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污染状况
1、工业污染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县工业“三废”排放量:废水105.17万吨,废气5034.6万标立方米,废渣0.3万吨。这些废水、废气、废渣,大部分未经净化处理,对环境直接造成污染。
废水:县造纸厂年排放废水95万吨左右,内含有害有机物、硫化物、挥发酚等,使该厂以下很长一段长河河水变臭、变色,鱼虾毒死。县棉织厂年排放废水5.9万吨,内含有害色素、硫化物、挥发酚等。县酒厂年排放有害废水3万多吨,流人城内沟渠,又黑又臭,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县磷肥厂日产磷肥30吨,需用硫酸10吨,日排放废水30吨,使徐桥镇西边河受其污染。还有城关镇黄板纸厂和北中、弥陀、牛镇、黄镇4区乡办造纸厂,生产时直接排放废水,对当地均造成一定污染。
废气:1985年,新县城、老县城有工业锅炉20台,计34.6蒸吨,炉窑19座,年工业用煤8389吨,年民用煤7409吨,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环境。县造纸厂年排放废气1500万标立方米,县肉联厂年排放废气13万标立方米,恶臭难闻。县水泥厂每年也要排放大量的SO2气体,影响环境。
废渣:全县机械、化工、建材、造纸、纺织、酿造、食品、陶瓷等工业生产年排放废渣0.28万吨,就地堆积。新仓区驮龙山,1985年有大、小石灰窑50余口,均就地挖煤、采石烧灰,废渣堆积如山,四周植被和水源污染严重。
2、农业污染
农药:县施用农药始于1953年,是年3月,县南门农场种植棉花开始用西力生拌种,用“六六六”粉治虫。以后全县农药品种逐年增多,数量逐年增加,到1985年底达几十种。使用的杀虫剂有叶蝉散、敌敌畏、乐果、1059,1605、敌百虫、杀螟松、苏化203、安硫磷、马拉硫磷、甲基杀虫脒,3911、杀虫双、呋喃丹、敌杀死、甲安磷、速灭杀丁、叶枯磷、加坤米、富士一号、三环唑、双效菊脂、菊合脂等;杀菌剂有多菌灵、二甲四氯、富民隆、稻脚毒、退菌特、稻瘟净、托布津、叶枯净、井岗霉素等;除草剂有杀草丹、除草醚、草氨、拉索等;杀鼠剂有敌鼠钠盐、磷化锌等。
1955至1964年,年均施用农药37.8吨,亩均0.6公斤;1965至1970年,年均施用农药172.5吨,亩均0.69公斤。从1970至1985年15年间共施用农药7927.574吨,年均525.8396吨,亩均24.17公斤。从1953到1983年,全县发生农药中毒329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99例,死亡8人。
化肥:1953年,县开始使用硫酸铵.1957年推广尿素,以后,化肥品种逐年增多,数量不断增加。到1985年,全县使用的化肥品种有:氮肥—尿素、氨水、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磷肥—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复合肥—氮、磷、钾配合制成。
1955至1964年,年均施用化肥754吨;1965至1971年,年均施用化肥4420吨;1972至1977年,年均施用化肥7629吨;1978至1985年,年均施用化肥20325吨。由于超额施用化肥,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出现板结现象。另外,水源受其污染,危及人、畜健康。
3、生活污染
县农村大部分农户能做到“五有”,即有厕所、牛栏、猪圈、鸡笼、污水坑,这对保护环境、积肥造肥有很好的作用。但也有少数农户没有做到“五有”,以致污水横流,污物遍地,细菌繁衍,疾病蔓延。据县防疫站1981年对刘羊、新仓、徐桥、黄镇、城关等5个点31处水源进行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检验,从16个检验项目、4968个水质分析数据中,查出上述水源30米以内均有污水;塘水、河水里大肠杆菌含量也较高。
4、交通污染
1985年末,全县共有干、支线公路28条,各种机动车1393辆,县境内各种机动船舶54艘,年耗汽油1030吨、柴油2092吨。车辆和船舶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和排放的废物也污染环境。1985年9月,据环保部门在105国道线太中十字路口监测,每小时过往车辆达117次,噪声等效A声级为73.8分贝。
二、保护与治理
1、保护
1983年,县开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由基建局生技股1人兼管,1984年12月成立县环境保护监测站。1985年起,每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墙刊,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普及环保知识,动员全社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破坏环境保护者,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制裁等措施。198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县环保站开始对造纸厂、酒厂、水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征收排污费,是年共征收2.6万元。
2、治理
建国后,县各级政府重视环境卫生,经常发动群众清除垃圾,改良厕所,改善水源,疏通污水沟渠。1954年,县人民政府制订《集镇卫生管理暂行规定》,1965年城关、徐桥镇建立粪管队,设置垃圾箱和公共厕所。1970年后,爱国卫生形成制度,每逢节假日,单位和居民都开展卫生大扫除。从1971到1985年,每年对城镇粪便、垃圾作无害处理达15537吨。
从80年代开始,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提倡用高效低毒农药,保护农作物,保护益虫益鸟。在棉产区,狠抓综合防治,一方面利用天敌控制虫害,一方面要求在每年7月底不施或少施农药,或采用1:8或1:400的洗衣粉喷雾防治。在水稻产区,除狠抓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外,还注意抗病品种的推广。1985年全县早稻11.957万亩,其中抗病品种占68.7%;晚稻14.5万亩,其中抗病品种占78.56%. 1981年全县推行林业生产责任制,群众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年都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县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共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1981年县水电局投资135万元,综合治理长岭冲、沙河、佛图河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