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会
1、组织沿革
民国16年(1927)1月,北伐军第七军二师到达太湖,帮助国民党(左派)成立县工会,设生产、后勤、纠察等机构。国共两党合作分裂后,工会组织消失。19年,县城职业团体联合组成太湖县总工会,下设五金、运输、理发、成衣、纺织、建筑、印刷、糖糕、面粉、厨业、筏业、伞业等12个职业工会,会员2000余人。32年,总工会常务理事会对会员重新登记发证,制订工会宗旨,收缴工会费。34年7月,纺织业工会召开全体会员大会,选举理监事。37年6月,总工会召开各职业工会理事联席会议,商讨有关事宜。
1951年11月,县召开工人代表大会,成立县工会联合会。1959年,县和县属工会纳入城关镇人民公社,工会组织消失。1962年恢复县总工会。1967年1月,县总工会由“造反派”接管。1968年8月,成立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代表会(简称三代会),驻县总工会。1973年恢复县总工会,工业局工会和下属12个基层工会相继成立;同时,交通、农林、商业、粮食、教育等系统也分别成立工会委员会。1985年,县总工会设有组宣、生产、俱乐3部和图书阅览室,专职干部5人,各基层工会有专职干部18人,兼职干部70人。
2、历届代表大会
从1951年11月到1980年12月,县先后召开6次工人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最少120人,最多是1980年7月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310人。每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总结工会工作,选举工会委员会委员、常委和主席。第六次代表大会还成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工会的收支账目。
3、主要活动
职工代表大会:1981年贯彻中央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后,各基层工会积极协助单位领导,筹建“职代会”。1985年,在县直89个全民所有制单位和20个集体所有制单位中,有58个单位成立了职代会,发挥职工当家作主、民主管理企业的作用。
宣传教育:建国后,县工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中,发动几千名职工参加控诉和声讨美蒋罪行,动员青年工人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63年9月,组织215名工人听老红军作革命传统报告。1964年,举办阶级教育展览,巡回到各地展出,受教育者2万余人。1973年恢复总工会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向广大职工进行教育,号召工人在各自的工作、生产岗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文化学习:1951年县城开办机关职工文化学校1所,配专职教师2人,设扫盲、初小两个班,半年后有30人脱盲,30人由初小升进高小。1952年在徐桥镇增设职工学校1所。两校入学职工358人,专职教师4名。基层工会创办夜校13所,入校职工325人。1953年,推广徐建华速成识字法的经验,开展扫盲运动。1954年办高小班4个,配专职校长1人。1955年增设初中班3个。1956年增办业余学校7所,教学班17个,入学职工1265人,使371名初小文化程度的职工进入高小班,200名职工脱盲。1958年业余学校停办。1963年恢复高小1个班,初中2个班,入校职工75人,1964年增加到87人。1965年增设初中班1个。
文体活动:1950年,城关、徐桥两镇工人,各组建业余剧团1个,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演唱黄梅戏。1953年,县工会新建职工俱乐部和篮球场,基层工会组织篮球队,进行体育锻炼。1954至1965年,县职工篮球代表队先后7次出席地区和邻县的篮球赛。1965年春节,举办县直机关职工环城接力赛、拔河赛、象棋赛,参赛300余人。1982年全县有各种职工球队28个,队员197人。1985年球队发展到53个,队员673人,举办体育竞赛63场次,参赛950人。
生活福利: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县和各基层工会尽可能给予照顾。1951年,县工会发放失业工人救济金150万元(老币制),同年11月又发放救济大米1万公斤。各基层工会每年在会员缴纳的工会费中,抽出30%到50%,用于对困难会员的补助。1980年,25个基层工会在工会费内抽出8021元,救济541名贫困会员。1983至1985年,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给1591名贫困会员发放补助费3.53万元。
二、农民组织
1、农民协会(简称农会)
民国元年(1912),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址设县城真乘寺。16年,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成立时,各地成立农民协会,叶仁山任县农会主席。各地农会成立后,即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开展打土豪、反封建等革命活动。弥陀寺农会组织数千农民,捉土豪劣绅戴高帽子游乡,高喊“一切权力归农会”、“取消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收租谷的东家”等口号。太宿桥一带,农会查封土豪劣绅的粮仓,没收粮食800多担,全部分给当地贫苦农民。18年,大石岭一带的农民,在中共太湖特区委领导下,组织“抗租抗债委员会”,张贴告示,密送通帖,不准土豪劣绅抬高粮价,并规定农民欠他们的债,由“抗租抗债委员会”处理。19年4月,中共太湖县委领导和发动太、宿、望边境数百名农民,在大石岭举行武装暴动,先后处决4名土豪劣绅,没收2000多担粮食和3000余件衣物,全部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年底,全县农会会员发展到500人,先后发动3次分粮斗争和1次武装暴动。
民国36年,中共潜太县委成立后,在弥陀寺、南阳河、马王庙、猫石河等地,发动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参加农会,平时带头打土豪、分田地,战时为游击队带路、送茶水、掩护伤病员。37年国民党部队围剿解放区,已经建立起来的8个区、260个保的民主政权和农会组织,95%以上被国民党破坏,农会会员遭迫害,有的被屠杀。
