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七节 自然灾害
自晋永嘉三年(309)至1985年,有记录的自然灾害113次。以朝代分:自晋至唐309年,2次;唐朝289年,1次;宋朝359年,3次;元朝99年,1次;明朝276年,30次;清朝268年,42次;中华民国37年,1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36年,记录21次。以自然灾害类型分:113次灾害中,水灾47次,早灾35次,雪灾11次,风灾10次,雹灾5次,其它灾害5次。另记录地震14次,均未造成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雷击和瘟疫造成人畜死亡时有发生,惜无资料记载。
现就有记录可查的自然灾害分录如次。
晋
永嘉三年(309)夏,大旱。
太元七年(382),大旱。
唐
太和七年(833),大雨大水,庄稼受损。
宋
开宝四年(971)六月,舒州大水,农田冲毁,房屋倒塌。
治平三年(1066),淮西旱。
淳熙十五年(1188),舒州旱。
元
(后)至元二年(1336),大旱,自春至八月未雨,大饥。
明
景泰二年(1451),大雨整月,积水齐屋檐。大雪整月,雪深数尺,鸟兽入人室,民皆拆器具而焚。
景泰五年,大雨水,乘船进城,逾三月始平。
成化十四年(1478),大旱,民多外流或饿死。
成化十七年二月十日,地震有声。
弘治三年(1490),大雨,整月不止,积水与屋檐齐。
弘治六年,大雨大水,灾民病疫流行。
弘治十年,城隍庙震。
正德四年(1509),大早。
正德六年,大雨大水,庄稼受损。
正德八年,大雪,竹木受高寒高压后枯死几尽。
正德十三年五月,大水。
嘉靖二年(1523),大旱,民多外流。
嘉靖三年,水灾,沿河居民受害严重。
嘉靖十一年,蝗灾。
嘉靖十八年,大水。
嘉靖二十三年,大旱,自夏至秋五月不雨,饥民食草木。
嘉靖二十四年,大旱。
嘉靖二十七年二月,雹。
嘉靖三十二年,大水,民多漂没。
万历十六年(1588),大旱,民多饥疫。
万历三十六年,大水,民多漂没。
万历四十四年,蝗灾。
泰昌元年(1620),大雪。积雪40余日始解冻,民皆拆具而焚。
天启五年(1625),大旱。
崇祯七年(1634)正月,地震,屋宇摇动有声。
崇祯八年正月初一,地震;四月大水,漂没甚多。
崇祯十一年八月,大风,折树,转石扬沙。
崇祯十二年夏,大水。
崇祯十三年,大旱。
崇祯十四年,蝗灾。
清
顺治三年(1646),旱。
顺治四年,大水。
顺治九年正月初一夜,地震;二月初三夜,又地震。四月至八月未雨,民大饥。
顺治十一年春二月,大风,倒屋折树,城西牌坊被吹倒。
顺治十四年,大旱,四至六月未雨。
康熙二年(1663)秋,大水,庄稼多淹没无收。
康熙三年夏六月,大雨大水。
康熙五年六月,地震有声,自西南来。
康熙七年四月,大水,沿河居民多漂没。
康熙十年,大旱,五月至八月未雨。
康熙十八年,大早,六月至九月未雨。
康熙二十一年夏,大水。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雷电交加,大风拔木飞瓦。四月二十四日,大风,由黄龙庵直抵南阳河。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大水。
康熙五十五年夏,大水,秋大旱,米价腾贵。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至次年春连续40余日,寒冷异常。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大雪,深数尺。
乾隆三年(1738),旱。
乾隆十四年春,大水。
乾隆十六年秋,大水。
乾隆二十四年夏,大水。
乾隆三十四年秋,大水。
乾隆五十年夏,大旱。
嘉庆十八年(1813)春,大水。
道光四年(1824)五月,大雨雹。
道光十一年秋,大水。
道光十四年秋,大水。
道光十五年,大旱,自夏至秋未雨,大饥。
道光二十一年冬,大雪,深数尺,压倒房屋甚多。
道光二十二年夏,大雹,屋瓦击穿,人畜击死。
道光二十八年秋,大水,庄稼受损。
