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7年,汛期江洪暴发,合成圩堤管会各段段长率领群众携带防汛器材上堤抢险。北固圩赵云庆自任砍伐队长,率领20余人,各执月斧一把,伐树500余棵。华阳大业主章甫纯捐献麻袋200余条,铁丝一捆,作为防汛器材。防汛总队部设沈玉民屋后,此处系危险地段,遍下木桩,防汛主力均集结在此附近,农历6月14日深夜圩决。当年华阳最高江水位18.06米。
1949年5月5日起,江水开始上涨,县委和县爱国民主政府组织干部和群众2万余人上堤抢险,35天中,共支付大米399191公斤,挑土方22.4万立方米;投入铁丝23365公斤,杉木 151.15根,大毛竹15911公斤,稻草170万公斤,浪桩40万根,芦柴28万公斤,柳条15900公斤,麻袋36000条,棉絮15床,芦席25570张。由于堤身单薄,5月26日东兴圩溃破,7月江水仍继续上涨,7月15日,一区(华阳区)23口圩全溃,四区(赛口区)47口圩,破36口。7月17日,华阳闸江水位高达18.75米。1954年,自元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共降雨量2143毫米。4月6日,长江水位开始上涨。5月9日组织民工15113人排涝。5月20日成立防汛总队部,下设4个大队和1个指挥所。 5月24日上午6时至下午3时,降雨120毫米。6月5日,全面进入防汛阶段。6月19日,由安庆地委秘书长陈硕峰、宣传部长谢童关、专署副专员孙纪正为首成立宿、望防汛分指挥部,7月 3日上午,合成圩自忠王庙至司家阁堤段,有1.2公里堤身下挫。下午6时,在夏家新屋附近形成3米长的溃口。县委书记潘洛、副书记陈忠和等奔赴现场,组织干部、民工奋力抢救,沉下装土的木船一只(载重7吨),并乘势加速打桩和挑土,填住了溃口,经4昼夜奋战终于脱险。7月 6日11时,安庆水位17.46米,东兴圩江堤何家墩附近因穿漏溃破,顺合段直接挡御江水。7日,四合圩西埂外巨浪漫过老堤,新子埂亦被冲成很多孔洞,县委副书记陈忠和等率1000余名民工,每人身披一张芦席,手扶浪桩,背对浪头,结成一道人堤,与风浪搏斗。水位达到17.50米时,小圩开始漫溢。7月11日安庆水位17.68米,江堤内外临水,近处几乎无土可取,杨湾至白沙一段,有大小漏洞100多个,均下了外障,做了养水盆。关帝庙段(今70~71公里碑)坍坡长 20米,打桩50多根。白沙至华阳(今78~81公里碑)坍坡长200米,打两排木桩。华阳镇至司家阁长3公里,漏洞100多个,下外障3处,做养水盆23个,挑筑戗台2公里。雷港段大小漏洞 20多个,打了浪桩和做压渗台。7月12日安庆水位17.83米,顺合段路灌一带堤段,有200米与江水持平,有600米长堤顶高出水面仅0.2米,其中有3处内坡下挫。雷港娘娘庙(今95公里碑附近),发现一个脸盆大的漏洞,先后下两个外障,长约80米,效果不大,又在堤内抢做大养水盆一处,并在内坡打8米长木桩18根,外坡打20根,险情才被控制。7月13日,新开闸附近堤段内坡有8米长堤身下挫,并形成溃口。该指挥所指导员张珍带病率民工打桩30余根,投草袋、麻袋500余条,堵住了溃口。7月17日10时,安庆水位18.10米,四合圩湖堤曾家墩段有9处溃口,指挥部迅速派干部和船只前往抢救少数未转移的灾民。7月18日7时35分,华阳水位19.61米,合成圩江堤忠王庙以下夏家新屋,在距堤脚5米左右处,突然出现脸盆大的漏洞,干部10多人和民工200余人,用麻袋、棉絮抢堵,终因漏洞迅速发展而溃破。溃口初约 10余米,3小时后发展到100余米,为宿松、望江堤段当年最早溃口。全县大小49口圩已相继溃决。7月31日,华阳江水涨到20.16米,比1949年江水位高1.41米,比1948年高2.1米,为百年一遇大水。防汛期间,全县投入劳力45362人,共挑抢险土方28.3万立方米,投入铁丝 15890公斤,杉木5450立方米,大毛竹5549根,芦柴78670公斤,稻草158万公斤,柳条61770公斤,竹笼3150个,麻袋21110条,芦席19340张,浪桩442万根。并从安庆调来各色花布,发动县城各缝纫部,日夜加班,缝成布袋7.2万条,装土护堤。
1957年先涝后旱,7月上旬受涝面积9859亩,抢排7459亩;8月受涝42676亩,抢排 30740亩,参加排涝劳力15947人,干部125人,动用水车2194部。8月下旬以后,20多天无雨,塘堰干涸269口,受旱65041亩。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部署抗旱工作。参加抗旱劳力27990人,动用水车5499部,抽水机8部。
