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土壤
一、土壤种类
县境处于红壤——黄棕壤过渡地带,土壤类型较多。根据1985年县境耕地、林地及江心洲的土壤普查,有7个土类,10个亚类,63个土种。其中以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4个土类分布面积较广。
红壤类面积211803亩。分布于丘陵、低岗的二、三级阶地,是县内生产林、果、茶、棉基地。主要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受中亚热带气候影响,脱硅富铁铝作用明显,其中占97.5%的黄红壤PH值4.5~6.5。
紫色土类面积5619亩,零星分布于泊湖、武昌湖两岸低丘,土壤组织疏松,含有石英砂粒,PH值5.0~5.2。
黄棕壤类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面积116933亩。主要分布于翠岭、茶安、太慈、沈冲、桃岭一带低岗。土壤发育在特定的下蜀系黄土母质上,淋溶作用明显,粘重结实,透水性差。垂直节理明显,棱柱状和棱块状结构,内部铁锰结核较多。PH值5.4~5.6。适于油桐、柑橘等经济林木生产。
石灰(岩)土类面积2235亩。分布于南山、象山等地。土壤富含碳酸钙,土体红色,石灰反应弱。PH值7.0~8.0。
潮土类面积243251亩。分布沿江及河流两侧。成土母质发育在河流冲积物及湖相沉积物母质上,PH值7.4~8.2。沿江岸河岸至圩心,质地从砂土、砂壤土渐向轻壤土、中壤土过渡,近砂远淤的沉积规律明显。土体潮润,光照、水分等成土条件均较优越,土层深厚肥沃,为县内棉花、油料主要基地。
草甸土类面积38580亩。主要分布于江心洲和江外滩地,为长江冲积物在地下水和季节性江水浸渍的影响下,经过草甸植被作用发育而成的一种半水成土。江心洲多以粉砂为主,江外滩以泥质为主。
水稻土类面积473849亩。是县内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河流两岸平原和丘岗的冲畈。起源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下蜀系黄土发育的水稻土,土体通透性较好,渗而不漏,肥力较高,PH值5.0~7.0。
各类土壤面积和分布
二、土壤肥力
根据土壤物理性砂粒(>0.01毫米粒径含量)和物理性粘粒(<0.01毫米粒径含量)相对含量分析,县内土壤质地以壤质土居多,粘性土、砂性土较少。全县耕地中壤质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占70.92%,粘质土(轻粘、中粘、重粘)占26.13%,砂质土(松砂、紧砂)占2.95%。土壤质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类型。湖相沉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粘重,多在轻粘土以上;第四纪红土及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次之,耕层质地多为中壤、重壤,心底土层质地多为粘土;河流冲积物及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较轻,但不均匀,从砂壤到重粘土,级级都有;西北部低山孤丘由中性、酸性岩类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轻,多为砾质性砂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据1985年对全县1658个农化样分析,平均为2.015%,变幅在2.015±0.73%之间。有机质含量以圩区最高,丘岗区次之,洲区略低;分别为2.23%、2.09%、1.82%。其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5%的仅占耕地面积的26.03%;储量小于1.5%的占耕地面积28.38%。水田有机质高于旱地,水稻土耕层有机质储量平均为2.4%,旱地则为1.15%。有机质还随土种不同而有差异,表层沙马干土田储量最高,灰砂田储量最低;旱地灰泥土最高,灰沙土最低。
全县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136±0.053%。储量状况类似有机质,水田高于旱地。水田全氮平均含量为1.158%,旱地平均为0.113%。青湖泥田含量最高,灰沙田最低;旱地淤泥土最高,黄马干土最低。新坝乡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最高(0.165±0.043%),太慈乡最低(0.105±0.029%)。
土壤全磷含量,据80个农化样统计平均0.0446±0.0108%。以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量最高(0.057±0.0062%).,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含量最低(0.038±0.0205%)。不同母质土壤全磷含量顺序为长江冲积物>湖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下蜀系黄土>第四纪红土。全磷含量均处于偏低水平。速效磷含量,据1658个农化样统计平均为8.92PPM。土壤速效磷含量超过20PPM,表明含量丰富,全县耕地达到这一水平的仅占6.99%;速效磷含量15PPM以上为较丰富,占耕地7.43%;含量10—15PPM为中等,占耕地18.58%;低于10PPM为缺磷土壤占耕地67%,其中有13.7%耕地速效磷低于3PPM,属极缺类型。
土壤全钾含量,据47个典型农化样统计分析,平均为1.73>0.5093%。其含量高低因成土母质类型而异:长江冲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相沉积物>下蜀系黄土>第四纪红土。但均处于中等、中下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95.41PPM。含量超过150PPM属较丰富类型的,占耕地面积12.94%;含量低于75PPM属较缺乏类型的,占耕地40.8%。
旱地速效钾含量较高,自然土壤次之,水稻土较低,分别为114.5PPM,97.11PPM,73.78PPM。全县以武昌乡速效钾含量较高(114±75.9PPM),金堤乡较低(70±28.5PPM)。
土壤中微量元素,如速效硼平均含量0.31PPM。普遍低于临界值(0.5PPM),低岗地区尤为缺乏。速效锰含量属中等水平,易还原性锰以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最低,其平均含量为84.38PPM(临界值为100PPM)。速效钼平均含量33.87PPM。速效铜含量3.18PPM,属中上等水平。速效锌含量平均0.90PPM,低于临界值(1PPM),尤其是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平均含量0.52PPM,属速效锌缺乏土壤。
