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
一、缝纫业
清代,城内有成衣店,手工操作,有剪子、尺、针、烙贴等工具。经营方式为来料加工。民国初年,一些成衣店铺开始使用缝纫机。
解放后,私营缝纫店相继走上合作化道路。1954年,城关镇率先成立缝纫组。次年各区也都成立了缝纫社、缉。1956年,全县从事缝纫业的有1325人,其中大部分人有缝纫机,能做中山装、学生装和西式大衣,部分手工操作的缝纫匠只会做老式便衣。是年159人加入手工业社组。1958年,各区的缝纫社、组并入当地手工业联合厂,县缝纫社转为国营望江县被服厂。1961年调整所有制结构,县被服厂又改为缝纫社,属集体企业,有职工30人,缝纫机30部,草帽机4部。同时恢复华阳、凉泉、长岭、鸦滩、赛口等区的缝纫社、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各区缝纫社并入当地农具厂,县缝纫社改为县服装厂。1979年以前,县服装厂及各区缝纫社、组利用来料加工,生产比较稳定。1979年以后,商品流通渠道增多,大量新式服装不断涌进县内市场,集体服装企业逐步由生产型转为经营型。1987年,县内仅有4个集体缝纫企业,共创产值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2%。
二、造纸业
1958年,建1个小型造纸厂,旋即倒闭。1979年建城北造纸厂,属村办企业。建厂初仅有造纸机1台,老式2吨锅炉1台,固定资产28万元。1985年,投资100万元,建成一条双缸双网书写纸生产线。1987年有职工97人,造纸机2台,漂洗机1台,打浆机2台,2吨锅炉2台,14立方米蒸球1个,10660立方米污水池和2000立方米清水池各1座,固定资产132.31万元,年产机制纸30万公斤,创产值47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是年元月建雷池造纸厂,职工65人,固定资产60.95万元,年产瓦楞纸16.94万公斤,创产值10.33万元,上交税金0.88万元,因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加之设备、工艺落后,净亏15.98万元。
三、电器制造业
70年代初,兴办电器厂和电线厂,生产电磁线、胶质线和电焊机。1985年开始生产开关柜、计量箱、电视天线等产品。1986年成立城关电子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电器产品有小巧玲珑的电视天线,各种比赛用的电子通用记分器、体检耳语测听器和电子自动捻针器。1987年有职工43人,车床、剪板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12台,固定资产5万元,年产电焊机63台,计量箱55只,电视天线1250副,创产值13.2万元,上缴税金0.6万元。是年5月漳湖灯泡厂建成投产。全厂有职工204人,扎丝机、吹泡台、包装台等设备100余台(套),固定资产29.6万元,年产灯泡141万只,创产值9万元,实现利润0.25万元,上缴税金0.08万元。主要产品有小圆泡、聚光泡、菠萝泡等。
四、烟花炮竹制造业
1984年,鸦滩乡北山村党支部书记袁鉴彪,想为群众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自费出访长江南北20多个市县乡镇,聘请湖南浏阳县的花炮名师,创建县内第一座花炮厂。当年11月,利用一间平房,备料投产仅1个月产值便达5万余元。1985年,供销社投资3万元,与北山村联营,对北山花炮厂产品实行包销。是年,烟花炮竹品种增至25个,其中牡丹牌全红电光炮和喜迎门烟花获省供销社系统商办工业优质产品奖。1986年生产烟花炮竹698箱,产值15.7万元。1987年,有职工87人,产品达75种,固定资产10万元,年产烟花炮竹1690箱,创产值33.35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实现利润1万元。
五、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业
1985年10月,县供销社从上海引进抽纱刺绣工艺,利用来料,为上海合庆联营厂加工,年产值38万元,净得加工费13.4万元。1986年,县供销社成立抽纱经理部,各轧花厂、基层供销社成立花边社。是年,全县从事抽纱刺绣人员发展到1万余人,抽纱刺绣点53个,产值120万元,净得加工费43万元。1987年创产值180万元,净得加工费59.6万元。由于产值、利润皆归上海合庆联营厂,加工费收取标准又偏低,抽纱刺绣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花线大量失落,产品也不对路,3年间,共亏损37万元。
六、金属制品业
解放前,民间从事金属制品业的有金、银、铜、铁、锡5种匠人。少数铜、铁、锡匠走村串户,上门加工。城内有金、银匠开设首饰店,其主要加工品种有手镯、戒指和耳坠。铜、锡匠主要生产锅、壶、瓢、勺、烛台或修锁配钥匙。铁匠主要生产农具、炊具、斧、锤等产品。