1949年冬,县农会配主席、秘书各1人。反匪反霸运动中,全县农会组织发展到688个,会员4.32万人。1950至1951年土地改革时,农会会员13.04万人,区乡农会配专职主席,村有农会委员,负责发动群众,评定划分成分,没收地主“五大财产"(土地、耕牛、农具、房屋、多余粮食),分配斗争果实,斗争不法地主。1952年全县“土改”、“镇反”结束,农会组织逐步停止活动。
2、农民抗敌协会(简称农抗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县组建农抗会46个,会员5882人。民国28年(1939)全县成立农抗会,凡年满18岁的农民都是会员,统一配制三角形徽章。后因国民党制造分裂,许多来太湖县工作的抗日救亡工作团人员,被迫离开太湖,农抗会停止活动。
三、妇女联合会
1、组织沿革
民国16年(1927)2月,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执委下设妇女部,孙华杰任部长。县成立妇协会,李取星任主任。20年10月,北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成立北中区妇联会,张得新任主席。27年“动委会”在全县组织妇女抗敌协会10个,会员1803人。
1950年3月,太湖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会)成立,接着各区也成立妇联会,共配专职妇女干部10人。乡有妇女代表会,选举不脱产主任。1954年县妇联会增设组织、宣传、福利3部。1956年全县各区、乡都配有专职妇女干部,148个农业社也相应地建立妇女组织,选举不脱产的妇联主任。
1957年,太湖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太湖县妇女联合会,增设生产部。这年撤区扩乡,全县乡镇妇联会缩减为41个,一批妇女干部被精简。
“文化大革命”期间,妇女组织停止活动。1973年4月,县召开第七届妇女代表会,选举产生县妇女联合会。各区、乡妇女组织也逐步恢复。1985年,全县有基层妇联会61个,专职妇女干部62名。
县历届妇女代表大会概况表

2、主要活动
1950年土地改革时,全县有2.43万名妇女参加农会,1.91万名妇女与不法地主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抗美援朝中,妇联会组织妇女控诉美蒋罪行,发动妇女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做慰问袋、写慰问信,动员自己亲人报名参军。全县有335名母亲动员儿子参军,919名祖母动员孙子报名,400名妻子送丈夫服役,353名姐妹劝兄弟应征。
1951年,政法部门受理离婚案165件,其中妇女提出离婚的114件。县妇联与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两次公审大会,对违反《婚姻法》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其中2人因虐待妇女致死被判处死刑。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全县有7753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1956年有36人当选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732人当选副主任,612人当选生产队长,5人当选乡长,85人当选副乡长,2216人担任社队接生员和卫生员。1959年有1539人被评为插秧能手,234人被誉为采茶巧姑娘,539人被评为养猪模范,64人被评为植棉标兵。1979年全县出席地区劳模会的女劳模2人,优秀教师2人。1980年受县以上表彰的“三八”红旗手190人,其中受到全国表彰的3人。1982年全县受表彰的“五好”家庭和个人1455人(户),其中受省表彰的3人(户)。1985年受省表彰的6人。1951年以来出席省劳模会的75人,地区劳模会的36人,县劳模会的1204人。1959至1985年,受到全国表彰的“三八”红旗手8人,省表彰的18人,地区表彰的47人,县表彰的1564人,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四、青少年组织
1、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1)组织建设
民国20年(1931),中国共产党北中区委派吴凤先负责青年工作,9月发展1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成立共青团北中区委会,吴凤先任书记,团员23人,区团委下辖3个团支部。
民国38年(1949)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太湖县工作委员会。1957年7月,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湖县委员会。1965年全县共青团有67个基层委员会,3个总支委员会,595个支部委员会,1.27万名团员。1972年全县有54个团委会,14个总支,600个支部,团员1.82万人。1985年全县团员1.98万人。
(2)主要活动
团组织发动团员和青年在各项运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党的助手。1951年抗美援朝中,全县有1453名团员志愿参军。1955年互助合作运动中,有535名团员任高级农业社主任和副主任,2008名团员任生产队长,384名团员任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会计。1956年以团员为主创办常年扫盲民校794所,记工识字组550个,识字班370个,使两万多名青年脱盲。1958年有823个青年突击队,挖“青年塘”,打“青年井”,修“青年堤”,造“青年林”,培育“青年丰产田”等。大炼钢铁中,6300名团员和青年走上工业建设第一线,300名团员和青年自愿到新疆支援边区建设。1965年78个团支部被评为“五好”支部,404名团员被评为“五好”青年。在1979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突击队活动中,全县有699个青年突击队、1.05万名团员和青年种试验田和丰产田3060亩,造青年林1.87万亩。1982年团县委命名表彰的各项生产能手162人。1982至1984年,连续3个“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县出现1000多个青年服务队和学雷锋小组,624个助耕包户小组。1984年团县委成立“太湖县青年学科学用科学协会”,主办《团内情况》和《太湖青年科技》,反映广大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情况,先后共发行2750份。1983至1985年,有120名先进青年和20个先进集体,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和“新长征突击队”称号。1985年广大青年在发展商品生产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全县出现2070个青年专业户、重点户,99个由青年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3)历届团代会
