韦庵,望江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历任靖江、句容教谕。
惜抱轩诗集10卷
清姚鼐撰。此集古今体诗各5卷651首,初名《得五楼稿》。嘉庆三年(1798年)刻,易名《惜抱轩诗集》。道光元年(1821年)华亭姚椿刻。时人评其诗从明七子入,融会唐、宋之体,尤能以古文法通之于诗。晚学苏轼,多见道语。另有诗后集1卷、外集1卷。
小山诗集2卷
清朱桂芬撰。桂芬字露青,号小山,桐城人。乾隆间增生。作者工诗文,尤擅古体,气格神韵、音节、词采皆合于古,刘大木魁称其雄浑豪放。另有文集2卷。
鹤鸣集6卷
清方绩撰。绩字展卿,号牧青,桐城人,诸生。有《屈子正音》。此集为其子方东树编,共6卷,收古今体诗374首。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县光聪谐助资刻于广东,光绪十五年(1889年)桐城方氏重刻。
陶诗析疑
清王大枢撰。
立堂文集
清石毓楝撰。毓楝字卓,号立堂,宿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六合教谕。
饮江光阁诗钞12卷
清余鹏年撰。鹏年原名鹏飞,字伯扶,怀宁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
息六斋文集4卷
清余鹏羽中撰,鹏羽中字少云,别号息云,怀宁人,余鹏年弟,乾隆间诸生。
悔生诗钞6卷
清王灼撰。灼字明甫,一字宾麓,号晴园,桐城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历任祁门、东流教谕。此集有诗534首,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于安庆,附刘大木魁等评跋。
北江文集
清石渠阁撰。渠阁字步骝,一字兰台,号北江,宿松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文水知县。
爱吾庐诗钞1卷
清吴鳌撰。鳌字龙海,号漪澜,桐城人。
完白山人诗钞1卷
清邓石如撰。此集有诗72首。
石柏山房诗存9卷独秀草堂古今文
清赵文楷撰。文楷字逸书,号介山,太湖人。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山西雁平兵备道。
迂存遗文2卷清倪模撰。此集为其曾孙倪文蔚刻于荆州府署,前有姚文田撰墓志铭,王引之撰墓表。后附年谱2卷。
半字集2卷
清方东树撰。此集有古今体诗各1卷,共百余首,道光十二年(1832年)自编并序。有道光十三年广州刻本,同治八年(1869年)李鸿章刻本,光绪十五年(1889年)其孙方龙光重刻本。
刘孟涂集43卷
清刘开撰。此集文10卷,诗前集10卷、后集22卷,骈体文2卷。道光六年(1826年)姚柬之刻。
饮虹堂诗稿
清刘国筠撰。国筠字湘浦,太湖人。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历任贵州仁怀厅同知,署思州府知府。此集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自序,为其子刘本樾等刻。
东溟文集6卷
清姚莹撰。另有外集4卷、文后集14卷、文外集2卷。
稼墨轩文集1卷
清光聪谐撰。聪谐字律元,一字栗原,桐城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另著有诗集9卷、外集2卷。
赐砚集12卷
清龙汝言撰。汝言字子嘉,号济堂,桐城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
摅抱轩诗钞10卷
清王桂月撰。桂月字秀村,号玉民,晚号养园,宿松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恩贡,候选教谕。道光元年(1821年)举孝廉方正,授六品衔。此集诗488首,续编收诗161首。
张立本诗文存2卷
清张立本撰。立本,望江人,嘉庆间岁贡,官至江苏金匮训导。
伯山文集8卷
清姚柬之撰。柬之字佑之,号伯山,桐城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曾任贵州大定府知府。另著有诗集10卷、日记1卷
亦园诗钞6卷
清石广均撰。此集共6卷,诗460首,咸丰三年(1853年)刻。
裕堂文集4卷
清桂超万撰。超万字丹盟,贵池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官至福建粮储道,署按察使。此集共4卷,文78篇,同治五年(1866年)刻。
求志居集36卷
清陈世撰。此集古今体诗22卷799首,杂文14卷96篇。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
江上小蓬莱吟舫诗存18卷
清叶坤厚撰。坤厚原名法,字湘筠,怀宁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历任河南许州知州、彰德府知府及彰卫、怀南、汝光道加布政使衔。此集诗共4975首。光绪九年(1883年)由其子叶伯英刻于陕西藩署。
遂园诗钞6卷
清赵田匀撰。田匀字岵存,号遂园,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广东惠潮嘉道,署按察使。诗系自订,自道光七年丁亥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计48年。编为6卷,前有光绪元年(1875年)自序,次年正月刻。
