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望江古镇皆滨水而立。雷港、华阳两镇滨江;县城、急水(吉水)、杨湾、新沟、埭沟滨河;香草、苏家滨湖。清乾隆《望江县志》记载:“雷港镇邑东三十里,居民百余家。崇祯末,左兵(左良玉部)两番焚掠,庐舍丘墟。镇有屈原庙,有旧巡检司、驿丞署址。”“苏家镇邑北三十里,居民八十余家。明末兵屡入村。旧有武昌所官,嘉靖三十九年裁。今无聚,但曰苏家嘴而已。”“新沟镇邑东八十里,居民夹岸七十余家。崇祯末左兵经年盘踞,灰烬无余。镇旧有漳湖所官,万历九年裁。今沟有之,镇则否矣。”“埭沟镇邑东七十里,居民夹岸七十余家,明末毁于左兵。”“香草镇邑西三十里,居民百余家,崇祯末流兵屡入其村。旧有泊湖所官,万历九年裁。镇有百神庙,今为渔市,俗呼人神沾。”“杨湾镇邑南三十里,居民百余家,屡遭兵燹。明设有巡检司。雍正年间巡检司移华阳。”雷港镇今为雷池乡政府驻地。杨湾镇今为杨湾乡政府驻地。苏家镇遗址在今毛安乡苏龙村苏家嘴,有居民50余户。新沟镇在今大湾乡红湖村新沟,居民50余户。埭沟镇在今赛口乡同庆村横风渡口,故迹依稀。香草镇在今泊湖乡壬辰村,有居民200余户。
光绪初年增设码头、赛口两镇。码头镇距县城西北26公里,坐落在码头河汇入武昌湖的口岸。古时,河、湖通连,货船、竹木排、运粪船(安庆府粪),均在此停泊。民国初,居民近30家,有布匹店、饭店、茶馆多家,汛期比较繁荣。皖河建闸后,逐渐萧条,现仅居民数户。
1987年全县有2个建制镇,33个乡村自然集镇。
一、建制镇
城关镇(县城)位于县境南部。东邻茶安乡,南邻华阳镇郊,西北与翠岭乡接壤。宝塔河流经东南,南台、君王两山蜿蜒其西。镇区地势较平坦,地面在吴淞高程16~17米之间。东晋以来,城关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民国18年,全县分5区,县城属第一区。民国23年,县城置青林镇,下设清诚、翔凤、阜民、兴贤、负廓5保。民国34年,青林镇增设槐团、白涧、湖冲3保,共为8保。民国37年,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3964人。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医院1所;粮食加工、缝纫、印刷(石印)、烟丝、酿酒、屠宰、铁、木、竹等手工作坊72户,粮行、钱庄和南北杂货、布匹商店47户;有青林寺、大成殿、城隍庙、东岳庙、火神庙、观音庵、三孝祠、忠节祠、昭忠祠、雷阳书院等古建筑10余处。另有“江山一览楼”坐落城中钵盂山,登楼可东瞰长江,北望茗岳。这些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多数已倒塌或拆除。其中大成殿、青林寺、雷阳书院先后于80年代重新修葺,恢复部分原观。
1949年8月青林镇改名青林乡,11月又改名为城关镇,属县直辖。1950年5月,改名城关乡,属第一区。1951年7月,复名城关镇,属县直辖。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按军事编制设营,街道居委会为1个营,3个农业大队为3个营。以后,或称人民委员会,或称革命委员会,或称人民政府,城关镇均属县直辖。1987年,城关镇辖前进、人民、红旗、吉水等4个居民委员会和护城、沿河、吉水、西镇4个村民委员会。总控制面积为5平方公里,镇区2.9平方公里。人口19071人(其中农业人口5103人),耕地1552亩。镇区有8街7路12巷,道路总长约11公里;中心街道均为石子沥青混成路面,原四门街道均铺上方块水泥板。街道地下的排水设施总长近6公里。照明、供水设施基本完善。工业企业有食品、饮料、纺织、电力、农机、建材、化工、机电、塑料加工等35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25.92%,总产值518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7.22%。有全民、集体商店173家,个体商店、摊铺668户。东洲路南侧的雷池市场,占地19800平方米,平均每日交易人数达万人次。教育设施有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电视大学、中级师范教学点和高级职业中学各1所;另外还有初级技工学校、青少年业余体校、卫生学校及供销、粮食、商业等部门职工培训学校。