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儒学教育
一、县学
元仁宗时太湖始建县学。学宫在县治西,内有圣庙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忠孝祠、奎宿楼、教谕署、训导署、讲堂、射圃、泮池等建筑,占地约9亩。自元至清,各代俱有兴废。至民国34年(1945),仅存大成殿。1961年拆除大成殿,在原址兴建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大楼。
县署设教谕、训导。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训导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清教谕、训导品秩为正八品、从八品,年俸银约160两。教谕、训导大都为贡生、举人出身。太湖著名教谕有徐时亭、毛重卓、叶兆龙、何邦猷、钱源肇、方士鼐等,著名训导有夏之谟、沈志伟、叶惺心、姜蓥如等,他们不仅精工诗文,而且爱护生员,善于教导。
县学生员虽有定额,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县试(童子试)每次录取20至30人不等。县衙对于生员,“免其丁粮,厚其廪膳”。清顺治初,每廪生岁给粮银12两。县官要求生员“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生员朝夕诵读于斋。每月三、六、九日,学官进,诸生于堂讲书作文。每月初一、十五,县官率学官及生员谒先师庙。每岁元旦、端午、重九、冬至,准诸生假。生员若丧父母,亦准假。生员在县学期间有月课、季考。
二、社学
明洪武八年(1375),诏天下立社学。每所社学设教读1人,乡里子弟学于其中。成绩优秀者可以进入县学、府学。嘉靖末,县有社学8所:里居坊1所,太平乡2所,兴化乡1所,永福乡1所,长宁乡1所,孝义乡1所,景宁乡1所。清代县较有名的社学为三物学舍,在防守教场东北,康熙十四年(1675),知县方人龙建,内有讲堂、书舍、寝室、厨房,还有池、亭。
三、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本为藏书、讲学之所,至明清多数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堂。据旧志载,太湖先后有4所书院。
1、太白书院:在县北司空山(今属岳西)上。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因避祸曾读书于此山中,后山中诸生与书院相近者,亦读书其中。该书院年代久远,遗址仅存大石一块,上有“太白书堂”4字。
2、同春书院:在县城东门外,明代知县罗汝芳建,后废。
3、正学书院:在儒学署前,明代知县萧复阳建,后废。
4、熙湖书院:原在县西北1公里,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吴易峰创建。内有会文堂、丽泽堂、景贤祠、攀桂楼、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等建筑。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召集绅士捐资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咸丰四年(1854)冬毁于兵燹。咸丰十一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改建于考棚西(今太师操场西北边),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县立中学堂。民国27年(1938),日机轰炸县城,书院房屋遭毁。书院设有董事会,其成员均为县内名贤硕儒。由院董会推举主持人,称为“山长”,月薪6000文;由山长聘请县内学行素著的举人、进士任教,月薪7000文。院内文生、生童专攻经史,以应府试、乡试猎取功名。其优秀习作编入《文生月课》、《生童常课》。成绩优秀者每年发给奖金800至8000文。书院有山场田地19担4斗5升,能收租谷2110斗。
四、考棚
考棚,为县试场所。在县治里仁巷(古称皇姑街)中,与熙湖书院毗连。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率绅士李家瑞、曹天笃等8人倡建。西隅建有讲堂,左右耳舍各二,东边建艺圃,周围皆号舍,前为龙门,门首有棚。嘉庆十九年(1814),邑首事又于讲堂右建余公祠,并添左右两廊号舍。咸丰四年冬毁于兵燹。咸丰十一年知县马文梦、光绪二十年知县萧仁丙先后重修。民国元年,考棚改设县议会,3年又改设地方财政局。考棚置田产24担7斗4升,合150亩8分8厘,年收租谷2786斗9升。除供每年县童子试开支外,余额归书院董事会统一管理使用。
五、私塾
私塾,为旧时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清代,县平民或富户延师办学者甚多。民国时期,虽兴办了中、小学校,但私塾仍为数不少。民国32年,全县公私立小学175所,学生3752人,而私塾则有253所,学生3525人,建国后,逐渐被淘汰。
私塾有蒙馆、经馆之分。蒙馆属启蒙教育,学生年龄较小,以识字为主,塾师只带读不开讲,待学生背熟一段后再授下段。采用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等,偶尔也读点《千家诗》、《四书》。塾师每年可得俸银40至100银元不等。塾师的饭食、茶烟由学生家轮流供奉。经馆学生年龄较大,一般为读完蒙馆或小、中学的青少年,采用的教材为经、史、子、集上的诗文。经馆注重精讲、多练,每旬逢三、八日,塾师除开讲外,还要求学生练习作诗文、对联。经馆塾师学识较渊博,薪俸较高,每年可得俸银100至200银元不等。学生除交学俸外,每年春节、端阳、中秋还给塾师送“三节礼”。
私塾无一定的学制和修业期限,贫穷学生读一两年识得一些字就停学,富家子弟读蒙馆转经馆长达10余年。私塾塾规严,蒙馆动辄体罚学生,经馆虽体罚较少,但束缚学生的陋规较多。
县内名塾师有李淑道、曹淑章、郭世润、吴柳城、叶竹堂、陈孝甫、殷克钊、聂拔如、董渭璜、周天仕、朱墨成、刘兰谷等。
县科举考试情况统计表