道光二十九年,大雨,江潮猛涨泛滥,泊湖农田淹没无数。五月淫雨,山洪暴涨,沿河冲走人畜无数,城墙受损多处。
咸丰六年(1856),大旱,米价腾贵。
咸丰八年,蝗灾。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湖水冻合,月不解冻,负重履其上,坚若平地。
同治三年(1864)五月至八月未雨,大旱。
同治四年夏,大旱。
同治七年四月二十日,大风,拔大树无数,毁民房10余处。
同治八年夏,大雨大水。
同治十一年夏四月,疾风,毁民房10数处。
光绪八年(1882),蛟水起自英、霍,由潜山漫溢太湖,冲没田地,淹毙人畜。
光绪二十五年夏,大水,十一月大雪,竹木受高寒高压后枯死几尽。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正月初一,新仓地震,房屋动摇。
民国8年,新仓地震。
民国9年8月18日至20日,大风三昼夜,拔树。
民国16年6月,连下大雨20余日,塘堰河堤冲毁过半,冲毁和沙压田地万余亩,房屋倒塌数百间,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民国18年,五,六月大水,仅黄镇冲毁堰129度,破堤30处,沿河受重灾千余亩,房屋倒塌80余问,死12人。是年又发生蝗灾。
民国19年,弥陀大旱,半年未雨,灾民外流逃荒。是年,县内又发生蝗灾。
民国20年7月,两次大水灾,月降水499.7毫米;8月10日,连遭大风,扬沙走石,拔屋颓垣。是年,全县灾民75000人,倒屋约4327间。
民国22年,天桥等地洪灾,田地房屋、河堤受损。
民国23年,大旱,5至7月未雨,畈区塘堰干涸,河水断流,禾苗枯死,秋粮颗粒无收,大部分灾民逃往江南要饭。
民国24年,六月下旬大雨不止,鄂湘大水东下,县南乡受淹。
民国33年大旱,半年少雨,颗粒无收,灾民外出逃荒。
民国37年,大水。
建国后
1949年,畈区粮食减收。
1950年6月,大旱,全县3.4万亩农田无水插秧,40%水田干裂。
1951年7月13日,山洪暴发,淹没田地36186亩,沙压2668亩,冲毁河堤76条、塘坝353条、堰坝644条,倒屋205间,死3人,死耕牛6条。
1953年5月1日中午,暴风雨,同时大降冰雹,大小如鸡蛋。太平乡灾情最重,共和、马畈、蓬树10个行政组308户620余间房屋40%以上瓦片打破,农作物受灾1194.6亩。6月24日至28日,降水371.4毫米,淹没田地67273亩,冲毁圩堤2199处,倒屋874间,死12人,伤14人。
1954年,全年降雨2380.4毫米,雨期集中在5——6月份,雨期长达170天,雨量1110.8毫米。5月18——24日7天降雨317毫米,全月降雨498.8毫米。6月8日、18日、25日,共降水612毫米。雨量之大,来势之猛,百年未遇,全县淹没田地152950亩,破堤2944处,破堰坝2073度,冲毁桥梁102座,倒屋4756间,受灾32114户。9月大旱,受灾23万亩,晚秋作物大部分干枯无收。
1955年6月28日,连降大雨594.8毫米,淹没田地124016亩。冲毁圩堤555处、塘坝551口、堰坝986度,死8人,伤40人,倒屋1941间。
1956年6月27——29日,降雨284.7毫米,淹没田地92721亩,冲决河堤342处。
1957年,寺前、罗溪、城关等地,狂风拔树倒屋,以城关损失较重。罗中、中河、环山等地受雪灾,竹木压坏很多。
1958年,早灾,受旱灾面积39196亩。是年,又降大雪。
1959年6月28日,降暴雨260毫米,淹死12人,伤25人,受灾面积66158亩。8——9月份,78天未下透雨,全县蓄水工程2444处有2382处干涸。
1960年7——9月,发生旱情,畈区严重,9月下旬才普降喜雨。
1969年7月份,降水627.1毫米,冲破水库、塘、堰523处,冲决河堤284处,冲毁石桥24座,倒屋2528问,受灾农田118300亩,其中36876亩颗粒无收。是年冬又降大雪。
1975年,山区水灾、畈区旱灾。
1978年,夏大旱、秋旱,旱情严重,百年未遇,延续到1979年3月旱情始解。
