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实验小学
前身是松滋小学,后多次易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为中正小学。1949年4月,改名为宿松县第一完全小学。常年开设6至7个班,学生300余人。1952年上半年,又更名为实验小学。1953年至1956年上半年,调进大批骨干教师,全校13个班,学生600余人,学校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县较正规的示范小学。1955年,城关小学并入实小,扩展到20余班。1957年下半年,实小改为宿松师范附属小学。1959年,全校30班,其中4个幼儿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55名。1960年至1963年,连续评为省先进单位。1963年,宿松师范停办,附小又改为实验小学。翌年,实小分出18个班恢复城关小学,这时实小规模缩小为12个班。
“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教学秩序破坏,教学设备遭毁。1968年,实小改为城关一小。1978年5月,再次改为实验小学,并定为县重点小学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学校推行了教学岗位责任制。1983年,学生许玲玲被评为全省“五讲四美”积极分子;少先大队被评为地区先进单位;四○四中队被评为全省优秀中队,均获奖。县委授予学校“五讲四美”、“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1985年,学校被评为地区教育先进单位,同年上半年,学生徐东洪参加全国小学生科普报“益鸟知多少”知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在积极开展课外读报活动中,学生虞亚利、方志红、高建国等先后荣获团中央学少部颁发的读书奖章,学生张卉参加全国日记游记征文竞赛,写出《漫游龙宫洞》一文,获全国二等奖。“六一”节,全县中小学学生诗歌朗诵竞赛,获县级集体一等奖、少先中队特别队荣获全国“创造杯”最佳活动奖。辅导员代表王斌、队员代表万姚应邀参加首都全国少先队“创造杯”夏令营活动,获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物质奖励,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特别中队和504中队荣获两个“创造杯”。
学校办了印刷厂,有厂房八间,印刷机械29部,年产值10万余元。
复兴小学
民国二十八年九月(1939年9月),日伪宿松县筹备处为了奴化洲区人民,开办了复兴小学,校址设于旧复兴镇街上大王庙。6个教学班,分有六年级,学生300余人,当时学校派有一名日本辅导员(官本蛙一郎),监督学校教育。后有特务组织“新运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投降,学校停办。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史圣清在老镇街心的大王庙恢复复兴小学,其时为初级小学,属私立性质。教员4人,学生70余人,分3班教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停办。
1950年,复兴小学正式恢复,1953年改为完小建制,教师7人。1954年发特大洪水,校舍冲毁,后拨款新建教室8间。1956年,发展到8个班,复兴小学改为复兴区中心小学,1962年,复兴中心小学列为地区重点小学,学校有12个班,学生540人,教工23人。
1978年,复兴小学被定为全县重点小学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79年,制订了学生在校《十大常规》、《教学岗位责任制若干规定》。1982年在学生中制订了《安全守则》、《卫生公约》。1978年全县小学生数学竞赛,获优胜单位第一。1981年和1983年全县小学生乒乓球赛获奖。1982年被评为县“五讲”“四美”先进集体,受到县政府嘉奖。1983年该校学生祝青在开展少年读书活动中受到团中央嘉奖。1984年全校10个班,在校学生600人,教职工29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中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