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组织措施
民国22年,马华堤总工程处制订防汛巡逻办法:沿堤设若干巡逻站,每站设巡使2人,轮流出巡,巡使由彭泽、宿松、望江三县当地保、甲派员担任。发现险情,立即报告保甲和总站,组织抢险。县民政科支援少数物资。
解放后,每到汛期,成立县防汛抗旱总队部或指挥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任指挥长和政委,江堤各分段和重点圩口设指挥所。指挥部设工程、供给、保卫等科和办公室。各区、乡的内圩相应成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随着江、湖水位的上涨,增调劳力和调拨物资。达到设防水位时,防汛机构驻堤办公,每天测报水位,及时掌握上涨幅度与趋势,组织巡逻队、抢险队和预备队,搭盖工棚,日夜防守。达到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机构正职上堤,抢险队开始挡浪、导渗,治理险工、险段,并陆续组织民工分批上堤,充实预备队,调运防汛器材,抢挑土方工程。1963年后,防汛任务增加一项保证水位,在达到保证水位时,要坚决确保长江大堤安全渡汛,超过保证水位则要求组织圩内居民转移。1983年达到危险水位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及指挥部全体成员上堤,并抽调局级干部27人,一般干部85人。
汛期加强水位观测,县境长江段水位观测点,以华阳闸外口测量数据为依据,分设防、警戒、危险、保证水位。武昌湖水位观测点在赛口闸内侧,泊湖水位在华阳闸内侧观测。
发生旱情时,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抽调干部,组织排灌机械,花凉亭灌区渠道由指挥部统一安排放水。县、区、乡领导干部上阵管水。
同马大堤防洪渡汛标准
解放后,每到汛期,成立县防汛抗旱总队部或指挥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任指挥长和政委,江堤各分段和重点圩口设指挥所。指挥部设工程、供给、保卫等科和办公室。各区、乡的内圩相应成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随着江、湖水位的上涨,增调劳力和调拨物资。达到设防水位时,防汛机构驻堤办公,每天测报水位,及时掌握上涨幅度与趋势,组织巡逻队、抢险队和预备队,搭盖工棚,日夜防守。达到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机构正职上堤,抢险队开始挡浪、导渗,治理险工、险段,并陆续组织民工分批上堤,充实预备队,调运防汛器材,抢挑土方工程。1963年后,防汛任务增加一项保证水位,在达到保证水位时,要坚决确保长江大堤安全渡汛,超过保证水位则要求组织圩内居民转移。1983年达到危险水位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及指挥部全体成员上堤,并抽调局级干部27人,一般干部85人。
汛期加强水位观测,县境长江段水位观测点,以华阳闸外口测量数据为依据,分设防、警戒、危险、保证水位。武昌湖水位观测点在赛口闸内侧,泊湖水位在华阳闸内侧观测。
发生旱情时,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抽调干部,组织排灌机械,花凉亭灌区渠道由指挥部统一安排放水。县、区、乡领导干部上阵管水。
同马大堤防洪渡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