元仁宗时太湖始建县学。学宫在县治西,内有圣庙大成殿、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忠孝祠、奎宿楼、教谕署、训导署、讲堂、射圃、泮池等建筑,占地约9亩。自元至清,各代俱有兴废。至民国34年(1945),仅存大成殿。1961年拆除大成殿,在原址兴建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大楼。
县署设教谕、训导。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训导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清教谕、训导品秩为正八品、从八品,年俸银约160两。教谕、训导大都为贡生、举人出身。太湖著名教谕有徐时亭、毛重卓、叶兆龙、何邦猷、钱源肇、方士鼐等,著名训导有夏之谟、沈志伟、叶惺心、姜蓥如等,他们不仅精工诗文,而且爱护生员,善于教导。
县学生员虽有定额,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县试(童子试)每次录取20至30人不等。县衙对于生员,“免其丁粮,厚其廪膳”。清顺治初,每廪生岁给粮银12两。县官要求生员“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生员朝夕诵读于斋。每月三、六、九日,学官进,诸生于堂讲书作文。每月初一、十五,县官率学官及生员谒先师庙。每岁元旦、端午、重九、冬至,准诸生假。生员若丧父母,亦准假。生员在县学期间有月课、季考。
二、社学
明洪武八年(1375),诏天下立社学。每所社学设教读1人,乡里子弟学于其中。成绩优秀者可以进入县学、府学。嘉靖末,县有社学8所:里居坊1所,太平乡2所,兴化乡1所,永福乡1所,长宁乡1所,孝义乡1所,景宁乡1所。清代县较有名的社学为三物学舍,在防守教场东北,康熙十四年(1675),知县方人龙建,内有讲堂、书舍、寝室、厨房,还有池、亭。
三、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本为藏书、讲学之所,至明清多数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堂。据旧志载,太湖先后有4所书院。
1、太白书院:在县北司空山(今属岳西)上。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因避祸曾读书于此山中,后山中诸生与书院相近者,亦读书其中。该书院年代久远,遗址仅存大石一块,上有“太白书堂”4字。
2、同春书院:在县城东门外,明代知县罗汝芳建,后废。
3、正学书院:在儒学署前,明代知县萧复阳建,后废。
4、熙湖书院:原在县西北1公里,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吴易峰创建。内有会文堂、丽泽堂、景贤祠、攀桂楼、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等建筑。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召集绅士捐资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咸丰四年(1854)冬毁于兵燹。咸丰十一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改建于考棚西(今太师操场西北边),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县立中学堂。民国27年(1938),日机轰炸县城,书院房屋遭毁。书院设有董事会,其成员均为县内名贤硕儒。由院董会推举主持人,称为“山长”,月薪6000文;由山长聘请县内学行素著的举人、进士任教,月薪7000文。院内文生、生童专攻经史,以应府试、乡试猎取功名。其优秀习作编入《文生月课》、《生童常课》。成绩优秀者每年发给奖金800至8000文。书院有山场田地19担4斗5升,能收租谷2110斗。
四、考棚
考棚,为县试场所。在县治里仁巷(古称皇姑街)中,与熙湖书院毗连。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率绅士李家瑞、曹天笃等8人倡建。西隅建有讲堂,左右耳舍各二,东边建艺圃,周围皆号舍,前为龙门,门首有棚。嘉庆十九年(1814),邑首事又于讲堂右建余公祠,并添左右两廊号舍。咸丰四年冬毁于兵燹。咸丰十一年知县马文梦、光绪二十年知县萧仁丙先后重修。民国元年,考棚改设县议会,3年又改设地方财政局。考棚置田产24担7斗4升,合150亩8分8厘,年收租谷2786斗9升。除供每年县童子试开支外,余额归书院董事会统一管理使用。
五、私塾
私塾,为旧时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清代,县平民或富户延师办学者甚多。民国时期,虽兴办了中、小学校,但私塾仍为数不少。民国32年,全县公私立小学175所,学生3752人,而私塾则有253所,学生3525人,建国后,逐渐被淘汰。
私塾有蒙馆、经馆之分。蒙馆属启蒙教育,学生年龄较小,以识字为主,塾师只带读不开讲,待学生背熟一段后再授下段。采用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杂字》、《增广贤文》、《幼学故事琼林》等,偶尔也读点《千家诗》、《四书》。塾师每年可得俸银40至100银元不等。塾师的饭食、茶烟由学生家轮流供奉。经馆学生年龄较大,一般为读完蒙馆或小、中学的青少年,采用的教材为经、史、子、集上的诗文。经馆注重精讲、多练,每旬逢三、八日,塾师除开讲外,还要求学生练习作诗文、对联。经馆塾师学识较渊博,薪俸较高,每年可得俸银100至200银元不等。学生除交学俸外,每年春节、端阳、中秋还给塾师送“三节礼”。
私塾无一定的学制和修业期限,贫穷学生读一两年识得一些字就停学,富家子弟读蒙馆转经馆长达10余年。私塾塾规严,蒙馆动辄体罚学生,经馆虽体罚较少,但束缚学生的陋规较多。
县内名塾师有李淑道、曹淑章、郭世润、吴柳城、叶竹堂、陈孝甫、殷克钊、聂拔如、董渭璜、周天仕、朱墨成、刘兰谷等。
县科举考试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