1983年5月10日14时9分,桃铺发生1.7级地震。8月27日17时,天台乡的范岭、程岭、东风村一带,下了20分钟的冰雹,粒度小的5——10克,大的50克左右;该地15个居民小组500余亩早熟中稻五分之三减收九成,五分之一减收五成,五分之一减收二成,共减产30余万斤。9月1日11时,持续一小时的狂风暴雨袭击百里、罗溪、佛图等地,三个乡200余间房屋以及农作物、树木和其他建筑物遭受破坏,仅百里乡东冲村吹损民房187间,吹折树木50余棵,其中3尺围以上的吹倒13棵,早熟中稻210亩减收五成,同时吹倒水泥柱2根、石条电线柱3根。
现就有记录可查的自然灾害分录如次。
晋
永嘉三年(309)夏,大旱。
太元七年(382),大旱。
唐
太和七年(833),大雨大水,庄稼受损。
宋
开宝四年(971)六月,舒州大水,农田冲毁,房屋倒塌。
治平三年(1066),淮西旱。
淳熙十五年(1188),舒州旱。
元
(后)至元二年(1336),大旱,自春至八月未雨,大饥。
明
景泰二年(1451),大雨整月,积水齐屋檐。大雪整月,雪深数尺,鸟兽入人室,民皆拆器具而焚。
景泰五年,大雨水,乘船进城,逾三月始平。
成化十四年(1478),大旱,民多外流或饿死。
成化十七年二月十日,地震有声。
弘治三年(1490),大雨,整月不止,积水与屋檐齐。
弘治六年,大雨大水,灾民病疫流行。
弘治十年,城隍庙震。
正德四年(1509),大早。
正德六年,大雨大水,庄稼受损。
正德八年,大雪,竹木受高寒高压后枯死几尽。
正德十三年五月,大水。
嘉靖二年(1523),大旱,民多外流。
嘉靖三年,水灾,沿河居民受害严重。
嘉靖十一年,蝗灾。
嘉靖十八年,大水。
嘉靖二十三年,大旱,自夏至秋五月不雨,饥民食草木。
嘉靖二十四年,大旱。
嘉靖二十七年二月,雹。
嘉靖三十二年,大水,民多漂没。
万历十六年(1588),大旱,民多饥疫。
万历三十六年,大水,民多漂没。
万历四十四年,蝗灾。
泰昌元年(1620),大雪。积雪40余日始解冻,民皆拆具而焚。
天启五年(1625),大旱。
崇祯七年(1634)正月,地震,屋宇摇动有声。
崇祯八年正月初一,地震;四月大水,漂没甚多。
崇祯十一年八月,大风,折树,转石扬沙。
崇祯十二年夏,大水。
崇祯十三年,大旱。
崇祯十四年,蝗灾。
清
顺治三年(1646),旱。
顺治四年,大水。
顺治九年正月初一夜,地震;二月初三夜,又地震。四月至八月未雨,民大饥。
顺治十一年春二月,大风,倒屋折树,城西牌坊被吹倒。
顺治十四年,大旱,四至六月未雨。
康熙二年(1663)秋,大水,庄稼多淹没无收。
康熙三年夏六月,大雨大水。
康熙五年六月,地震有声,自西南来。
康熙七年四月,大水,沿河居民多漂没。
康熙十年,大旱,五月至八月未雨。
康熙十八年,大早,六月至九月未雨。
康熙二十一年夏,大水。
康熙二十六年三月十四日,雷电交加,大风拔木飞瓦。四月二十四日,大风,由黄龙庵直抵南阳河。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大水。
康熙五十五年夏,大水,秋大旱,米价腾贵。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至次年春连续40余日,寒冷异常。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大雪,深数尺。
乾隆三年(1738),旱。
乾隆十四年春,大水。
乾隆十六年秋,大水。
乾隆二十四年夏,大水。
乾隆三十四年秋,大水。
乾隆五十年夏,大旱。
嘉庆十八年(1813)春,大水。
道光四年(1824)五月,大雨雹。
道光十一年秋,大水。
道光十四年秋,大水。
道光十五年,大旱,自夏至秋未雨,大饥。
道光二十一年冬,大雪,深数尺,压倒房屋甚多。
道光二十二年夏,大雹,屋瓦击穿,人畜击死。
道光二十八年秋,大水,庄稼受损。
道光二十九年,大雨,江潮猛涨泛滥,泊湖农田淹没无数。五月淫雨,山洪暴涨,沿河冲走人畜无数,城墙受损多处。
咸丰六年(1856),大旱,米价腾贵。
咸丰八年,蝗灾。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大雪,深数尺,湖水冻合,月不解冻,负重履其上,坚若平地。
同治三年(1864)五月至八月未雨,大旱。
同治四年夏,大旱。
同治七年四月二十日,大风,拔大树无数,毁民房10余处。
同治八年夏,大雨大水。
同治十一年夏四月,疾风,毁民房10数处。