蓉州初集6卷
清戴钧衡撰。此集共6卷,有诗312首,道光十九(1839年)年刻。
柏堂集94卷
清方宗诚撰。此集共分7编。前编14卷,文94篇;次编13卷,文122篇;续编22卷,文122篇;后编22卷,文171篇;余编8卷,文86篇;补存3卷,文20篇;外编13卷。皆论学论事书札。
晚香斋漫吟
清吴山撰。山字春树,望江人,道光间岁贡。
淡园文集1卷
清马徵撰。
静观书屋诗集7卷
清章鹤龄撰。鹤龄字子襄,号六峰,贵池人。道光间诸生。此集共7卷,诗509首,同治十三年(1874年)刘瑞芬刻于安庆。
片石集1卷
清龙彪撰。彪字锦回,望江人,贡生。
两疆勉斋诗存4卷
清倪文蔚撰。
存雅斋咏史诗
清江本培撰。本培字固堂,怀宁人。咸丰二年(1852年)岁贡,咸丰八年赐举人,国子监学正衔。
敬孚类稿16卷
清萧穆撰。穆字敬甫,一字敬孚,桐城人。同治初县学生。此集分体编次,文243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
吴先生文集4卷
清吴汝纶撰。此集为其子吴生编,光绪三十年(1904年)贺涛刻,为《吴先生全书》之第三、第四种。
静观堂诗文剩稿2卷
清赵继元撰。继元字养斋,太湖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江苏候补道。此集卷上为诗,卷下为文。民国11年(1922年)由其子赵曾藩刻。
玉山文集2卷
清周馥撰。馥字玉山,至德人。官至两广总督。此集有文55篇,民国12年(1923年)由其子周学熙等刻,为全集之第四种。
慎宜轩文集12卷慎宜轩诗集9卷
清姚永概撰。永概字叔节,号幸孙,桐城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选太平教谕,未赴。
此二集分别印于光绪三十四年、民国8年(1919年)。
抱润轩文集22卷
清马其昶撰。此集为作者自定于光(绪)宣(统)间,曾印于安庆。民国12年(1923年)刻于北京,文222篇。
梅村诗钞1卷
清余际春撰。际春字兴仁,号梅村,潜山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官至山东胶州知州。
齐山诗集7卷
明释祖浩、道王监同编。祖浩,贵池齐山寺僧,道王监,祖浩徒。此集采唐杜牧以后齐山诗,并附杂记、序,成于弘治七年(1494年)。清四库存目。
历朝诗约选93卷
清刘大木魁纂。计有五古18卷,七古14卷,五律15卷,七律18卷,五绝7卷,七绝20卷。
古文辞类纂75卷
清姚鼐编。此编初纂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分13类。初刻于道光五年(1825年),同治间由湖南杨氏重刻。
龙眠风雅集64卷
清潘江辑。所录编次略依时代,共400人,64卷。康熙十七年(1678年)刻成。
龙眠风雅续集28卷
清潘江辑。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附有自作诗1卷,共156人。编次一依前例。
桐旧集42卷
清徐王敖辑。该集录诗7700余首,作者1200余人。分姓列卷,以时为序,各加评点。
皖江三家诗钞4卷
清陈世编。“三家”即明人汪之顺、清人余鹏年、江尔维,皆怀宁人。
古桐乡诗选12卷
清文聚奎、戴均衡同辑,王臣编。聚奎字钟甫,后更名汉光,桐城人。此编所录限桐城北乡,作者177家,诗1107首。编次依时代,道光三十年(1850年)刻。
桐山名媛诗钞11卷
清吴希庸、方林昌同编。希庸,桐城人。
唐诗析类集训
清曹锡彤编。锡彤字省斋,望江人。道光间诸生。分体编次,计数百首,所录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尤繁,注释则用李善注文选例。
枞阳诗选20卷
清王灼辑。所选自钱澄之至王灼151人,诗2128首,刻于南昌府署。
古诗钞20卷
清吴汝纶评选。此集五古12卷,自汉无名氏至唐张籍41家,诗1309首;七古8卷,自汉武帝至元虞集31家,诗529首。民国17年(1928年)武强贺葆真刻。
岳云集6卷
清刘廷凤撰。光绪十五年(1889年)恩科举人,民国元年(1912年)任安徽实业司司长。
贵池二妙集47卷
清刘世珩编。“贵池二妙”为吴应箕、刘城。吴应箕撰《楼山堂集》,共27卷;刘城撰《峰桐集》,共20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刻成。另有附录4卷。
论文偶记1卷
清刘大木魁撰。其论文大旨以神为主,气辅之,贵在陈言,行文最贵者品藻,品藻最贵者雄逸。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刊,编入《海峰集》卷1。
滇南诗话14卷
清檀萃撰。
昭昧詹言10卷
清方东树撰。此集道光十九年(1839年)撰,光绪十七年(1891年)方氏重刻,民国7年(1918年)方氏排印本。此编为论汉魏至宋五古诗之著。另有续8卷,道光二十三年撰,皆论初唐诸家至黄庭坚七律。续录2卷,论盛唐名家至元好问等七古诗。
诗况1卷
清汪正荣撰。正荣初名正,字友吾,号鱼之,桐城人。嘉庆间诸生。此书所录乾(隆)嘉(庆)诗人自姚鼐至邵渊颖,共70人。
花影庵词
清李国杞撰。国杞字午村,号南叔,太湖人。道光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