1954年,全县从事金属制品业的有50户,186人。其中城关有铁匠铺5户,银匠铺4户,锡匠铺3户。1956年,县城及各区均成立铁业社和修配社。1961年,全县有铁工448人,铸工97人,锡工19人,银匠26人,修配工42人,补锅工10人。1963年有铁器工425人,锡器工18人,铜器工25人。1968年,除华阳区外,各区的铁业社都并入农具厂,内设铁器车间。1974年,县竹器社转为五金弹簧厂,生产办公用的铁票夹、报夹、自行车鞍座和各种弹簧,1979年后,不少金属制品生产企业转产。1987年全县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16个,共创产值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2%。主要产品为铁制小农具,年产量为20.5万件。
七、皮革制品业
解放前,有少数修皮鞋、补胶鞋的小担子。皮鞋、渔靴、木屐和划船用的皮条都购自外地。
1958年6月成立国营县皮革厂,有职工80人。其中技术工人22人,聘自上海、南京、武汉和怀宁县的石牌镇。主要产品有渔靴、木屐、皮带。1959年接受上级来料,制作皮鞋,出口到苏联列宁格勒,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创产值17.6万元。1961年多数职工下放支农,少数技工留在县手工业联社。1965年改为县办大集体,1971年扩大为皮革塑料制品厂,1972年又改名为县皮革厂。主产皮鞋、皮件、羊毛里皮靴、人造革手提包和背包。1987年,县内有2家皮革制品生产企业,从业112人,创产值8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57%。其中县皮革厂有职工82人,创产值71万元。
八、塑料制品业
1954年成立县棕麻社,起初生产棕麻绳和蓑衣,后因棕麻皮紧缺,转产塑料丙烯绳、雨衣、拖鞋、凉鞋和薄膜袋。1957年,长岭汽车修配厂设丙烯绳车间。70年代轻机二厂加工塑料颗粒料,后因缺原料而停产。1970年12月,棕麻社下放给城关镇后,改为县塑料制品厂,生产钙塑水桶、粪桶、泥桶、脚盆、澡盆、脸盆等产品。1980年,县福利厂也开始生产塑料制品。1985年华阳长华塑料厂投产,主要塑料制品为农用薄膜和编制袋。1987年,县内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共6家,从业418人,创产值6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47%。其中县塑料制品厂有职工46人,创产值23.8万元;华阳长华塑料厂有职工89人,创产值24.52万元。
九、木制品业
解放后,县内手工业社、组和农具厂生产木制中小型农具。1954年,县建筑社木工余佩潢和铁工汪银凤、杨协和等人,仿制出种棉花用的划行器和三行条播器,在安庆地区新式农具推广会上获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奖。1956年,城关木器社试制成麦棉条播器、牛力水车和风力水车。六七十年代,县农具厂生产棉花移苗器,长岭、华阳等区农具厂生产吸气水车和插秧机。1985年,全县木制农具产量为5.4万件,1987年上升到8.6万件。
十、家具制造业
民国年间,有木器店制做家具农具。农村木匠主要是上门加工。城内较有名气的邓发舟木器店,雇工30余人,专制精致家具。1951年,县城有木器店2家,合作化时均加入农具社。五六十年代,由于手工业社、组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各区农具厂仅在下半年农闲时做少量家具。民间大部分家具都是请木工上门加工。以后由于市场的需要,县农具厂改为家具厂,以制造家具为主,兼做农具。除县家具厂外,华阳木器厂、轻机二厂、长岭汽车修配厂、鸦滩和赛口农具厂也兼制家具。1983年以后,乡村办的家具厂逐渐增多。1987年,除二轻工业局系统外,全县尚有6个乡办家具厂,2个村办家具厂。家具制造业总产值达17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25%。
十一、船舶修造业
解放前,船舶由船主雇木工修造,一般能造20吨左右木帆船。1956年,华阳先进社成立船舶维修组。1959年成立华阳木帆船运输合作社船舶修造厂,革新生产工具14种。1974年建船屋,增设电房,安装55千瓦发电机组。1977年,改为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80年代,该厂可承担500吨位、1000吨位和2000吨位船只的大、中和小修任务,并可制造300吨位机动船及20~185马力机动船推进器。1987年,有职工60人,分车、钳、刨等16个工种,固定资产23.71万元,创产值40.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9%,实现利润0.42万元。
几个年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87年望江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清代,城内有成衣店,手工操作,有剪子、尺、针、烙贴等工具。经营方式为来料加工。民国初年,一些成衣店铺开始使用缝纫机。