第一次团代会是1952年12月召开的,出席大会代表314人,列席44人,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湖县委员会,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湖县委员会。至1985年10月共召开10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代表最多一次为650人。每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团的工作经验,发动广大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现青年思想革命化,选举产生团县委。
2、少年儿童组织
民国16年(1927)2月,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成立后,县成立儿童团司令部,陈左友兼总司令。20年12月,北中苏区共青团组织成立后,相继成立少先队、儿童团组织。27年,县“动委会”在各地组建抗日儿童团36个,团员3001人。
建国后,各中小学校成立少年儿童队,1950年发展队员1564人,组建28个大队。1953年6月,少年儿童队改名少年先锋队,全县有41个大队、247个中队,队员8682人,聘请辅导员288人。1958年全县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少先队,队员1万人。1964年队员发展到2万人,成立10个少先总队、84个大队、309个中队。“文化大革命”中,各中小学校成立红卫兵和红小兵组织。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1985年全县有少先队员5.98万人。
3、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
民国31年(1942)6月,三青团安徽省支团派员来太湖,首先在省立太湖师范学校发展团员并建立区队。区队直属省支团部领导。32年县成立太湖团务筹备处,在各中等学校发展团员。33年成立三青团太湖分团部,设组织训练、宣传服务、总务文书3股,下设6个区队,区队下有分队。34年由县长兼任三青团部主任,全县扩大到11个区队。35年扩大到13个区队。36年区队统一按学校顺序编排番号,共13个区队、14个直属分队、3个直属小组,团员600余人,是太湖县三青团发展最多时期。37年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团员进行全面甄别登记,大部分转为国民党员,三青团不再单独活动。
五、工商业组织
1、商会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县商业界人士组织成立商会,会址设县城西门外水龙局。民国8年(1919),在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中,县商会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形势下,被迫作出不进日货、不售日货、销毁现存日货的决定。12年复行成立商会,行使总理各同业公会的职能。16年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执委下成立工商部和商协会,严继武兼工商部部长,赵荣书任商协会主席。商协会有会长1人,委员若干人,专职文牍、杂役各1人。各行业代表两年更换1次。会长无固定工资,文牍和杂役工资来源由商民分摊,称附加商捐。建国后,商会撤销。
2、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
1953年5月9日,县召开国营公司负责人和各区镇工商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推选15人筹备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在各集镇开展宣传,进行商民登记,拟订工商联章程和会员代表会议组织原则。6月25日召开第一届工商业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06人,正式成立县工商业联合会,选举委员15名,其中副主任委员4人,主任委员由县委委派,配1名中共党员任秘书。1954年召开第二届会议,改选委员会,由1名在商界有代表性的商民任主委,增加1名副主委。1958年12月召开第三届会议,主委和副主委全部改选。1963年5月召开第四届会议,改选委员会。1965年后,工商联停止活动。
3、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各区镇开始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84年县召开首届代表会议,成立县个体劳动者协会,选举13名委员,全县4745名个体劳动者均为会员。
六、抗美援朝委员会太湖县分会
1950年10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后,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处于“唇亡齿寒”的境地,此时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举国上下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5月7日,在全县发动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的基础上,成立抗美援朝委员会太湖县分会,15名委员,公推县委宣传部部长梁辑武为主任委员。各区乡也相继成立分会。6月21日召开县、区、乡抗美援朝委员会分会负责人会议,决定在全县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全县共召开宣传会1677次,听众达20多万人次;开诉苦会2111次,有7万多人控诉美、日、蒋罪行。全县有19.52万人参加游行示威,19.28万人在和平公约上签名。7月9日,县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决议认购“太湖县人民号”战斗机1架,需款15亿元(旧币),月底实捐款19.48亿元,超额29.86%。3年内全县两次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青年6095人,经体检合格入伍的2346人。
上一篇:第一节 政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