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运输
一、客运
古时以木帆船载客,清光绪二年(1876)轮船招商局在芜湖设办事处,县境江面始有轮船行驶,初以漕运为主,兼揽客货。宣统年间(1910~1911),华阳开始停靠客轮。民国18年,太安公司开辟安庆至徐桥客班轮航线,停靠华阳、吉水。
解放后,先后开辟5条长江客轮航班线和6条农客班线。1987年,长江港站客运量31.53万人次,县航运公司完成客运量11.31万人次。
申(上海)—汉(汉口)大轮班1965年元月25日在华阳港正式停靠,原停靠江调刘沟,后因水浅迁至磨盘。建有1座块石浆砌斜坡式的大轮码头。1985年由芜湖长江轮船公司开辟的南京至九江中型客轮班代替。
安庆—九江航班清末停靠江调刘沟,民国3年后丰水期停靠华阳镇,抗日战争期间中断。民国35年复航。1949年解放军渡江后正常开班,由长江轮船公司经营,每日安庆、九江两地各发一船。停靠华阳、沟口,常年通航。
安庆—徐桥航班全线长128公里。民国18年开航,抗日战争爆发后停航。1952年10月复航。由省航内河局经营,丰水期抵徐桥,落水期只达华阳或吉水。1956年华阳控制闸修复后航线中断。
安庆—杨湾航班全线长88公里,1966年长江轮船公司开辟。停靠沟口、华阳、杨湾,当日往返。1979年九成畈至华阳公路通车,旅客锐减,航班停开。
安庆—赛口航班全线长43公里。1954年省航内河局开辟,沿途停靠海口洲、山口镇、沙湖、拖船沟,日客流量30—40人次,1956年因东隔堤阻航停开。
壬辰占—城关农客班1956年开辟的第一条农客运航线,全长23公里,沿途停靠四段、跃进、鲇鱼墩、鸡冠、曾墩、吉水,当日往返。当班船是望江自建的“红旗”一号轮(即防汛小轮),原由交通局经营,1964年售给县航运公司。
赛口—漳湖闸农客班1980年9月开航于新漳河,由漳湖鱼苗场挂机船经营。全线长9公里,中途停靠日新桥。1986年赛口至漳湖闸公路通车,航班停开。
莲洲—皖河口农客班1983年开辟,莲洲乡四号村联合厂经营。从老虎口开出,沿长江北线,中途停靠六合、漳湖闸、沟口。全长58公里。1986年5月因燃料价高及缺乏技术人员停航。
新建—通湖农客班1983年9月开航于幸福河,由金堤乡综合厂挂机船经营。全线长20公里,沿途停靠汪洋、金堤、大河、中洲。
沈冲—城关农客班1984年5月开辟,由沈冲排灌站挂机船经营,全长18公里,沿途靠王家冲、肖公庙、三汊河,1986年因船大客少而停航,由个体户挂机船代替。
赛口—双河农客班1984年6月开辟于幸福河,由赛口村挂机船经营,全线长14公里,沿途靠黑闸、幸福、中洲、大河。
二、货运
抗日战争前,境内水上货运繁忙。民国28年秋,日军封锁长江航线,船民被迫务农,大江南北交通中断。省建设厅在望江后埠岭成立货运渡江管理处,下设2个江边联络点,委有专人负责,由华阳港殷家窝民船,夜间在指定地点渡江,一般3~5天一次,每次载客30~80人。以运送战时物资、文件、枪支为主,兼渡来往商贩。民国32年,货运渡江管理处改为省战时渡江管理处。渡江管理处的建立对于突破日军封锁线,沟通大江南北交通,起到很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官差多,关税重,水运发展缓慢。县内从事专业货运木帆船仅49艘,多为富户所有,自揽粮、油、棉到沿江城镇经商,回程载盐、日用轻纺织品和瓷器到内地集镇销售,船舶年运量仅2~3个航次。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对私营运输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放贷款,帮助组织货源。1953年,组织船民协会。1954年,县航运部门将分散的木帆船,分华阳、赛口2港区,组成22个运输互助组。1956年,全县共有82艘2000多吨位木帆船转芜湖港参加公私合营轮木结合船队,剩下193艘2557吨位木帆船组建了望江先进、前进运输社和渡驳、渔业专业社。1959年4社合并为华阳港木帆船高级运输合作社,1977年改称县航运公司。1978年该公司推行经济责任制。80年代,县内个体或联户船舶发展很快。1987年,全县有个体和联户船舶2345艘,8971吨位,完成运输量8.29万吨,周转量1801万吨公里。县航运公司辖有7个大型船队,完成货运量17.45万吨,周转量8507.6万吨公里,固定资产411.03万元,营运收入达257.3万元,是1956年的11.44倍。
运输货种也因时而异,解放初期以运粮为主。70年代以运建筑材料为主。80年代,县内粮棉多从陆路转安庆集运,90%专业船常年在贵池、芜湖装运黄沙到镇江、南京等地。
