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人口发展
根据1979——1982年在本县柳溪的戴家嘴、隘口的野人湾和程岭的黄鳝嘴等地,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文物的证实。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是祖先开疆拓土和生聚繁衍的地方。
明代以前,宿松县人口无史可考。至明朝初年始有明文记载。
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41480人;二十四年为78844人;永乐十年(1412年)为90430人;宣德七年(1432年)为99644人;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98520人;弘治十六年(1503年)为98715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为10270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391731人;嘉庆六年(1801年)为401128人;道光元年(1821年)为301521人;咸丰元年(1851年)为233150人;同治八年(1869年)为178682人;宣统三年(1911年)为305618人。
民国八年(1919年)为309814人;三十三年(1944年)为345229人,其间人口净增51415人。每年平均净增131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口发展较快。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锐减。1962年后,人口逐年增长,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生育高峰,1969年人口净增率达39.3‰。70年代后期,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育龄夫妇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得到控制。
几个代表年份人口情况表
明代以前,宿松县人口无史可考。至明朝初年始有明文记载。
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41480人;二十四年为78844人;永乐十年(1412年)为90430人;宣德七年(1432年)为99644人;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98520人;弘治十六年(1503年)为98715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为10270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为391731人;嘉庆六年(1801年)为401128人;道光元年(1821年)为301521人;咸丰元年(1851年)为233150人;同治八年(1869年)为178682人;宣统三年(1911年)为305618人。
民国八年(1919年)为309814人;三十三年(1944年)为345229人,其间人口净增51415人。每年平均净增131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口发展较快。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锐减。1962年后,人口逐年增长,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生育高峰,1969年人口净增率达39.3‰。70年代后期,国家采取有力措施,育龄夫妇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得到控制。
几个代表年份人口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