全镇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有广播站、档案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各1所,电影院、剧场、室内游泳池、露天游泳池、灯光手球场和露天篮球场各1座。博物馆收藏文物1541件,图书馆藏书17000册,电影院、剧场共有座椅2576张,球场各能容纳2000余名观众。医疗保健设施有县医院、县中医头针专科医院、城关医院以及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血吸虫防治站、计划生育指导站,共有病床400余张。大北门外建有渡江烈士陵园1座。护城、吉水二村,水利条件较好。年总产水稻78吨,皮棉49吨,油料480吨。西镇村以繁殖鱼苗、沿河村以种植蔬菜为业。
城关镇交通便利,陆上汽车直达合肥、安庆、九江及四邻县境;境内水路东抵沈冲乡拦河坝,南至华阳河口,西至泊湖。电报已实现自动译码,电话对内直通各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对外有长途电路18条,并开通合肥、安庆及相邻县的直达线路。
华阳镇明代称花杨镇,清顺治年间称华阳镇。地滨长江北岸,北距县治7公里。与香口和马当隔江相望,形成鼎立之势。
宋以后,沙塞雷港口,雷水改道由华阳入江,华阳成为泊湖水系水上运输的重要门户。黄梅、广济、宿松、太湖诸县农副产品及其所需日杂百货水运皆经此出入。曾有民谣云:“华阳,华阳,背湖朝江;上接湖广,下通苏杭。”清初散文家魏禧《早发华阳镇》诗云:“月高鸡啼天未曙,官船吹笙起击鼓;不闻江上人语声,惟闻满江动樯橹。北风渐渐江水平,高帆一一出前汀;估人利涉争及时,何能熟寝到天明。”清乾隆年间曾组织民工开挖华阳港。同治年间设立长江水师华阳营游击署,建有游击衙、演武厅和火药局,又设厘金局、瓷器统捐局、土卡等税收机构,江上过往船只须停港检查,缴纳捐税。宣统末年开辟轮船码头,停靠九江~安庆航班小轮。民国18年,开始停靠安庆~徐桥小轮。抗日战争前夕停靠日本日清公司和英国怡和公司的长江小轮。
顺治《望江县志》载,镇有“居民二百余家,经左兵(明末左良玉部)焚掠,今复业仅百家。”乾隆时镇民复达200余家。古镇居民半数来自桐城、枞阳、庐江、无为、舒城及湖北部分县。原有河街一条,长约0.5公里,最宽处3米,青石块路面。抗日战争前,镇上有较大店铺、货栈、旅馆共50多家。其中经营日杂百货业的有20多家,钱庄2家,肉案3家,与外商挂钩的“正大”、“福记”两家货栈专门经销美孚煤油和鹰牌煤油。烟馆、赌场、土娼、封建帮会应时起伏。明代建的屈原祠(俗称忠王庙)、清代建的方公祠和炎帝庙,历经兵祸、水灾,已不复存在。
民国年间,合成圩堤溃口6次,华阳镇均遭没顶之灾。有民谣云;“华阳华阳,门对长江。大水一来,淹得精光。携儿带女,靠人门框。爹爹奶奶,讨点米汤。”
民国17年创办高级小学和初级小学各1所,民国36年又在旧水师衙门设立高等农业职业中学1所。
民国18年华阳隶属第一区。民国35年后隶属第一区应沙乡。1949年11月隶属华阳乡。1951年8月置镇(乡级),隶属第六区。1961年称华阳镇人民公社,隶属华阳区。1968年改华阳镇为朝阳大队,隶属华阳乡人民公社。1970年恢复华阳镇,隶属华阳区。1986年1月,华阳乡、镇合并,成立华阳镇(区级),下设镇郊和街道两办事处(乡级)。1987年街道办事处辖河街、望华、码头3个居委会,1800多户,4714人。镇区公私企业和商店200多家,其中镇属企业有长华塑料厂、华阳纺织厂、古港磷肥厂、永丰日用化妆品厂等24家,职工1498人,年创产值1331万元。长华塑料厂生产的申原鬃为省内乡镇企业优质产品,运销美国、日本。华阳纺织厂年盈利19万元。
二、自然集镇
区公所所在地集镇有漳湖、赛口、鸦滩、长岭、太慈;乡政府所在地集镇有杨湾、白沙、雷池、青草湖、莲洲、大湾、中洲、金堤、洗粉店、高士、武昌、毛安、古炉、码头、麦元、新桥、大桥、杨林、团山、泊湖、凉泉、翠岭、茶安、桃岭、沈冲、六零圩;古镇有新坝、吉水。
