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业生产
留稻种农家留种,一般要求晒干飏净,颗粒饱满,然后做“稻篰子”,每个重25公斤,悬挂通风处,到来年清明前后,将“篰子”浸入水中。春化后捞起,滤水、催芽,芽齐撒入秧田。解放后多以盐水浸种,薄膜育秧,提早插秧。
开秧门早上请拔秧者喝“催秧酒”,鱼、肉、鸡、圆,堆盘满列。在田边放鞭炮后,下田拔秧,叫“开秧门”。
插田粑插田时,一日三餐鱼肉酒饭,外加早茶、中茶。最初是吃“摸摸子”(熟鸡蛋),后来改吃,叫“插田粑”。解放后是吃包子和烧饼油条,但仍称“插田粑”。
糊仓插田时,当天拔秧当天插完,不插隔夜秧;一块田必须插圆,不留“破田”。当插完最后一块田时,相互打水糊泥,尽情嬉戏,一个个变成泥巴佬,说是“糊仓”,意思是稻已关在仓里。
望月占年农历四月十五、十六日晚上望月亮,预卜五月六月是否旱涝。若这两晚彻夜晴明,则年成丰稔;若月初出,有云气自上掩之则有山潮;自下掩之则有江湖;以云之多寡卜水之盛衰。或者天空无云,月出后有红焰则主旱。
祈雨送蝗旧时,一遇天旱,就去求龙王施雨。又按“笑狗要下雨”的传说,让小孩戴柳条帽,穿柳条衣,抬狗游街,逗人发笑,以期下雨。一旦发生蝗虫,就烧香许愿,唱戏谢神,借“神”力驱虫。到民国年间,才开始焚火诱虫,挖沟捕虫。
吃辛每年六、七月间,稻棵出穗,丰收在望,农家选择“辛”日,买肉买鱼,大吃一餐,叫做“吃辛”。这天,农民抽回稻穗,供上香案,陈列“福食”,拜谢天地祖先。收割上场后,又到土地庙烧香“谢土”。
解放后,由于耕作制度改变,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广,已习惯于抗旱、排捞、防治病虫害,迷信习俗已逐渐消逝。
二、渔业生产
贴河过去,河湖沟汊,各有其主。渔民捕鱼,要先“贴河”。到冬季清算帐目,按当年鱼产总收入分成向河主缴租。如此沿袭下来,这块水面就只有这些老渔户承贴,别人不得介入。
下季脚贴河渔户捕得鲜鱼,由鱼贩运售。鱼贩必须在年前向渔户交付压金承包,叫“下季脚”。下季脚的鱼贩有销售专利权,若非销售不完,渔户不得另给他人销售。双方根据市场行情,三天结算一次,有时往往因价格的变动发生口角。
抢网滨湖渔民,各家鱼网都是集中存放一处,下湖时,先烧香鸣炮,然后各自抢出鱼网,飞速下湖,这叫“抢网”。目的是抢先下河,图个吉利,抢得好湖面,可以多捕鱼。
做鱼福为庆祝水产品丰收,渔民每年要做一次“鱼福事”,延请道士做五六天“平安”,酬谢河神。解放后,河湖沟汊收归公有,以上习俗均已消逝。
三、工商及其他
学艺工业、商业的学徒,都是三年满师,三年中不拿工资。手工业学徒还要办“投师酒”,写“投师纸”,说明学徒义务,强调“风寒雨湿,师傅概不过问”。学砖瓦工要加写一条:“登高落地,自行负责”。
上工工人上门做工,东家要办烟酒荤腥,俗谓“漆匠要吃,砻匠要弄(菜)”。瓦、木、缝纫匠上工,学徒挑但先行,师傅甩手后到。吃饭时,学徒要给师傅添饭。“一碗先生二碗匠,三碗四碗不像样”,他们一般不愿破例吃三碗。东家每天散一盒黄烟,解放后改散香烟,也给学徒一包。桌上荤菜,师傅未吃,学徒不下筷子。所做工资,多数是记帐。“三节”(即过年、端午、中秋)登门收帐。“老宾东”关系,不随便调换。
上梁做新房子要选择黄道吉日“上梁”,披红挂彩,大放鞭炮,散包子,散糖果,让人家去抢。这天要设盛宴,“做神福”。瓦工砌大门框,要算双工,门塔下面要砍砖做拐,压五彩布条。
小倌商店学徒称小倌。小倌没有工资,除了给老板店里家里打杂外,就专门站柜台,无事也不能随便出店。三年满师后,叫“中班”,可得微薄工资。再过三年称“朝奉”,按能力大小、表现好坏议工资。最后可提升为“管事”,报酬较丰厚。
开宝号朝奉、管事捧人家饭碗,常年站柜台,总觉没有出路。于是,有的自筹资金,独立经营;有的几个人合伙,挂起招牌,单设门面。结果,不论盛衰,大都不欢而散。
开张新店开张,要择吉日,张灯结彩,大放鞭炮,并接受亲友恭贺。如未选日子,就先行交易,择吉开张,按老规矩办事,留一两块铺板门不下,以待吉日正式开张。开张前,店门头上要挂横式金字招牌,柜台一端挂竖式招牌,其上安放赵公元帅(财神)神龛。现在新店开业,举行剪彩仪式,邀请有关领导和单位代表参加,被邀单位要赠送匾额,开业单位要赠送纪念品。
夜香店过去农村人烟稠密的村庄,往往有零售油、盐、香、烛及其他日用品的小店,一般不全日营业,叫“夜香店”。现在则有全日营业的代销店、小卖部。
铸铁器以前,城关、吉水和鸦滩各有一家铸铁炉,只铸犁头、犁耳等铁件,从来不铸饭锅和吊罐。相传过去因没有人“点元”(中状元),不能铸圆货,所以历来是用外地生产的锅、罐。
装府粪长岭、凉泉一带,土质贫瘠,农家历来有到安庆府装运垃圾、灶灰粪回来肥田的习惯,叫“装府粪”。据说从清代起,装府粪就成为望江人专利,安庆西门外还设有“垃圾公会”(俗称“粪房”)。
挑花旧时,年轻妇女缔“挑花手巾”。手巾的制作方法是:将土布漂白,上面挑两条对称的一市寸宽的青色图案。后来,渐次在汗巾、围腰裙、枕头套上挑花,花的颜色、图案种类越来越多。70年代发展民间工艺,在提包、台布、沙发垫上挑花。
纺纱织布旧时,妇女老少都善纺线。织成的布有“着布”、“卖布”之分。其规格:长26~32市尺,宽1.5~1.6市尺,叫“老布”;赛口地区织的布较窄而细密,叫“小布”。这些自纺自织的土布,除供家人衣着外,可以销售,可以赠送。
绩麻织网城镇和渔家妇女常在家中挤出时间绩麻织网。渔家妇女自织自用,城镇居民卖钱添补家用。解放后,尼龙网占领了市场,织麻网的很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