光绪八年(1882),蛟水起自英、霍,由潜山漫溢太湖,冲没田地,淹毙人畜。
光绪二十五年夏,大水,十一月大雪,竹木受高寒高压后枯死几尽。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正月初一,新仓地震,房屋动摇。
民国8年,新仓地震。
民国9年8月18日至20日,大风三昼夜,拔树。
民国16年6月,连下大雨20余日,塘堰河堤冲毁过半,冲毁和沙压田地万余亩,房屋倒塌数百间,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民国18年,五,六月大水,仅黄镇冲毁堰129度,破堤30处,沿河受重灾千余亩,房屋倒塌80余问,死12人。是年又发生蝗灾。
民国19年,弥陀大旱,半年未雨,灾民外流逃荒。是年,县内又发生蝗灾。
民国20年7月,两次大水灾,月降水499.7毫米;8月10日,连遭大风,扬沙走石,拔屋颓垣。是年,全县灾民75000人,倒屋约4327间。
民国22年,天桥等地洪灾,田地房屋、河堤受损。
民国23年,大旱,5至7月未雨,畈区塘堰干涸,河水断流,禾苗枯死,秋粮颗粒无收,大部分灾民逃往江南要饭。
民国24年,六月下旬大雨不止,鄂湘大水东下,县南乡受淹。
民国33年大旱,半年少雨,颗粒无收,灾民外出逃荒。
民国37年,大水。
建国后
1949年,畈区粮食减收。
1950年6月,大旱,全县3.4万亩农田无水插秧,40%水田干裂。
1951年7月13日,山洪暴发,淹没田地36186亩,沙压2668亩,冲毁河堤76条、塘坝353条、堰坝644条,倒屋205间,死3人,死耕牛6条。
1953年5月1日中午,暴风雨,同时大降冰雹,大小如鸡蛋。太平乡灾情最重,共和、马畈、蓬树10个行政组308户620余间房屋40%以上瓦片打破,农作物受灾1194.6亩。6月24日至28日,降水371.4毫米,淹没田地67273亩,冲毁圩堤2199处,倒屋874间,死12人,伤14人。
1954年,全年降雨2380.4毫米,雨期集中在5——6月份,雨期长达170天,雨量1110.8毫米。5月18——24日7天降雨317毫米,全月降雨498.8毫米。6月8日、18日、25日,共降水612毫米。雨量之大,来势之猛,百年未遇,全县淹没田地152950亩,破堤2944处,破堰坝2073度,冲毁桥梁102座,倒屋4756间,受灾32114户。9月大旱,受灾23万亩,晚秋作物大部分干枯无收。
1955年6月28日,连降大雨594.8毫米,淹没田地124016亩。冲毁圩堤555处、塘坝551口、堰坝986度,死8人,伤40人,倒屋1941间。
1956年6月27——29日,降雨284.7毫米,淹没田地92721亩,冲决河堤342处。
1957年,寺前、罗溪、城关等地,狂风拔树倒屋,以城关损失较重。罗中、中河、环山等地受雪灾,竹木压坏很多。
1958年,早灾,受旱灾面积39196亩。是年,又降大雪。
1959年6月28日,降暴雨260毫米,淹死12人,伤25人,受灾面积66158亩。8——9月份,78天未下透雨,全县蓄水工程2444处有2382处干涸。
1960年7——9月,发生旱情,畈区严重,9月下旬才普降喜雨。
1969年7月份,降水627.1毫米,冲破水库、塘、堰523处,冲决河堤284处,冲毁石桥24座,倒屋2528问,受灾农田118300亩,其中36876亩颗粒无收。是年冬又降大雪。
1975年,山区水灾、畈区旱灾。
1978年,夏大旱、秋旱,旱情严重,百年未遇,延续到1979年3月旱情始解。
1983年5月10日14时9分,桃铺发生1.7级地震。8月27日17时,天台乡的范岭、程岭、东风村一带,下了20分钟的冰雹,粒度小的5——10克,大的50克左右;该地15个居民小组500余亩早熟中稻五分之三减收九成,五分之一减收五成,五分之一减收二成,共减产30余万斤。9月1日11时,持续一小时的狂风暴雨袭击百里、罗溪、佛图等地,三个乡200余间房屋以及农作物、树木和其他建筑物遭受破坏,仅百里乡东冲村吹损民房187间,吹折树木50余棵,其中3尺围以上的吹倒13棵,早熟中稻210亩减收五成,同时吹倒水泥柱2根、石条电线柱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