几个年份水路运输情况表
古时以木帆船载客,清光绪二年(1876)轮船招商局在芜湖设办事处,县境江面始有轮船行驶,初以漕运为主,兼揽客货。宣统年间(1910~1911),华阳开始停靠客轮。民国18年,太安公司开辟安庆至徐桥客班轮航线,停靠华阳、吉水。
解放后,先后开辟5条长江客轮航班线和6条农客班线。1987年,长江港站客运量31.53万人次,县航运公司完成客运量11.31万人次。
申(上海)—汉(汉口)大轮班1965年元月25日在华阳港正式停靠,原停靠江调刘沟,后因水浅迁至磨盘。建有1座块石浆砌斜坡式的大轮码头。1985年由芜湖长江轮船公司开辟的南京至九江中型客轮班代替。
安庆—九江航班清末停靠江调刘沟,民国3年后丰水期停靠华阳镇,抗日战争期间中断。民国35年复航。1949年解放军渡江后正常开班,由长江轮船公司经营,每日安庆、九江两地各发一船。停靠华阳、沟口,常年通航。
安庆—徐桥航班全线长128公里。民国18年开航,抗日战争爆发后停航。1952年10月复航。由省航内河局经营,丰水期抵徐桥,落水期只达华阳或吉水。1956年华阳控制闸修复后航线中断。
安庆—杨湾航班全线长88公里,1966年长江轮船公司开辟。停靠沟口、华阳、杨湾,当日往返。1979年九成畈至华阳公路通车,旅客锐减,航班停开。
安庆—赛口航班全线长43公里。1954年省航内河局开辟,沿途停靠海口洲、山口镇、沙湖、拖船沟,日客流量30—40人次,1956年因东隔堤阻航停开。
壬辰占—城关农客班1956年开辟的第一条农客运航线,全长23公里,沿途停靠四段、跃进、鲇鱼墩、鸡冠、曾墩、吉水,当日往返。当班船是望江自建的“红旗”一号轮(即防汛小轮),原由交通局经营,1964年售给县航运公司。
赛口—漳湖闸农客班1980年9月开航于新漳河,由漳湖鱼苗场挂机船经营。全线长9公里,中途停靠日新桥。1986年赛口至漳湖闸公路通车,航班停开。
莲洲—皖河口农客班1983年开辟,莲洲乡四号村联合厂经营。从老虎口开出,沿长江北线,中途停靠六合、漳湖闸、沟口。全长58公里。1986年5月因燃料价高及缺乏技术人员停航。
新建—通湖农客班1983年9月开航于幸福河,由金堤乡综合厂挂机船经营。全线长20公里,沿途停靠汪洋、金堤、大河、中洲。
沈冲—城关农客班1984年5月开辟,由沈冲排灌站挂机船经营,全长18公里,沿途靠王家冲、肖公庙、三汊河,1986年因船大客少而停航,由个体户挂机船代替。
赛口—双河农客班1984年6月开辟于幸福河,由赛口村挂机船经营,全线长14公里,沿途靠黑闸、幸福、中洲、大河。
二、货运
抗日战争前,境内水上货运繁忙。民国28年秋,日军封锁长江航线,船民被迫务农,大江南北交通中断。省建设厅在望江后埠岭成立货运渡江管理处,下设2个江边联络点,委有专人负责,由华阳港殷家窝民船,夜间在指定地点渡江,一般3~5天一次,每次载客30~80人。以运送战时物资、文件、枪支为主,兼渡来往商贩。民国32年,货运渡江管理处改为省战时渡江管理处。渡江管理处的建立对于突破日军封锁线,沟通大江南北交通,起到很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官差多,关税重,水运发展缓慢。县内从事专业货运木帆船仅49艘,多为富户所有,自揽粮、油、棉到沿江城镇经商,回程载盐、日用轻纺织品和瓷器到内地集镇销售,船舶年运量仅2~3个航次。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对私营运输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放贷款,帮助组织货源。1953年,组织船民协会。1954年,县航运部门将分散的木帆船,分华阳、赛口2港区,组成22个运输互助组。1956年,全县共有82艘2000多吨位木帆船转芜湖港参加公私合营轮木结合船队,剩下193艘2557吨位木帆船组建了望江先进、前进运输社和渡驳、渔业专业社。1959年4社合并为华阳港木帆船高级运输合作社,1977年改称县航运公司。1978年该公司推行经济责任制。80年代,县内个体或联户船舶发展很快。1987年,全县有个体和联户船舶2345艘,8971吨位,完成运输量8.29万吨,周转量1801万吨公里。县航运公司辖有7个大型船队,完成货运量17.45万吨,周转量8507.6万吨公里,固定资产411.03万元,营运收入达257.3万元,是1956年的11.44倍。
运输货种也因时而异,解放初期以运粮为主。70年代以运建筑材料为主。80年代,县内粮棉多从陆路转安庆集运,90%专业船常年在贵池、芜湖装运黄沙到镇江、南京等地。
几个年份水路运输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