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主要圩口
一、五联圩
坐落新坝乡境内,原名西圩。初建时,范围较大,南起石龙山,东至铁闸门(汪洋庙),北至老沟村(金堤乡境内),西至花家山。清乾隆《望江县志》载:“西圩在邑东北六十里,圩周三十余里,岸三千九百七十余丈,基宽十丈,高二丈,包涵西湖、小陂、后湖,为田三万七千余亩。圩肇事不可知,相传李丞相筑;或曰三国吴时遣屯皖口得谷数万斛,疑即此圩经始也”。古有“家住望江,命在西圩”之称,西圩一破,全县免粮。西圩的修整和巩固,始于明代。《安徽古代水利大事记》载:“公元1383年望江修西圩。”明洪武年间,有3座木板闸,易腐;弘治年间,邑致仕州曹规易为石闸。嘉靖年间邑令朱轼、蔡畿,万历年间郡推官张程,邑令罗希益、项惟聪、袁崇友,清顺治年间邑令王世允,康熙年间邑令刘天维、马骏等,都先后委官或亲自督修圩堤。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二年连年大水,圩堤溃决,邑令郑交泰捐俸银二百六十余两督修圩堤,并疏浚堤外水道,堤成后植柳防浪。同治年间,为减少修堤的工程量,裁弯取直,改建新堤。从石龙山东侧至白石碑(大墩下)建一东堤(又叫横圩坝),从白石碑经大墩、守湖墩至花家山建一北堤(又叫直圩坝),再从花家山经檀玑塔至大士阁建一西堤;从大士阁经官庄渡、虞山至廖家老林建一南堤。光绪年间,堤外荒洲渐淤渐高,先后建成保障、城墙、保西、茅畈4口小圩。1949年夏大水,堤溃,冬修时将4口圩与西圩合并,命名为五联圩。圩内原有的西湖(水面约4000余亩)、破塘湖、小陂湖、后湖,均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垦殖。1987年,圩内控制面积33105亩,耕地16500亩(水田占15600亩),堤长29.83公里,堤顶高程18米,宽3米,可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圩内有排灌干渠9条,支渠17条,总长56.8公里,大小涵闸12座,其中灌溉闸2座,排水闸6座,电力排灌站4座,19台机组,总容量982千瓦,能解决十年一遇的内涝。圩内住有新坝乡所辖19个行政村5013户,23420人,主产水稻,1987年产稻谷12999吨。
该圩民国年间溃口5次(民国8年、16年、20年、37年、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7年,仅1954年溃口1次。
二、金炼圩
坐落金堤乡境内。东南北三面为幸福河、泥塘沟河、津潭河所环绕。圩内的炼成畈垦殖较早。清末民初建有永合、方顺、泥鳅、万全、同兴、同丰、同仁、炼成、大成等9圩。1949年夏,9圩全溃,冬修时将9圩并为大成、炼成2圩;1954年夏2圩又溃,冬修时便将2圩并为1圩,名金炼圩。1965年又将小漳湖圩并入。1987年全圩控制面积47190亩,耕地17412亩(水田14700亩),堤长29.5公里,堤顶高程18米,宽5米,可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圩内有排灌干渠3条,长9.68公里;支渠6条,长9.12公里;斗渠64条,长21公里。电力排灌站5座,装机15台套,总容量1225千瓦。境内住有金堤乡所辖16个行政村3404户,16227人。
该圩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草丰富,是县内商品粮集中产区和猪、禽、蛋重要产区。1987年产稻谷12035吨,猪、禽、蛋收购量占全县总量十分之一。民国年间大小圩口各溃决5次;1954年因特大洪水溃决;1983年小漳湖葫芦闸水位16.13米时,三汊河机排站附近堤身出现漏洞,因防范不严,抢救不力溃决。
坐落新坝乡境内,原名西圩。初建时,范围较大,南起石龙山,东至铁闸门(汪洋庙),北至老沟村(金堤乡境内),西至花家山。清乾隆《望江县志》载:“西圩在邑东北六十里,圩周三十余里,岸三千九百七十余丈,基宽十丈,高二丈,包涵西湖、小陂、后湖,为田三万七千余亩。圩肇事不可知,相传李丞相筑;或曰三国吴时遣屯皖口得谷数万斛,疑即此圩经始也”。古有“家住望江,命在西圩”之称,西圩一破,全县免粮。西圩的修整和巩固,始于明代。《安徽古代水利大事记》载:“公元1383年望江修西圩。”明洪武年间,有3座木板闸,易腐;弘治年间,邑致仕州曹规易为石闸。嘉靖年间邑令朱轼、蔡畿,万历年间郡推官张程,邑令罗希益、项惟聪、袁崇友,清顺治年间邑令王世允,康熙年间邑令刘天维、马骏等,都先后委官或亲自督修圩堤。乾隆二十九至三十二年连年大水,圩堤溃决,邑令郑交泰捐俸银二百六十余两督修圩堤,并疏浚堤外水道,堤成后植柳防浪。同治年间,为减少修堤的工程量,裁弯取直,改建新堤。从石龙山东侧至白石碑(大墩下)建一东堤(又叫横圩坝),从白石碑经大墩、守湖墩至花家山建一北堤(又叫直圩坝),再从花家山经檀玑塔至大士阁建一西堤;从大士阁经官庄渡、虞山至廖家老林建一南堤。光绪年间,堤外荒洲渐淤渐高,先后建成保障、城墙、保西、茅畈4口小圩。1949年夏大水,堤溃,冬修时将4口圩与西圩合并,命名为五联圩。圩内原有的西湖(水面约4000余亩)、破塘湖、小陂湖、后湖,均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垦殖。1987年,圩内控制面积33105亩,耕地16500亩(水田占15600亩),堤长29.83公里,堤顶高程18米,宽3米,可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圩内有排灌干渠9条,支渠17条,总长56.8公里,大小涵闸12座,其中灌溉闸2座,排水闸6座,电力排灌站4座,19台机组,总容量982千瓦,能解决十年一遇的内涝。圩内住有新坝乡所辖19个行政村5013户,23420人,主产水稻,1987年产稻谷12999吨。
该圩民国年间溃口5次(民国8年、16年、20年、37年、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7年,仅1954年溃口1次。
二、金炼圩
坐落金堤乡境内。东南北三面为幸福河、泥塘沟河、津潭河所环绕。圩内的炼成畈垦殖较早。清末民初建有永合、方顺、泥鳅、万全、同兴、同丰、同仁、炼成、大成等9圩。1949年夏,9圩全溃,冬修时将9圩并为大成、炼成2圩;1954年夏2圩又溃,冬修时便将2圩并为1圩,名金炼圩。1965年又将小漳湖圩并入。1987年全圩控制面积47190亩,耕地17412亩(水田14700亩),堤长29.5公里,堤顶高程18米,宽5米,可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圩内有排灌干渠3条,长9.68公里;支渠6条,长9.12公里;斗渠64条,长21公里。电力排灌站5座,装机15台套,总容量1225千瓦。境内住有金堤乡所辖16个行政村3404户,16227人。
该圩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草丰富,是县内商品粮集中产区和猪、禽、蛋重要产区。1987年产稻谷12035吨,猪、禽、蛋收购量占全县总量十分之一。民国年间大小圩口各溃决5次;1954年因特大洪水溃决;1983年小漳湖葫芦闸水位16.13米时,三汊河机排站附近堤身出现漏洞,因防范不严,抢救不力溃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