1958年,先防汛后抗旱。5月初华阳江水位16.30米时,上堤防汛民工3100人,从5月20日至7月13日共53天无雨,7月7日,县委向全县发出抗旱保苗紧急通知,大搞提水风力化, 7月9日提出“苦战三天,实现全县水车风力化”,发动群众捐木料10万余根、布匹(包括床单) 3万多市尺。7月下旬,全县调动抽水机23台,1094匹马力;开挖抗旱沟渠6522条,挑土方135万立方米。在旱情严重的凉泉区照直岭和长岭区的赤土墈两处建临时抗旱站,装锅驼机和柴油机10台,750匹马力。其中照直岭五级提水,扬程高达20米。全县共投入抗旱经费9.21万元。1962年,华阳江水位18.19米时,同马大堤望江段有散浸、渗漏的堤身长达8.01公里,塌坡长63米,大小洞眼164个。县党政领导全部上堤,干部共640名,民工4614名,做养水盆9个,填塘固基34处,加大戗堤长25米,开导渗沟1815米,挑子埂长2483米。
1978年6月27日,武昌湖水位14.67米时,大漳湖日新嘴黑闸溃破,县委书记王建宏亲自上阵指挥堵筑,经五昼夜奋战,溃口堵住。共产党员胡敬文在堵口时英勇牺牲。7月18日,武昌湖水位14.11米,大漳圩在中洲段溃破。7至9月份,仅降雨52.7毫米,6月份旱情刚出现时,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抗旱指挥机构。7月旱情严重,太慈区10万亩农田受旱,省、地、县有关部门调拨价值110万元物资和设备,建抗旱站10座,装机36台套。当年长江水位低,对江闸站已失去引水作用,洲圩区30万亩农田,提江水灌溉。全县共投入电机和柴油机2200多台套,出动劳力6.8万余人,人力水车1万余部。7月13日,成立人工降雨指挥部,解放军某高射炮部队在太慈区境内安置高射炮点两处,实施人工降雨。在提水抗旱中,全县共耗柴油5621吨,电215万余度,抗旱总投资569.82万元。
1983年6月份降雨506毫米,6月29日至30日24小时内,全县平均降雨200多毫米,长岭区10小时降雨273毫米。泊湖水位一昼夜陡涨0.4米,武昌湖水位陡涨0.6米。到8月25日,分别达到16.4米和16.01米,为华阳闸建成和皖河联圩以来的最高水位。当年夏汛早,通江闸较往年提前半个月关闸,至7月13日,华阳闸江水位达19.57米。从6月份开始,县委、县政府把防汛列为各项工作的中心。6月下旬,全县29%的干部和民工投入排涝抗洪抢险斗争。 6月底,安庆地委于华阳成立同马大堤防汛指挥部,地委副书记张伏生任指挥长,中国人民解放军83457部队前来望江支援防汛。7月11日,华阳水位19.33米,同马大堤四合圩堤段,有一处堤顶出现纵向裂缝,堤内出现多处管涌,县委立即组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开沟导渗,垒草袋作沙石导渗井,筑戗台填塘压渗。7月12日,同马大堤段外护圩江调圩溃破,华阳大轮码头200多名旅客被洪水围困,解放军83457部队三连的指战员冲向险区,在齐胸深的水中肩扛木板,架起人桥,将旅客转移到趸船上。7月13日,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到四合圩察看同马大堤重点险段;7月14日至18日,同马大堤四合圩龙潭段内脚4米处出现管涌冒沙,当夜长岭、鸦滩等区民工5000余人和解放军83457部队官兵650人填宕堵漏。7月13日,东兴圩向阳闸出险,该圩堤委会副主任胡忠翰先后五次潜入5米深水下摸漏洞,鼻孔出血仍坚持战斗。是年参加防汛的省、地、县干部741人,投入民工2.2万人,解放军83457部队官兵650人,组织巡逻队110个,抢险队140个,投入排涝机电设备380台,柴油机3000余台,共挑土方85万立方米,用去块石、黄砂、石子共10万吨,浪草380万斤,浪桩250万根,草袋14万条。7月上旬,江水上涨到19米以上时,县城东南洲圩区居民向西北高处转移,望华公路七里棚至城关一段,人车塞路,华阳大轮码头受淹,大型客轮、货轮停止入港。是年,全县溃圩160口,其中万亩以上的有金炼圩,千亩以上的有江调、巩固、东风、岚杆、沿江埠、群星、红旗、章家洲、向阳、红武、永红、下石湖、革命、郭塘、三中、北障、团湖、武昌等18个圩口,千亩以下圩口溃破141口,溃口总长 10.09公里,漫溃河湖堤总长264公里,淹没柴油机126台套,电机2400千瓦,冲毁涵闸195座,10千伏高压线路16公里,变压器4800千伏安。

望江县主要水利工程位置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