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期,县政府设建设科推行“米突制”,因管理不善,市场度量衡器具依旧十分杂乱。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物价评议会、禁烟委员会和禁烟所等机构,调整、平抑物价,管制黑市交易,查禁食盐、鸦片等走私物品。在靠近日伪占领区的地方成立群众性的缉私小组,防止粮食、棉花、生猪等物资倒流资敌,但收效甚微。民国后期,县政府委托商会管理工商业,商会要员多以权谋私,加之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市场日益混乱。
解放后,经济管理工作逐步加强。1949年至1951年,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工商管理局、工商科和工商业联合会等组织机构,重点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1952年初成立“五反”工作队,开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大规模的“五反”运动,同时实行物资集中交易,打击私商的投机倒把活动,市场物价趋于稳定。1952年底至1956年,计划统计科、计委、对私改造办公室等机构相继成立,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53年至1954年,先后对粮、油、棉实行统购统销,1956年基本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形成。1957年至1978年的20余年中,经济体制屡变,但基本停留在“条条”和“块块”的权限划分上,没有涉及到企业自主权问题,长期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用计划取缔市场。经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割断“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城乡之间、生产和流通之间的联系,消除资本主义在农村的影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取消农民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把因生活需要在市场上用高价买卖票证、物资,以及社员从事少量的农副产品贩运,一律视为投机倒把,加以查处。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设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专司打击投机倒把工作。1974年,一些社队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市场委员会或贫管小组,对所谓“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加以围攻。至此,整个经济已变成单一的计划经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与此同时,对财税、物价、金融、劳动工资和科技体制进行配套改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理顺不合理的分配体系,组织科技攻关,开展物资、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1984年后,标准计量、审计、统计、物价先后分别从科技、计划、财政等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设城关、华阳、漳湖、赛口、鸦滩、长岭、太慈7个工商所和大轮码头检查站。各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互相交错,互相联系,构成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管理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198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分别达到2.37亿元和5.12亿元,国民收入为2.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1260.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6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