赛口镇光绪初年建。位于焦赛湖畔。西南距县治26公里。水路经漳湖去安庆约20公里。地狭长,三面环水,呈“半岛”形。解放前,舟楫可上溯太湖、宿松、黄梅诸县,下通安庆、芜湖。曾有“小船上湖广,大船下苏杭……早饮安庆水,晚点芜湖灯”之谣。镇区南有武昌湖,西有焦赛湖,北有金练圩和五联圩,腹地辽阔,鱼粮丰富。镇街呈“土”字形,分别称前河街、前小街、后街,青石块路面。前街宽,后街窄。抗日战争前,镇上居民达300余户,大部分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生产,市场活跃,仅鱼行就有30余家,米行和屠宰店分别有20余家。
光绪年间,赛口镇洪水为灾竟达7次。民国31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扫荡,烧毁镇区房屋数百间,商店被洗劫一空。直至解放前夕仍未恢复旧观。
解放后,赛口镇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过数十年的建设,街道已逐渐拓宽,楼房最高已达4层,居民约1500余人。镇区有完中1所,小学1所,医院2所,工商企业100余家,照明和供水设施基本完善,水陆交通两便。
鸦滩镇距县城约45公里,紧邻太、怀两县边界,为望江西北大门。民国初年,仅1条小街,1家中药铺,和几家杂货店、饮食店。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城沦陷,县政府迁至镇上,市面才逐趋繁荣。解放后一直为鸦滩区、乡政府驻地。镇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常住非农业人口723人。15幢新建的大楼分列在街道两侧。镇区有中学2所,小学1所,电影院、医院、广播站各1所,饮食服务业6家,商店70余家。企业有农具、铸造、综合、食品等厂。该镇是县城开往合肥、安庆、怀宁和安庆开往太湖徐桥客车必经之路,日往返20余班次,日均人流量达3000多人次。
新坝镇位于县境西部边缘,坐落在“西圩”堤埂上。距县城约30公里。距怀宁县石牌镇4公里。西临新坝河,水陆交通两便。是赛口至石牌来往商旅的必经之路。
民国年间,有前、后两街,总长近1华里,店铺80余家。其中较大的有三义泰、钱益泰、陈国泰等南货庄8家,同仁和、陈义丰、义盛祥等布匹百货店5家,延寿堂、惠和堂、回春堂等中药铺8家,香店、槽坊、黄烟店、染坊各2家。有两家茶馆,店号独具一格,其一号“开一天”,另一号“步云梯”。“步云梯”店门上有副对联云:“步履周旋忙煮茗,云梯直上快登楼”。有铁、篾、木器等手工业匠铺数家。1949年有大小店铺60余家。1950年,曾为新坝区政府驻地。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商店渐少,仅有粮站、供销社、食品组、合作商店等门市部。80年代个体商户逐日增多,市面又渐趋繁荣。
吉水镇位于县治南1.5公里处,坐落杨溪河(今华阳河)北岸,曾名杨溪镇。因其所濒河段狭窄,水流湍急,古称急水镇,俗称急水沟。明万历《望江县志》载:“急水镇居民成聚,商旅辐辏,杨湾巡检司设于此,往来舟楫泊焉。”清乾隆《望江县志》载:“望邑集镇之可观者惟吉水,余仅有其名耳!”吉水镇居古雷口与泊湖之间。雷水上游的黄梅、广济、太湖、宿松等县物资多水运经此出大雷口。宋代以后沙塞大雷口,雷水改道由华阳入江,吉水距江更近,商业发展很快。乾隆《望江县志》又载:“崇祯十余年,烬于兵火者四,迩来招商列肆,复见比屋风”。明清时期,镇上设有巡检司、江防汛站。民国初年设厘金局,派驻水上警察。太湖、宿松两县在此设立盐旗。镇上有当店多家,时有“九典(当店)十三旗(盐店)”之称。民国10年至20年间为吉水镇鼎盛时期,总长约1公里的上下街和横街,有商铺和作坊200余家,居民千余人。较大的有下街“三益祥”,铸造犁头、吊罐,远销江西;上街糟坊酿造的滴花酒,当时为县内名产;“宋吉兴”的南北杂货店和“胡大有”的绸缎布匹店规模也较大。上街有9姓渔户(童、宋、姚、汪、施、胡、陈、何、张),下街有8大芦商。其它如理发、成衣、茶楼、酒馆、客栈、钱庄、钟表修理等行业均具备。民国25年华阳河口建闸,内河船只不能直通长江,吉水市场渐趋萧条。民国28年日军入侵以后,吉水多次遭受兵火和抢劫,至民国38年,全镇仅存87家店铺。解放初,吉水镇划为一个行政村,隶属于城关镇,居民弃商务农,发展棉花生产。1978年后,工商业渐次兴起,至1987年已兴办集体企业4个,户办企业110家,年总产值107万元。镇区有幼儿园、小学、高级职业中学(内含初中)各1所。
上一篇:第六节 漳湖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