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八节 电影队、院、公司
一、电影队
解放初,为配合中心工作,县文化部门经常派员下乡放幻灯。1955年省电影放映队64队一行三人配带200型16毫米放映机和国产1101型1.5千瓦发电机各1部驻望江,开始巡回放映有声电影。1956年省放映队增派137队来望江,配带长江1203型16毫米放映机与1103型1.2千瓦发电机各1部。当时电影放映主要是配合党的政治宣传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放映费收量极少。放映的影片有《地道战》、《南征北战》、《抗美援朝》、《白毛女》、《董存瑞》、《黄继光》等。1957年省人委将两个电影队人权、财权交给望江,成立县电影队。1962年,成立华阳公社电影队。1964年,全县有5个国办电影队,分别承担赛口、鸦滩、凉泉、长岭、华阳五区放映任务,放映的主要影片有《槐树庄》、《李双双》、《朝阳沟》、《王铁人》等,年放映800场次左右。1971年,金堤、麦元、杨湾、凉泉等公社相继建立电影队,以放映《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为主。1977年后,许多“文革”中禁锢的影片重上银幕,电影队发展较快,到1984年全县有乡办电影队37个。1986年,毛安电影队获得省“电影文明单位”奖。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队逐渐减少,1987年全县有县办电影队6个,区乡办2个,村办1个,个体办1个,35毫米放映机1部,16毫米放映机9部。
二、电影院
1958年,建县电影俱乐部,为县电影院前身。1981年开始兴办区、社电影院。1983年始兴办村电影院。1986年个体电影院开始出现。到1987年,全县有国办电影院2座,区乡办30座,村办2座,个体办1座;放映人员165名;35毫米放映机4部,16毫米放映机33部。是年放映14234场次,观众6441497人次,收入426747元。
县电影院1958年,在小北门老剧场建县电影俱乐部,有103型35毫米放映机1部。1964年改名县电影院。1972年因房屋倒塌,改为露天电影院,当年放映671场次,观众144000人次,收入14400元。1975年在县府街中段建成新影剧院,主体由前门楼、观众厅、舞台(未装修)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261个座位。1977年6月,更新设备,采用宽银幕座机,首次上映彩色宽银幕影片《东方红》。1978年开始实行敞门入场。1984年放映1432场次,观众1083559人次,收入129879元。1987年省放映公司投资10万元,县财政拨款8万元,添置冷气设备,改善放映条件。是年放映1038场次,观众509474人次,收入149618元。有职工18名,松花江35毫米座机1套(2台),并备有40千瓦发电机组1座。
华阳电影院1972年7月由华阳镇一座大礼堂改建,配有松花江5502型35毫米放映座机1套和80匹马力发电机组。是年放映300场次,观众71780人次,收入7178元。1981年就地重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1002个座位。1984年放映627场次,观众304377人次,收入36761元。1987年,有职工7名,放映425场次,观众125723人次,收入37070元。
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63年,成立县电影管理站,统一管理电影院、队的人事、财务、影片。1980年6月撤销管理站,成立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设发行片管、放映技术、行政、计财4股和办公室,职工19名,由事业管理转入企业管理。至1984年,年均上交国家影片发行租金15万元。1986年,获安庆市文化部门“电影文明单位”奖。1987年,公司发行收入达16.8万元。1978年至1987年举办放映、扩音、电工、拾片、新光源等技术培训班7期,157人次。
解放初,为配合中心工作,县文化部门经常派员下乡放幻灯。1955年省电影放映队64队一行三人配带200型16毫米放映机和国产1101型1.5千瓦发电机各1部驻望江,开始巡回放映有声电影。1956年省放映队增派137队来望江,配带长江1203型16毫米放映机与1103型1.2千瓦发电机各1部。当时电影放映主要是配合党的政治宣传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放映费收量极少。放映的影片有《地道战》、《南征北战》、《抗美援朝》、《白毛女》、《董存瑞》、《黄继光》等。1957年省人委将两个电影队人权、财权交给望江,成立县电影队。1962年,成立华阳公社电影队。1964年,全县有5个国办电影队,分别承担赛口、鸦滩、凉泉、长岭、华阳五区放映任务,放映的主要影片有《槐树庄》、《李双双》、《朝阳沟》、《王铁人》等,年放映800场次左右。1971年,金堤、麦元、杨湾、凉泉等公社相继建立电影队,以放映《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为主。1977年后,许多“文革”中禁锢的影片重上银幕,电影队发展较快,到1984年全县有乡办电影队37个。1986年,毛安电影队获得省“电影文明单位”奖。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队逐渐减少,1987年全县有县办电影队6个,区乡办2个,村办1个,个体办1个,35毫米放映机1部,16毫米放映机9部。
二、电影院
1958年,建县电影俱乐部,为县电影院前身。1981年开始兴办区、社电影院。1983年始兴办村电影院。1986年个体电影院开始出现。到1987年,全县有国办电影院2座,区乡办30座,村办2座,个体办1座;放映人员165名;35毫米放映机4部,16毫米放映机33部。是年放映14234场次,观众6441497人次,收入426747元。
县电影院1958年,在小北门老剧场建县电影俱乐部,有103型35毫米放映机1部。1964年改名县电影院。1972年因房屋倒塌,改为露天电影院,当年放映671场次,观众144000人次,收入14400元。1975年在县府街中段建成新影剧院,主体由前门楼、观众厅、舞台(未装修)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261个座位。1977年6月,更新设备,采用宽银幕座机,首次上映彩色宽银幕影片《东方红》。1978年开始实行敞门入场。1984年放映1432场次,观众1083559人次,收入129879元。1987年省放映公司投资10万元,县财政拨款8万元,添置冷气设备,改善放映条件。是年放映1038场次,观众509474人次,收入149618元。有职工18名,松花江35毫米座机1套(2台),并备有40千瓦发电机组1座。
华阳电影院1972年7月由华阳镇一座大礼堂改建,配有松花江5502型35毫米放映座机1套和80匹马力发电机组。是年放映300场次,观众71780人次,收入7178元。1981年就地重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1002个座位。1984年放映627场次,观众304377人次,收入36761元。1987年,有职工7名,放映425场次,观众125723人次,收入37070元。
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63年,成立县电影管理站,统一管理电影院、队的人事、财务、影片。1980年6月撤销管理站,成立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设发行片管、放映技术、行政、计财4股和办公室,职工19名,由事业管理转入企业管理。至1984年,年均上交国家影片发行租金15万元。1986年,获安庆市文化部门“电影文明单位”奖。1987年,公司发行收入达16.8万元。1978年至1987年举办放映、扩音、电工、拾片、新光源等技术培训班7期,15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