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民初,宿松县新起商业初具规模。境内城关、许岭、二郎河、凉亭河、陈汉、隘口、坝头、九姑、乌池、洲头、金碧岭、河塌、花凉亭、五谷庙、石龙庵、韩文、石嘴头、下仓铺等地,均已成为农村物资及手工业产品集散交易市场。旧时,县无国营商业,城乡商品流通一直为私商所控制。仅城关就有各种私营商店500余家,分别为布业、南货(日杂)业、药业、盐业、饮食服务业、粮行、猪牛行、竹木行、酱坊、酒坊及“洋油”公司等。日成交额达万元(银元)。民国年间,县城流动资金在3000~5000元(银元)之间的股商富户达数10家,南货有久和、万和、德成、集和等18家;布业有王勋吾、徐长春、刘宏吉等20家;药店有长春和、生堂等6家。他们集资经营,一方面设店铺坐销商品,一方面收购本地黄豆、瓜子、烟叶、稻谷等农、副产品运往沿江各大商埠。抗战期间江运不通,进出商品全靠独轮木车运输,仅土纸一宗,城关每日向外埠运出达200余车。在洋布线布无法进口的情况下,城关销售家织土布日均千匹(每匹12米)。复兴沦陷区汪伪商行“六尘洋行”坐镇复兴街,高价收购烟叶、梓油、铜、铁、锡、黄豆、芝麻、花生,然后销往日本,从中渔利。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江航运恢复,县内小麦,黄豆、烟叶成为外销大宗商品,每年与外商成交烟叶15万斤,黄豆、小麦达百万担,成交额达数十万元。县农村集市中主要的土特产品有陈汉的土纸,许岭的鱼货、九姑的烟叶、二郎的竹木和牲畜、五谷庙的大米、凉亭河的雨伞等。
建国后,国家颁发了保护工商业的各项政策。1950年人民政府组建了工商科,并成立了国营百货公司、粮食公司和县供销合作总社,恢复了个体商业,一个由个体、集体、国营三种不同经济体制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型商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全县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
1952年全县已有基层合作社50个,入股社员达6.5万人,股金近8亿元(旧币)。经营项目有粮油代购、耕畜调剂、农副产品、药材和废旧物资收购;同时,经营化肥、农药、药机械、农具和其他日用工业品。1953年全县有私营商业1544户。1955年由于充分发挥了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当年在全县12个初级市场的物资交流大会上,成交额达1893亿元(旧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记录。
1958年县供销社被并入商业局,由集体所有制商业转变为国营全民所有制商业。同时,一部分手工业和私商小贩被纳入国营企业及合作商店,剩下部分则被取消经营资格转入农业生产,私商小贩淑临绝迹。单一的经营体制导致了商品流通渠道梗阻,物资供应短缺,计划供应失控。1962年经济政策调整,市场开放,个体、集体、国营三大商业体制得到恢复。短期内城关镇市场上市商品由原39余种猛增到210多种,日上市人数由原来的几百人增加到几千人,至此商品经济元气初步得以恢复。
“文革”十年,供销合作社又一度被国营商业兼并,私营商业被强行取缔,集体商业受到货源、资金、市场的限制,城乡集市贸易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各地合作商店被关闭,社会上出现了货物奇缺,购物排长队、做衣难、理发难、买东西难和走后门等不良现象,贸易秩序混乱,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比较紧张。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宿松商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切实清除了过去在商业中长期存在的极左路线的错误影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积极、稳步进行经营体制改革,搞活流通,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型商业格局。在国营和集体商业中,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开放市场,放开价格,缩小物资的计划供应内容,扩大物资的议购议销幅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商业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纽带和杠杆作用,经济效益得到全面的提高。
1984年县供销社全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2736万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达1460万元,工业品生活资料供应额达2816万元,零售商品进货总额达2030万元,系统内工业产值1316万元,全社固定资金比1954年增长1452倍,流动资金增长59倍。
1985年,城关新建了皖西南商品市场,各区扩建农村贸易市场共8处,乡村集市共59处。全县经核准登记发证的个体商贩7498户,从业人员近1.4万人。县供销合作社拥有社直公司4个和1个贸易中心,农村基层社10个,分社42个,小集体合作商店15个,代购代销店124个,轧花厂8个,食品加工厂13个。国营商业拥有百货、糖业烟酒、石油、饮食服务、盐业、食品、五交化、商业综合8大公司和一个商业贸易中心。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宿松县一个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高效益的商品贸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