主要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
县境处于红壤——黄棕壤过渡地带,土壤类型较多。根据1985年县境耕地、林地及江心洲的土壤普查,有7个土类,10个亚类,63个土种。其中以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4个土类分布面积较广。
红壤类面积211803亩。分布于丘陵、低岗的二、三级阶地,是县内生产林、果、茶、棉基地。主要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受中亚热带气候影响,脱硅富铁铝作用明显,其中占97.5%的黄红壤PH值4.5~6.5。
紫色土类面积5619亩,零星分布于泊湖、武昌湖两岸低丘,土壤组织疏松,含有石英砂粒,PH值5.0~5.2。
黄棕壤类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面积116933亩。主要分布于翠岭、茶安、太慈、沈冲、桃岭一带低岗。土壤发育在特定的下蜀系黄土母质上,淋溶作用明显,粘重结实,透水性差。垂直节理明显,棱柱状和棱块状结构,内部铁锰结核较多。PH值5.4~5.6。适于油桐、柑橘等经济林木生产。
石灰(岩)土类面积2235亩。分布于南山、象山等地。土壤富含碳酸钙,土体红色,石灰反应弱。PH值7.0~8.0。
潮土类面积243251亩。分布沿江及河流两侧。成土母质发育在河流冲积物及湖相沉积物母质上,PH值7.4~8.2。沿江岸河岸至圩心,质地从砂土、砂壤土渐向轻壤土、中壤土过渡,近砂远淤的沉积规律明显。土体潮润,光照、水分等成土条件均较优越,土层深厚肥沃,为县内棉花、油料主要基地。
草甸土类面积38580亩。主要分布于江心洲和江外滩地,为长江冲积物在地下水和季节性江水浸渍的影响下,经过草甸植被作用发育而成的一种半水成土。江心洲多以粉砂为主,江外滩以泥质为主。
水稻土类面积473849亩。是县内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河流两岸平原和丘岗的冲畈。起源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下蜀系黄土发育的水稻土,土体通透性较好,渗而不漏,肥力较高,PH值5.0~7.0。
各类土壤面积和分布
二、土壤肥力
根据土壤物理性砂粒(>0.01毫米粒径含量)和物理性粘粒(<0.01毫米粒径含量)相对含量分析,县内土壤质地以壤质土居多,粘性土、砂性土较少。全县耕地中壤质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占70.92%,粘质土(轻粘、中粘、重粘)占26.13%,砂质土(松砂、紧砂)占2.95%。土壤质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类型。湖相沉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粘重,多在轻粘土以上;第四纪红土及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次之,耕层质地多为中壤、重壤,心底土层质地多为粘土;河流冲积物及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较轻,但不均匀,从砂壤到重粘土,级级都有;西北部低山孤丘由中性、酸性岩类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轻,多为砾质性砂壤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据1985年对全县1658个农化样分析,平均为2.015%,变幅在2.015±0.73%之间。有机质含量以圩区最高,丘岗区次之,洲区略低;分别为2.23%、2.09%、1.82%。其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5%的仅占耕地面积的26.03%;储量小于1.5%的占耕地面积28.38%。水田有机质高于旱地,水稻土耕层有机质储量平均为2.4%,旱地则为1.15%。有机质还随土种不同而有差异,表层沙马干土田储量最高,灰砂田储量最低;旱地灰泥土最高,灰沙土最低。
全县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136±0.053%。储量状况类似有机质,水田高于旱地。水田全氮平均含量为1.158%,旱地平均为0.113%。青湖泥田含量最高,灰沙田最低;旱地淤泥土最高,黄马干土最低。新坝乡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最高(0.165±0.043%),太慈乡最低(0.105±0.029%)。
土壤全磷含量,据80个农化样统计平均0.0446±0.0108%。以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量最高(0.057±0.0062%).,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含量最低(0.038±0.0205%)。不同母质土壤全磷含量顺序为长江冲积物>湖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下蜀系黄土>第四纪红土。全磷含量均处于偏低水平。速效磷含量,据1658个农化样统计平均为8.92PPM。土壤速效磷含量超过20PPM,表明含量丰富,全县耕地达到这一水平的仅占6.99%;速效磷含量15PPM以上为较丰富,占耕地7.43%;含量10—15PPM为中等,占耕地18.58%;低于10PPM为缺磷土壤占耕地67%,其中有13.7%耕地速效磷低于3PPM,属极缺类型。
土壤全钾含量,据47个典型农化样统计分析,平均为1.73>0.5093%。其含量高低因成土母质类型而异:长江冲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相沉积物>下蜀系黄土>第四纪红土。但均处于中等、中下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平均95.41PPM。含量超过150PPM属较丰富类型的,占耕地面积12.94%;含量低于75PPM属较缺乏类型的,占耕地40.8%。
旱地速效钾含量较高,自然土壤次之,水稻土较低,分别为114.5PPM,97.11PPM,73.78PPM。全县以武昌乡速效钾含量较高(114±75.9PPM),金堤乡较低(70±28.5PPM)。
土壤中微量元素,如速效硼平均含量0.31PPM。普遍低于临界值(0.5PPM),低岗地区尤为缺乏。速效锰含量属中等水平,易还原性锰以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最低,其平均含量为84.38PPM(临界值为100PPM)。速效钼平均含量33.87PPM。速效铜含量3.18PPM,属中上等水平。速效锌含量平均0.90PPM,低于临界值(1PPM),尤其是长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平均含量0.52PPM,属速效锌缺乏土壤。
主要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