解放后,私营缝纫店相继走上合作化道路。1954年,城关镇率先成立缝纫组。次年各区也都成立了缝纫社、缉。1956年,全县从事缝纫业的有1325人,其中大部分人有缝纫机,能做中山装、学生装和西式大衣,部分手工操作的缝纫匠只会做老式便衣。是年159人加入手工业社组。1958年,各区的缝纫社、组并入当地手工业联合厂,县缝纫社转为国营望江县被服厂。1961年调整所有制结构,县被服厂又改为缝纫社,属集体企业,有职工30人,缝纫机30部,草帽机4部。同时恢复华阳、凉泉、长岭、鸦滩、赛口等区的缝纫社、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各区缝纫社并入当地农具厂,县缝纫社改为县服装厂。1979年以前,县服装厂及各区缝纫社、组利用来料加工,生产比较稳定。1979年以后,商品流通渠道增多,大量新式服装不断涌进县内市场,集体服装企业逐步由生产型转为经营型。1987年,县内仅有4个集体缝纫企业,共创产值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2%。
二、造纸业
1958年,建1个小型造纸厂,旋即倒闭。1979年建城北造纸厂,属村办企业。建厂初仅有造纸机1台,老式2吨锅炉1台,固定资产28万元。1985年,投资100万元,建成一条双缸双网书写纸生产线。1987年有职工97人,造纸机2台,漂洗机1台,打浆机2台,2吨锅炉2台,14立方米蒸球1个,10660立方米污水池和2000立方米清水池各1座,固定资产132.31万元,年产机制纸30万公斤,创产值47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是年元月建雷池造纸厂,职工65人,固定资产60.95万元,年产瓦楞纸16.94万公斤,创产值10.33万元,上交税金0.88万元,因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加之设备、工艺落后,净亏15.98万元。
三、电器制造业
70年代初,兴办电器厂和电线厂,生产电磁线、胶质线和电焊机。1985年开始生产开关柜、计量箱、电视天线等产品。1986年成立城关电子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电器产品有小巧玲珑的电视天线,各种比赛用的电子通用记分器、体检耳语测听器和电子自动捻针器。1987年有职工43人,车床、剪板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12台,固定资产5万元,年产电焊机63台,计量箱55只,电视天线1250副,创产值13.2万元,上缴税金0.6万元。是年5月漳湖灯泡厂建成投产。全厂有职工204人,扎丝机、吹泡台、包装台等设备100余台(套),固定资产29.6万元,年产灯泡141万只,创产值9万元,实现利润0.25万元,上缴税金0.08万元。主要产品有小圆泡、聚光泡、菠萝泡等。
四、烟花炮竹制造业
1984年,鸦滩乡北山村党支部书记袁鉴彪,想为群众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自费出访长江南北20多个市县乡镇,聘请湖南浏阳县的花炮名师,创建县内第一座花炮厂。当年11月,利用一间平房,备料投产仅1个月产值便达5万余元。1985年,供销社投资3万元,与北山村联营,对北山花炮厂产品实行包销。是年,烟花炮竹品种增至25个,其中牡丹牌全红电光炮和喜迎门烟花获省供销社系统商办工业优质产品奖。1986年生产烟花炮竹698箱,产值15.7万元。1987年,有职工87人,产品达75种,固定资产10万元,年产烟花炮竹1690箱,创产值33.35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实现利润1万元。
五、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业
1985年10月,县供销社从上海引进抽纱刺绣工艺,利用来料,为上海合庆联营厂加工,年产值38万元,净得加工费13.4万元。1986年,县供销社成立抽纱经理部,各轧花厂、基层供销社成立花边社。是年,全县从事抽纱刺绣人员发展到1万余人,抽纱刺绣点53个,产值120万元,净得加工费43万元。1987年创产值180万元,净得加工费59.6万元。由于产值、利润皆归上海合庆联营厂,加工费收取标准又偏低,抽纱刺绣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加之经营管理不善,花线大量失落,产品也不对路,3年间,共亏损37万元。
六、金属制品业
解放前,民间从事金属制品业的有金、银、铜、铁、锡5种匠人。少数铜、铁、锡匠走村串户,上门加工。城内有金、银匠开设首饰店,其主要加工品种有手镯、戒指和耳坠。铜、锡匠主要生产锅、壶、瓢、勺、烛台或修锁配钥匙。铁匠主要生产农具、炊具、斧、锤等产品。
