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流行情况
历史疫情
血吸虫病俗称“水蛊病”、“大肚子病”,流行历史远久,“光绪甲子年蛊疫大作”,民国十三年(1924年),美人福氏及梅氏在宿松县发现病人,提出“血吸虫病”名。
韩文元弯村吴氏门、白合村王家大屋、新兴徐岭村乌泥垅、学堂畈;木梓竹墩村方家湾;坝头乌池村曹家峦、黄雀畈;马塘北山村曹家畈、项家摆;捉马村范罗墩;九城畈的乌龟墩、袁家畈、祝家山等。在清末民初时均为百户以上,400~500人口的大村落。到1949年竟成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残壁断墙的“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当年流行的民谣:“乌泥垅的人,大肚子神,人在乌龙庙,肚子进了城”。是血吸虫病人痛苦的写照。
1953年调查,重疫区户均血吸虫病患者分别为:九城3.6人,污池4人,坝头3.3人。
1957年典型湖区粪检普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乌池83%,九城75%,洪岭48%。
1958年省直干部600余人,下放“华农四场”(南口)劳动,574人急性感染。1961年全县急性感染发病147人。此后,每年发生急性感染均在20~100例之间。
流行区域
血吸虫病在本县流行区域极广。从1953年起到1977年止,已查明全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社(镇)31个,占全县总社(镇)数的73.8%;有208个流行血吸虫病大队,占全县总大队数的51%;受威胁人口达全县总人口的79%以上。尤以江洲、湖区居民感染最高(20%以上),丘陵地区次之(10%左右),山丘地区最低(2.5%)。
宿松县1957年分乡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表
疫情现状
已消火血吸虫病有:河塌乡鲁元村、隘口乡古山村。
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有:
已报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尚有差距的乡村:程岭乡王湾村、新兴乡金碧村、徐岭村;坝头乡乌池村;新安乡杜溪村;乔木乡东方村;县福利院。
近期难以消灭血吸虫病的乡村有复兴镇的江洲村、高屯村、王洲村、周墩居委会;洲头乡的落棚村、小瓜村、六号村;套口乡的孤山村、明星村、鹅湾村、套口村、同兴村和县长江修防段。
血吸虫病俗称“水蛊病”、“大肚子病”,流行历史远久,“光绪甲子年蛊疫大作”,民国十三年(1924年),美人福氏及梅氏在宿松县发现病人,提出“血吸虫病”名。
韩文元弯村吴氏门、白合村王家大屋、新兴徐岭村乌泥垅、学堂畈;木梓竹墩村方家湾;坝头乌池村曹家峦、黄雀畈;马塘北山村曹家畈、项家摆;捉马村范罗墩;九城畈的乌龟墩、袁家畈、祝家山等。在清末民初时均为百户以上,400~500人口的大村落。到1949年竟成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残壁断墙的“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当年流行的民谣:“乌泥垅的人,大肚子神,人在乌龙庙,肚子进了城”。是血吸虫病人痛苦的写照。
1953年调查,重疫区户均血吸虫病患者分别为:九城3.6人,污池4人,坝头3.3人。
1957年典型湖区粪检普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乌池83%,九城75%,洪岭48%。
1958年省直干部600余人,下放“华农四场”(南口)劳动,574人急性感染。1961年全县急性感染发病147人。此后,每年发生急性感染均在20~100例之间。
流行区域
血吸虫病在本县流行区域极广。从1953年起到1977年止,已查明全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社(镇)31个,占全县总社(镇)数的73.8%;有208个流行血吸虫病大队,占全县总大队数的51%;受威胁人口达全县总人口的79%以上。尤以江洲、湖区居民感染最高(20%以上),丘陵地区次之(10%左右),山丘地区最低(2.5%)。
宿松县1957年分乡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表
疫情现状
已消火血吸虫病有:河塌乡鲁元村、隘口乡古山村。
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有:
已报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尚有差距的乡村:程岭乡王湾村、新兴乡金碧村、徐岭村;坝头乡乌池村;新安乡杜溪村;乔木乡东方村;县福利院。
近期难以消灭血吸虫病的乡村有复兴镇的江洲村、高屯村、王洲村、周墩居委会;洲头乡的落棚村、小瓜村、六号村;套口乡的孤山村、明星村、鹅湾村、套口村、同兴村和县长江修防段。