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所有制
建国后,县工业企业以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个体及私营民国初,有几家公司开采煤炭,时为县内的主要产业,也属私营。1946年县商会兴办光明电灯厂,名为集体,实属商会头目私营。建国前后,县内亦只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店铺,以及城乡手工业者。1951年安庆私营裕丰米厂迁至宿松,归粮油公司管辖,为第—个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手工业户,组成82个组、社、厂,大部分个体手工匠加入了二轻集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恢复和兴办了一批个体工业企业,多半是从事建材、塑化、修配和粮油加工等行业。
集体县集体(含二轻系统)工业企业共41家,即二轻系统12家:机具厂、铸造厂、陶器厂、印刷厂、包装制品厂、竹器工艺厂、木器厂、雨伞厂、塑料工艺制品厂、被服鞋帽厂、饮料食品厂、针织厂;经委系统的电器厂;建材系列的砖瓦厂;农业系列的兽药厂;供销系列26家,包括县粉丝厂、凉亭面包厂、县社知青印刷厂、复兴煤球厂、凉亭铸造厂、10个区供销社食品加工厂及7个轧花厂等。自1953年组织手工业合作化以后,企业时增时减,演变频繁。1958年,大搞所有制过渡,一部分厂、社转为国营企业,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又有13家手工业合作社(厂)转为地方国营,有15个手工业小组盲目升级,并为5个社(厂),直至1978年,企业所有制才稳定下来,供销系列7个轧花厂均是50年代至7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1951年10月首建的洲头轧花厂,是县第一个集体企业。
全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4家,其中县经济委员会系列10家,即宿松磷矿、县酒厂、县棉织厂、县被单厂、县印刷厂、县农机厂(又名皖西南机械厂)、县电陶厂、县电瓷厂、县食品厂、县罐头厂。建材系列2家,即县水泥厂、破凉预制厂。电力系列2家,即钓鱼台水库电站、县供电局。农业系列的良种轧花厂。粮食系列9家粮、油加工厂。县第一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地方国营宿松县电厂,它建于1954年,全民企业中,除粮食、电力、磷矿、食品外,其余企业,均是1953年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由个体户组织起来的,1958年大搞企业所有制过渡,转为国营。1978年后,企业所有制趋于稳定。
个体及私营民国初,有几家公司开采煤炭,时为县内的主要产业,也属私营。1946年县商会兴办光明电灯厂,名为集体,实属商会头目私营。建国前后,县内亦只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店铺,以及城乡手工业者。1951年安庆私营裕丰米厂迁至宿松,归粮油公司管辖,为第—个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手工业户,组成82个组、社、厂,大部分个体手工匠加入了二轻集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恢复和兴办了一批个体工业企业,多半是从事建材、塑化、修配和粮油加工等行业。
集体县集体(含二轻系统)工业企业共41家,即二轻系统12家:机具厂、铸造厂、陶器厂、印刷厂、包装制品厂、竹器工艺厂、木器厂、雨伞厂、塑料工艺制品厂、被服鞋帽厂、饮料食品厂、针织厂;经委系统的电器厂;建材系列的砖瓦厂;农业系列的兽药厂;供销系列26家,包括县粉丝厂、凉亭面包厂、县社知青印刷厂、复兴煤球厂、凉亭铸造厂、10个区供销社食品加工厂及7个轧花厂等。自1953年组织手工业合作化以后,企业时增时减,演变频繁。1958年,大搞所有制过渡,一部分厂、社转为国营企业,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又有13家手工业合作社(厂)转为地方国营,有15个手工业小组盲目升级,并为5个社(厂),直至1978年,企业所有制才稳定下来,供销系列7个轧花厂均是50年代至7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1951年10月首建的洲头轧花厂,是县第一个集体企业。
全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4家,其中县经济委员会系列10家,即宿松磷矿、县酒厂、县棉织厂、县被单厂、县印刷厂、县农机厂(又名皖西南机械厂)、县电陶厂、县电瓷厂、县食品厂、县罐头厂。建材系列2家,即县水泥厂、破凉预制厂。电力系列2家,即钓鱼台水库电站、县供电局。农业系列的良种轧花厂。粮食系列9家粮、油加工厂。县第一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地方国营宿松县电厂,它建于1954年,全民企业中,除粮食、电力、磷矿、食品外,其余企业,均是1953年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由个体户组织起来的,1958年大搞企业所有制过渡,转为国营。1978年后,企业所有制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