1954年,全县从事金属制品业的有50户,186人。其中城关有铁匠铺5户,银匠铺4户,锡匠铺3户。1956年,县城及各区均成立铁业社和修配社。1961年,全县有铁工448人,铸工97人,锡工19人,银匠26人,修配工42人,补锅工10人。1963年有铁器工425人,锡器工18人,铜器工25人。1968年,除华阳区外,各区的铁业社都并入农具厂,内设铁器车间。1974年,县竹器社转为五金弹簧厂,生产办公用的铁票夹、报夹、自行车鞍座和各种弹簧,1979年后,不少金属制品生产企业转产。1987年全县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16个,共创产值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2%。主要产品为铁制小农具,年产量为20.5万件。
七、皮革制品业
解放前,有少数修皮鞋、补胶鞋的小担子。皮鞋、渔靴、木屐和划船用的皮条都购自外地。
1958年6月成立国营县皮革厂,有职工80人。其中技术工人22人,聘自上海、南京、武汉和怀宁县的石牌镇。主要产品有渔靴、木屐、皮带。1959年接受上级来料,制作皮鞋,出口到苏联列宁格勒,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创产值17.6万元。1961年多数职工下放支农,少数技工留在县手工业联社。1965年改为县办大集体,1971年扩大为皮革塑料制品厂,1972年又改名为县皮革厂。主产皮鞋、皮件、羊毛里皮靴、人造革手提包和背包。1987年,县内有2家皮革制品生产企业,从业112人,创产值8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57%。其中县皮革厂有职工82人,创产值71万元。
八、塑料制品业
1954年成立县棕麻社,起初生产棕麻绳和蓑衣,后因棕麻皮紧缺,转产塑料丙烯绳、雨衣、拖鞋、凉鞋和薄膜袋。1957年,长岭汽车修配厂设丙烯绳车间。70年代轻机二厂加工塑料颗粒料,后因缺原料而停产。1970年12月,棕麻社下放给城关镇后,改为县塑料制品厂,生产钙塑水桶、粪桶、泥桶、脚盆、澡盆、脸盆等产品。1980年,县福利厂也开始生产塑料制品。1985年华阳长华塑料厂投产,主要塑料制品为农用薄膜和编制袋。1987年,县内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共6家,从业418人,创产值6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47%。其中县塑料制品厂有职工46人,创产值23.8万元;华阳长华塑料厂有职工89人,创产值24.52万元。
九、木制品业
解放后,县内手工业社、组和农具厂生产木制中小型农具。1954年,县建筑社木工余佩潢和铁工汪银凤、杨协和等人,仿制出种棉花用的划行器和三行条播器,在安庆地区新式农具推广会上获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奖。1956年,城关木器社试制成麦棉条播器、牛力水车和风力水车。六七十年代,县农具厂生产棉花移苗器,长岭、华阳等区农具厂生产吸气水车和插秧机。1985年,全县木制农具产量为5.4万件,1987年上升到8.6万件。
十、家具制造业
民国年间,有木器店制做家具农具。农村木匠主要是上门加工。城内较有名气的邓发舟木器店,雇工30余人,专制精致家具。1951年,县城有木器店2家,合作化时均加入农具社。五六十年代,由于手工业社、组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各区农具厂仅在下半年农闲时做少量家具。民间大部分家具都是请木工上门加工。以后由于市场的需要,县农具厂改为家具厂,以制造家具为主,兼做农具。除县家具厂外,华阳木器厂、轻机二厂、长岭汽车修配厂、鸦滩和赛口农具厂也兼制家具。1983年以后,乡村办的家具厂逐渐增多。1987年,除二轻工业局系统外,全县尚有6个乡办家具厂,2个村办家具厂。家具制造业总产值达17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25%。
十一、船舶修造业
解放前,船舶由船主雇木工修造,一般能造20吨左右木帆船。1956年,华阳先进社成立船舶维修组。1959年成立华阳木帆船运输合作社船舶修造厂,革新生产工具14种。1974年建船屋,增设电房,安装55千瓦发电机组。1977年,改为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80年代,该厂可承担500吨位、1000吨位和2000吨位船只的大、中和小修任务,并可制造300吨位机动船及20~185马力机动船推进器。1987年,有职工60人,分车、钳、刨等16个工种,固定资产23.71万元,创产值40.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29%,实现利润0.42万元。
几个年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87年望江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